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
1.默写。
(1)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
(2)古诗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运用比喻手法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的诗句是“组卷:7引用:1难度:0.9 -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ㅤㅤ由于犯了这些错误,由于蒋介石在围剿中采用新的战术和战略,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技术上占压倒的优势,到了一九三四年,红军就不得不努力去改变它在江西的迅速恶化的_____了。其次,全国的政治形势也促使我们决定将主要的活动场所迁移到西北去。由于日本侵略东北和上海,苏维埃政府早在一九三二年二月就已经正式对日宜战。但因苏维埃中国造到国民党军队封suǒ包围,宣战_____不能生效。接着,苏维埃政府又发表宣言,号召中国所有的武装力量组成统一战线,_____日本帝国主义。一九三三年初,苏维埃政府宣布愿在下列基础上同任何国军合作:停止内战,停止进攻苏区和红军,保zhàng民众的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武装人民进行抗日战争。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围剿
②封suǒ
③迁移
④保zhàng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困境 固然 抵抗 B.处境 自然 抵抗 C.困境 自然 反抗 D.处境 固然 反抗
A.蓝天白云
B.吃得过瘾
C.数学竞赛
D.成就巨大
(4)以上选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开头说“由于犯了这些错误”,请结合整本书说说“这些错误”指什么。组卷:7引用:1难度:0.5 -
3.复兴学校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小刚同学撰写了“诚信”主题宣传标语,请你运用对偶手法写出下句。
上句:诚信与文明牵手
下句:组卷:6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
-
8.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注释】①山阴:今新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翰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运,字安道。⑤剡(shàn):县鲁,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怀民亦未寝
②遂至承天寺
③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④人问其故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甲】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两段所写月色有什么共同之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组卷:11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
-
9.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享受岁月静好的时候,千万不能忘了那个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比如爸爸妈妈,他们为你提供了衣食住行,另你撑起一片心灵的时空。他们的辛苦,你看到了吗?比如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培养你的品德,他们的辛苦,你看到了吗……
请以“我看到了_____的辛苦”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组卷:11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