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1《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2020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解答题
-
1.如图1所示某同学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然后把绳的一端固定在传感器的挂钩上,用来测量绳对小车的拉力,探究总质量不变时加速度跟它们所受拉力的关系,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a-F图象。
(1)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
(2)本实验中是否需要细沙和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 (填“是”或“否”)
(3)由图象求出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为 kg。组卷:9引用:1难度:0.6 -
2.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及小车和砝码的质量对应关系图。钩码的质量为m1,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次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若用打点计时器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m2应远小于m1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图象1m2
(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测得F=m1g,作出a-F图象,他可能作出图2中 (选填“甲”、“乙”、“丙”)图线。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3)实验时,某同学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若轨道水平,他测量得到-a图象,如图3.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m2组卷:71引用:2难度:0.3 -
3.在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长木板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在不受牵引力时能匀速下滑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增减小车上的砝码即改变小车的总质量后,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已量出某些点间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保持小车(含车上砝码)的质量不变,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时,得到图丙所示图线。则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组卷:43引用:2难度:0.3
一、解答题
-
9.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中,用质量为m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铅山一中高一(1)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该装置来完成“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直流电源 B.交流电源
(2)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确操作方法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把长木板右端垫高 B.改变小车的质量
在不挂重物且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
A.计时器不打点 B.计时器打点
(3)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在纸带上依次取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为x1、x2、x3……如图乙所示。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从打O点到打C点的过程中,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4)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作出如图丙所示的a-F图象。由此图象丙可得a随F变化的表达式为 。根据力与运动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a这个因子,分析实验结果的单位关系,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 。
(5)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图丁中正确反映a-F关系的是 。组卷:68引用:3难度:0.7 -
10.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
(1)把木板的一侧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动纸带匀速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图乙是他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部分实验数据在图中已标注。则纸带的 (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小车的加速度是 m/s2。
(3)保持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测得不同质量时小车加速度a的数据如表所示。请在图丙的坐标纸中作出a-图象。根据a-1m图象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1m次数 1 2 3 4 加速度a/(m•s2) 0.618 0.482 0.317 0.152 质量倒数 /kg-11m4.00 3.03 2.00 1.00 组卷:150引用:6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