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市高考生物二诊试卷
发布:2024/11/2 23:0: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书中提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的膳食搭配理论,能保证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63引用:7难度:0.7 -
2.房颤(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危害严重且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3引用:2难度:0.7 -
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H2O2分解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第2组曲线是在pH=7.0、20℃条件下,向5mL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新鲜猪肝研磨液。与第2组相比,第1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第一组实验可能降低了( )
组卷:11引用:1难度:0.7 -
4.某些植物有如图所示CO2浓缩机制。在叶肉细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可将
转化为有机物,该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进入相邻的维管束鞘细胞释放CO2,提高了Rubisco(固定CO2的酶)附近的CO2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HCO-3组卷:13引用:1难度:0.7 -
5.长时间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状态,会导致机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可能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7 -
6.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体内的水分和血钠丢失量不同。如图是健康人早晨和下午不同时段、同等运动强度的锻炼条件,体内醛固酮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8引用:3难度:0.7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
19.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地下水保护与超采治理”。结合所学生态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草方格沙障”是沙漠治理中一种常见的治沙方法,先将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漠中,然后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以此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说明了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
(2)退耕后发生的演替属于
(3)养猪场每天排放大量含粪便、饲料残渣的污水,如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污水直接流入河流还会造成蓝细菌等大量繁殖,引起水华。研究者设计了如图所示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组卷:12引用:1难度:0.7 -
20.乐果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对被乐果污染的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现在从土壤中筛选能有效降解乐果的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筛选的样品应来自
(2)微生物驯化是指在培养过程中,逐步加入某种物质,让其逐渐适应,得到对此种物质耐受或能降解此种物质的微生物的过程。该实验中,所用驯化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10g、氯化钠1g、磷酸二氢钾1g、水1L、葡萄糖1g和不同浓度的乐果。上述驯化培养基按功能分属于
(3)若要进一步鉴定不同种的待测菌株对乐果的降解能力,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组卷:16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