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8 0: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加拿大学者弗莱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森林背景,认为莎士比亚喜剧中经常出现的森林世界、森林意象构成了喜剧和春天的象征意义。“绿色世界的戏剧,它的情节类似于生命和爱战胜荒原这种仪式主题,绿色世界使喜剧洋溢着夏天战胜冬天的象征意义。”繁茂的森林世界充满着战胜蛮荒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如果说森林繁荣茂盛代表着春天和夏天,代表着喜悦与胜利,那么树木的凋零则代表着秋天和冬天,象征着衰败与死亡。森林荣枯引起人们的心灵震动,凝聚着感伤与愉悦的感情模式,森林的悲欢也影响着人类情感的伏。
②天下的山水都是相通的,森林悲欢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同样的意味。我们注意到在中国文学中士大夫们的感物吟志、触时伤怀往往同树木的繁荣凋敝相联系,草木荣枯每每引发古代诗人们的生命情怀:一方面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树木峥嵘的欢心,一方面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的草树凋零的感伤,柔条之喜与落叶之悲揭示了中国文人的情感模式,而这种情感模式正是森林带给人的心灵反应。
③伟大的诗人往往是表现民族原始意象最多的人。所以在这类诗中我们总能同诗人一起在森林情趣中亲临往古,获得身心的愉悦。无论陶诗写“翼翼归鸟,训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及旧栖。虽无昔侣,众声每谐”的林间情趣,还是写“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的舒适畅快,或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春明景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林下风流的愉悦,也触动我们心中的原始意象,引起古今浑融、物我为一的原始力量。在陶渊明诗中,树是生命,树是人生,也是一种经历一种象征,所以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生命与树木联系在一起。
④自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人们林下风流就成为一种抒情传统了,孟浩然谓“我爱陶家趣,林园无俗情”(《李氏园林卧疾》),这应该是道出田园诗派底蕴的话。林园确实是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逸诗人的精神所在,成为远离尘嚣、涤荡浊情的象征形式。王维以田园诗人著称于世,但他真正写田园的诗并不多,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他是田园诗人,倒不如说他是林园诗人,他的很多诗就是以写林园之趣而流行于世的。像《鹿柴》《竹里馆》《酬张少府》等等,莫不如此。诗人醉心于宁静的森林意境里,心无挂碍,澡雪精神,获得了历经跋涉的旅行者重返家园的那种温馨感受,相伴夕阳明月,逍遥林中一“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酬张府》),这种境界不仅是个别诗人的追求,而成为整个士人阶层所神往的精神憩园,森林于是成为逃避世俗、逍遥精神的诗意栖息地。
⑤孟浩然有诗谓“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儒道两家思想虽然主张龃龉扦格,但钟情山水醉心云林却颇为一致。我们不必担心诗人们会真的逃于深山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这种逃隐园林多半带有精神的象征意味,那是一种精神的回归。从陶渊明的“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到王维的“坐觉嚣尘远,思君共入林”,从王禹偁的“泣辞明主挂冠簪,便约幽云老旧林”,到陈与义的“林泉入梦吾当隐,花鸟催诗岁不留”,林泉之志成为隐居的代名词,林泉之志寄托着人类的思古幽情,也是诗意的精神栖息地。但是精神的回归之所以取境于森林意象,那是由于人类与大森林的原始联系,森林是人类生存的摇篮,也是积淀于文化世界里的原型,启示着人们对家园的回味。
(摘编自傅道彬《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修订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士大夫们“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他们感物吟志、触时伤怀无不与树木的繁荣凋敝相联系。
B.表现民族原始意象最多的伟大诗人们的作品往往能带领我们一起在森林情趣中亲临往古,获得身心的愉悦。
C.与夕阳明月相伴,在宁静的森林心无挂碍,不只是林园诗人的追求,也几乎是整个士人阶层的精神向往。
D.尽管儒道两家思想主张大不相同,但对山水云林的情怀却很一致,都具有精神象征意义,都是精神的回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对莎翁戏剧中森林背景的分析,证明森林悲欢对人类情感影响的一致性、相通性。
B.文章例举陶渊明诗歌中多种山林意象,论述伟大诗人们能触动我们心中的原始意象,极具代表性。
C.文章论述中国文化中森林悲欢象征意义时,有对田园诗人的整体概括,也有代表诗人的具体释例。
D.文章以代表性诗人的典型诗句为论据,说明森林悲欢在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象征意义,论证充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章即引用加拿大学者对莎翁戏剧的论述,是为了表现本文具有国际化视野。
B.王维有很多以写林园之趣流行于世的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是林园诗人。
C.林下风流成为田园诗人的抒情传统是因为林园是远离尘嚣、涤荡浊情的象征。
D.森林与人类根本相连,供养人类生存和生长,故精神回归常取境于森林意象。组卷:3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
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
......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一有谁敢否定这 类教诲呢?
