沪科版八年级(上)中考题单元试卷:第1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04)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2小题)
-
1.小明为了探究有关电路知识,找来电器元件和导线想完成以下几组实验,其中旧电池两端电压恒为2.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则下列哪组实验探究目的不能实现( )
组卷:192引用:20难度:0.9 -
2.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
组卷:1168引用:63难度:0.5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
3.在物理兴趣小组的学习中,小明知道了从高空中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他猜想物体达到收尾速度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可能与收尾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等因素有关系,他用几个半径不同的小球在相同环境下进行实验探究,得到了如下数据;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完成下列问题:小球编号 1 2 3 4 5 小球质量(10-2kg) 1 2 8 12 0.75 小球半径(10-2m) 0.5 1 1 1.5 1.5 小球的收尾速度(m/s) 20 20 40 40 10
(1)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出1号小球以收尾速度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f1=
(2)由1、2或3、4号小球的数据分析,可得出收尾速度v相同时,空气阻力f与小球半径r的关系
(3)由2、3或4、5号小球的数据分析,可得出小球在半径r相同时,空气阻力f与收尾速度v的关系组卷:69引用:18难度:0.5 -
4.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芳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让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斜面的某处由静止自由滚下,推动同一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得到下表中实验数据。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研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判断分析。
序
号小球
质量小球自由
滚下高度木块运
动距离甲 mA=50g hA=8cm sA=3cm 乙 mB=50g hB=16cm sB=12cm 丙 mC=100g hC=8cm sC=6cm
(2)用来研究超载隐患时,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3)用来研究超速隐患时,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4)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在同等条件下 (填“超载”或“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更大一些。组卷:159引用:18难度:0.3 -
5.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热电偶
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如铁线和铜线)组成如题图所示的闭合回路,当AB两端存在温度差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实验表明: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有关;跟接点A和B间的温度差的大小有关,温度差越大,回路电流越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题图所示:
①其它条件不变,只将铁丝换成铜丝,电路电流 。
②其它条件不变,只将A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电路电流 。
③其它条件不变,移去酒精灯,将B放入另一杯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电路电流 (各空格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变为零”)
(2)这样的热电偶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
(3)热电偶电路可以把温度信号换成 信号,利用这种性质可以把热电偶做成 (写出一种应用)。组卷:1149引用:54难度:0.5 -
6.小华骑自行车下坡时,想到从斜面下滑物体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回家后她找来了小车、秒表、刻度尺和充当斜面的木板进行探究,如图所示。首先对影响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作出以下猜想,猜想一:与小车的质量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三: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断定猜想二是正确的,依据是
(2)为了验证猜想一,小华设计的方案是在小车内放置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的时间。小华测量的结果如下表,她怀疑第三次测量错误,于是重新测量并进行了修正。你认为小华第三次测量时间偏小的原因,除了秒表的使用和小车开始的位置不符合设计的要求外,还有一种在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可能是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华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距斜面底端不同距离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的时间。她通过测量发现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三是正确的。请对小华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她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①实验次数 1 2 3 4 小车内放置钩码的质量m/g 0 50 100 150 时间t/s 2.5 2.5 2.0 2.5
(4)接着小华又作出:“小车下滑的快慢还与斜面倾角有关”的猜想,你认为她组卷:228引用:33难度:0.5 -
7.小波小组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电路。
实验时,
(1)可通过观察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2)如图2所示是通电螺线管周围的有机玻璃板上的铁屑分布状态,观察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的磁场相似。
(3)小波猜想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可能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都有关。实验中,他将开关S从l换到2上时,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再次观察电流表示数及吸引的回形针数目,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来研究的关系。组卷:447引用:34难度:0.5 -
8.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把两根铜丝和一根铁丝与灵敏电流计串联成闭合电路,然后把铜丝和铁丝的一个连接点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里保持低温:另一个连接点放在火焰上加热。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这一现象表明这时闭合电路中产生了电流。塞贝克把这种电流叫做“热电流”。把这一电路叫“热电偶电路”。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按如图所示的电路,模拟塞贝克实验,探究了决定“热电流”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测得了电流的大小与温差关系的一组数据:
两接点间的温差/℃ 0 1 100 200 300 500 电路中的电流/10-1A 0.00 0.01 0.64 1.42 2.29 4.17
(1)产生热电流的条件是 ;
(2)根据热电流的特点,猜想并写出热电偶电路的一种应用:。组卷:295引用:27难度:0.1 -
9.将挂有重物的吸盘用力按压在竖直的玻璃表面,吸盘不会掉下来,是什么力使吸盘不掉下来的呢?两位同学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同学一认为是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同学二认为是吸盘受到玻璃对它的摩擦力。为了研究这一问题,他们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
同学一:如图甲,用抽气机不断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最后看到玻璃表面的吸盘滑下。
同学二:如图乙,挂上同样中的钩码后,吸在涂油玻璃上的吸盘滑下,而吸在干燥玻璃上的吸盘不动。
(1)同学二认为他的实验结果否定了同学一的观点,理由是因为他的实验中两个吸盘受到的相同,但实验结果却不同。
(2)同学二的实验中,涂油玻璃表面的吸盘滑下的原因是吸盘受到的减小。
(3)同学一的实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原因是。组卷:284引用:27难度:0.5 -
10.如图1所示,一生一熟两个鸡蛋,一起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往水中边加盐边搅拌,观察到原来都沉底的鸡蛋有一个先浮出液面。
(1)为了探究先浮出液面的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小东先用电子秤称出一个生鸡蛋的质量为g(如图2),将这一鸡蛋煮熟冷却后再称出其质量为56.40g.通过测量还发现鸡蛋煮熟后体积几乎不变,说明鸡蛋煮熟后的平均密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可判断:先浮出液面的是鸡蛋,此鸡蛋未露出液面的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2)图1中,从烧杯侧面观察水中的鸡蛋,所看到的是鸡蛋正立的
A.放大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C.等大的虚像 D.等大的实像
(3)为测出鸡蛋的体积,小东进行如下操作:
①用电子秤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将溢水杯装满水,把鸡蛋轻轻放入溢水杯中并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
③用电子秤称出烧杯和溢出的水的总质量m2。
则鸡蛋体积的表达式V=(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组卷:186引用:24难度:0.5
三、解答题(共17小题)
-
29.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实验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各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分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
具体实验如下:
步骤一:在屏两侧距屏1米处各点亮一盏25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步骤二:将右侧25瓦灯换成40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
步骤三:保持左侧25瓦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瓦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
步骤四:将右侧的灯依次换成60瓦、100瓦、250瓦,重复步骤三。实验结果如下:灯的功率/瓦 灯功率的平方数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米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 25 625 1 1 40 1600 1.26 1.6 60 3600 1.55 2.4 100 10000 2 4 250 62500 3.16 10
(2)现有一盏200瓦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米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瓦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结果精确到0.01)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灯的功率”和“屏上影子离灯距离”哪个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判断并说明理由。组卷:218引用:20难度:0.3 -
30.在电学实验中,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按照甲图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想同时完成电学的多个实验。已知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还有导线和电流表剩余。电路如图所示:
(1)请在甲图中的圆圈内填出电流表与电压表所在位置;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滑动变阻器应位于端;(选填“A”或“B”)
(3)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灯泡不亮,请你自选上述剩余器材,检查故障所在的具体方法:,应观察的现象:;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减小时,电流表示数将,电压表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Ω,小灯泡的电功率是W;
(6)在不改变电路元件的前提下,能否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为什么?;。组卷:119引用:20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