......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摘编自卡尔•亨利希•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材料二:
毫无疑问,钱学森将会上一所最好的大学。1929年,钱学森以第三名的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这所全中国最好的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系所录取。
经过仔细考虑,钱学森决定主修铁路工程。在中国,这还是一个相当新的领域,增长速度惊人。直到1929年,中国绝大部分国土仍不通铁路。1881年,从开平煤矿到附近大运河的一段7英里长的铁轨是当时中国仅有的铁路。15年后的1896年,中国的铁路总长度只有可怜的370英里,而当时美国已经拥有惊人的182000英里长的铁路网。但是,在接下来的30年中,铁路逐渐成为一种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武器,在中国的大地上留下永久的伤痕。
在清政府的抗议和阻挠下,中国的“铁路化”还是在世纪之交时开始了。各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纷纷修建铁路。从1900年到1905年,外国人在中国建造了全长3222英里的铁路。在事实上,以这种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将中国分裂成为一个个被外国人统治的区域,有效地将中国瓜分成为各自独立的殖民地。
形势很快变得明朗起来:控制住铁路,也就控制住了中国。
国民党接管政权之后,开始致力于统一铁路。从1912年到1920年间,中国铺设了超过1000英里的新铁路,大多数由日本、欧洲和美国银行家提供投资。随着新铁路的不断建造,便需要雇用新的工程师,这一需求逐年看涨。这是一个胸怀大志的青年学生投身于脚踏实地的重要基础工业的绝佳机会。1929年秋天,钱学森脱下中学制服,换上一身学生长袍,怀着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的理想,直奔上海交通大学。他与北京,就此作别。
(节选自张纯如《蚕丝:钱学森传》有删改)注: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称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材料三:
某省高中学生生涯规划表你觉得自己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范例及说明 职业一 职业二 职业三 未来你喜欢做的职业有什么:
(切合实际、且要详细具体)例如:高中物
理教师这些职业对学历有什么要求:
(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例如:本科 这些职业现在的年收入大概
有多少(单位万):例如:6万 与以上职业对口的大学专业
(详见大学招生官网):例如:物理学 哪些大学开设以上专业课
(详见大学招生官网)例如:浙江师
范大学这些大学专业对新高考选考科有何要求和限制:
(详见大学招生官网)例如:物理、
化学、技术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择职业时,一定要冷静清醒,要善于识破假象,要认清所选择的职业是否真正具有鼓舞的意义。
B.选择职业的最高目标是全人类的幸福。要使自己达到完美就必须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和幸福而工作。
C.一个只为自己劳动的人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伟大人物,虽然他有可能是著名的学者、大哲人或卓越诗人。
D.我们只要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就会使自己变得高尚,并最终赢得后人的爱戴和敬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中,年轻的钱学森决定主修铁路工程专业,这给我们一个人生规划的范例:兴趣是最有力的鼓舞。
B.材料二写钱学森的专业选择只寥寥数笔,却用大量篇幅叙写当时中国铁路发展状况及历史,详略欠妥。
C.材料一的作者青年马克思和材料二的传主青年钱学森的观点行为对正当青春的我们更具示范性和启发性。
D.材料三生涯规划详细,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但据材料一观点,“职业年收入”谈钱太功利不伟大。
(3)读了三则材料,对于个人的生涯规划,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组卷:4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桨声灯影的乌镇
杨晓东
①乌镇在外的名声虽然很大,但却始终不改它内敛、含蓄的本色,所以它名声虽大,其实地方并不算大,还只是一个镇的规模罢了。并且它是飞机、火车都不直通的,好像是怕这两个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太快,奔跑中带起的风揭开它朦胧的面纱吧,抑或是怕影响了它悠闲恬静的水上生活。
②下火车,又倒汽车,虽然去往乌镇的各种交通工具时间衔接得很紧密,但一路下来还是有些累。到达乌镇时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了。在网上早已订好了一家距离景点较近的宾馆,年青的小个子老板服务很热情,亲自驾车到车站来接。攀谈之下才知道,原来这位小老板也不是本地人,是娶了一位乌镇新娘才来到这里定居的。我心想,你这哪是娶了乌镇新娘啊,分明是娶了美丽的乌镇啊,而且是倒插门啊,把你关进了烟雨江南里一处最美的宅院中。
③早就听人说乌镇西栅的夜景是最美的,于是盼着晚上能好好欣赏一下西栅这位夜美人。
④终于,乌镇的夜像一位要看社戏的江南老者,虽然慢吞吞的,但它准时来了,并且不会错过任何一段好戏。来到了西栅门楼边上,像别的江南景点一样,西栅的门楼也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进到里面走不远就走上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木头栈道,下面应该就是河边的泥滩吧,不好铺路的,所以选择修栈道,这为西栅增添了一些古朴的韵味。这才叫作真正的“明修栈道”吧。
⑤走过栈道又过了一座石拱桥,就进入了西栅最主要的街道。说是一条街道,其实却是一条小河。这恰是乌镇的独特之处了:以河为街。过去的乌镇,这条河是他们主要通行的地方,河上的船才是当地人的交通工具。相对河来说,河两岸的街道却是窄窄的,街道两侧则是各种店铺,都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样子,一色的木门、木窗,就连店家上的栅板也是过去用的那种木头带合页的。再加上长条石铺就的石板路、窄密的小巷、缓缓的水流,仿佛乌镇的西栅是一艘被遗忘在时光长河里的船,它既没前行也没后退,只是静静地飘在岁月的河面上,那样的无欲无求,那样的恬然酣睡。
⑥此时的西栅,静谧安闲,悠远古朴。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由于年久的磨合显得光亮平滑,古旧的门楣残雕和斑驳的漆痕昭示出时光的魅力,西栅的所有房屋都是临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水阁空架在河流之上,远远看去,像漂在水上的船。
⑦仅仅几里长的街道,用不多长时间就走完了。坐在河上的石拱桥上歇息,注目眺望,这才真的是看出了西栅夜的美:小巧的乌篷船在河面上静静地划过,只看桨起桨落,却很少听到轻轻的些许划水声。这桨声若有若无,船头一盏昏黄的小灯映在河里一荡一荡的,恍如新月旁散落的星辰,有光亮却并不眩目。两岸的房子都是傍河而居的,不是面朝小河就是背对小河,窗下就是暗暗的流水,小河水分明是向前流动的,可是却缓得看不出一点前行的痕迹,似乎这泓水是从千年前一直汪到现代的。两岸的建筑挂着许多橘红的灯笼,灯光清晰地倒映在水里,向前看绵延很远,一艘艘小船漂在这条彩色的亮带里就好像行驶在天上群星闪烁的银河中。
⑧原来美就在你驻足回眸的一瞬间啊,可是我们平时却是只顾匆匆地赶路了。
⑨桨声灯影里,一座座清韵悠悠的小桥,一条条乌篷船在微波荡漾的河面上往来,一排排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木屋与小桥流水交相辉映淡淡的思绪,便清清浅浅地洒落在我与乌镇安静相约的时光里。
(节选自《散文选刊》,2018年第8期,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通飞机火车,街道布局与建筑特征,青石板、石拱桥、小船桨声、河上灯影,这些都表现了乌镇的古朴悠远、静谧恬然。
B.文章写开旅馆的年青小个子老板,既体现乌镇的热情好客,又表达作者对乌镇的赞美,与后文描写乌镇美丽夜景相呼应。
C.本文娴熟运用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语句修辞,鲜明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乌镇小桥流水、木屋小船、桨声灯影的真心喜爱。
D.全文语调舒缓,恰似乌镇的宁静悠闲:语言含蓄优雅,和乌镇的温馨美丽相得益彰,生动地表达了自己与乌镇的心灵契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桨声灯影”在文中的作用。
(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百年前朱自清先生的美文。本文同样描写桨声灯影,对象不同,风格独具。请简要赏析下面朱自清文句与本文画线句子的异同。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歌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组卷:4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
离开地球的日子里,神舟十三号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的航天纪录:神舟飞船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中国人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女性首次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神舟飞船首次快速返......中国人在太空一次次迈出的一小步,汇聚成了中国航天的一大步。
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组卷:4引用:2难度:0.4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肖复兴说:“校园对于一个人的青春是何等的重要,是任何别的地方别的事物都无法取代、无可比拟的。如果说青春是一条河,那么,这条河流淌过的树木芬芳、草丛湿润的两岸,应该大部分属于校园。”
校园的四季景物、校园的往来人事都与我们的青春成长息息相关。请以“校园•青春”为题,写一篇或写景言志、或叙事抒情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