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苏教新版必修5《第1单元 科学之光》2018年单元测试卷(4)

发布:2024/11/11 6: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一书中使用“丝绸之路”这个词语。自此,这条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大道以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镌刻进历史的书卷中。早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为方便沿途各国互通有无,到汉唐时达到鼎盛,无数商贾携带香料、药物等来到中国,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在唐朝中期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首选,郑和下西洋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数千年来,商人、教徒、外交家和学术考察者等在这条“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道路上来来往往,通商、旅行、互动,在推动物质交流丰富性的同时,带来了文化交流的多样性。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西方的天文、历法、医药陆续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不论是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还是七下西洋的郑和,他们的故事与丝路密不可分。而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出土文物,则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者。以至于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这样感慨道:“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此外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自敦煌至喀什的环塔克拉玛干古代文明区,此外再没有第
    二个。”
          作为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丝路文化依托于文化交流的实际过程,产生了一系列文化交融的丰硕成果。首先,它本身就是文人墨客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不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慨,还是木卡姆乐曲的悠扬,都让人们对丝路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几千年来,那些行走于丝路上的各色人等及其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都通过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艺术形式记录下来。以骑毛驴的阿凡提为例,他机智、幽默,爱打抱不平的形象原型都可以在中亚、中东乃至东欧的文艺作品中找到。尽管在不同文化里他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和特征,故事也各有发展和特色,但其根源都来自于丝路。依托于丝路而产生的不同文化的相遇与交流,又极大地刺激了艺术家与大众的想象力和创新激情,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山水底衬,酷似中国山水画中朦胧而有层次的泉石意境;歌德的《中德季日即景》中浸染着他对孔子、老子哲理的向往和仰慕,这些哲理诗组成了中西文学在19世纪初的共鸣。
          各国文化在丝路交流碰撞后诞生了诸多艺术成果,其生命力有时甚至比在原生地还旺盛。中西方之间、国与国之间,因丝路使彼此的血液与基因交融起来,逐渐形成了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李冰《丝路文化的历史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一词源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中国》一书,自此,这条道路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B.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物质交流,而且带来了文化交流,西方的宗教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由此传入中国。
    C.丝绸之路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之分;前者鼎盛于汉唐时期,后者兴起于郑和下西洋之后。
    D.丝绸之路是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所有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曾记录过与丝路相关的人或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站在文化层面审视丝绸之路,是为了论述其对于文艺创作的重大影响。
    B.第二段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有力地论证了丝绸之路带来文化交流多样性。
    C.从物质交流到文化交流再到文化交融,文章层层深入地论述丝绸之路的作用。
    D.文章第一段论述“丝绸之路”名称的起源以及丝绸之路的发展、演变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认为,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四大文化体系,而其唯一交汇点在自敦煌至喀什的环塔克拉玛干古代文明区。
    B.丝绸之路是一条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大道,有助于沿途各国互通有无,开展贸易。唐中期前,中国的贸易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后来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
    C.骑毛驴的阿凡提的形象原型在中亚、中东乃至东欧的文艺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并且它们的根源都来自于丝路。这一事实生动地体现了丝路文化交融的丰硕成果。
    D.各国文化在丝路交流碰撞,诞生了许多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成果。与此同时,中西方之间、国与国之间也因丝路而彼此交融,逐渐形成了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组卷:5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猪头李
    许宗耀
          金堤上有个劁猪匠,姓李,人称猪头李。在金堤及金堤周围的村落,猪头李的一句话对一头猪的命运有绝对的决定权。劁了的,活个一年两年便被宰了;留着的娶妻生子,能活个十年八载。
          猪头李到哪村劁猪,小猪仔叫唤,小孩子也围在周围叫唤,抢猪蛋子不说,还喊“猪头李”,猪头李也不恼,照样给猪蛋子。孩子抢了猪蛋子,撒上盐,用麻叶包几层,放柴火锅底烧,麻叶烧焦取出来,剥开,猪蛋子外焦里嫩。猪头李当时很受孩子待见。
          一个夏天,猪头李游村串乡来到金堤外毛庄。毛庄前不挨村后不挨店,孤村一个,地处老黄河身,流沙多,一起风,沙就聚堆,到处都是一两丈高的沙土岗,土岗上草木丛生,一人穿过,凄凉阴森
          干完活,天已擦黑,有一个人过来拍拍猪头李的肩膀说:毛司令叫你。毛司令是金堤一带的土匪头儿,有百十号人、几十杆枪,跟豫北最大的土匪头儿王三祝是换帖朋友,在金堤是人见人怕的人物。猪头李收拾好东西,来到毛司令家。毛司令见面就哈哈笑:兄弟,你可来了,酒席我已经摆好了,我儿子从市里捎来的马家烧坊的好酒“一马平川”,今个可得喝醉了!
          原来毛司令是惦记猪蛋子!毛司令打小就爱吃猪蛋子,尤其爱吃撒上盐用麻叶包着锅底烧出来的猪蛋子。猪头李的爹劁猪的时候,毛司令没少和同伴抢猪蛋子。
          当即安排人去烧猪蛋子,四五个人就喝开了。约莫近三更时分,几个人都已酒气熏天。毛司令说:五子,喊几个兄弟起来,干活。又拉住猪头李说:兄弟,今个让你开开眼,见埋过活人吗?
          没……没见过,我胆小,就不去了。猪头李说。
          你哪天不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还怕啥!今个让你看看兄弟的   营生!
          月黑风高,毛司令带队,十来个人,有四个人抬着一个麻袋,一起来到庄外土岗深处。
          兄弟,见过倒栽葱吗?毛司令问。
          倒栽葱是一种埋活人的法,很残酷。挖一个竖直及腰的圆洞,将人头朝下放入,露屁股在外,用土埋实,待人一放屁,齐了,人被活活   憋死。
          猪头李说:毛司令,天这么黑,我也看不清,还是挖个坑扔里算了。
          天也晚了,听兄弟的。毛司令吩咐抓紧挖坑。挖好一个二三尺的深坑,从麻袋里倒出一个汉子,汉子双手反剪绑着,嘴里塞了破布,被一脚踹到坑里。
          等等,既然埋他,让他睡舒服些。猪头李边说边跳到坑里。
          没想到你操刀的还这么磨叽。毛司令嗤笑道。
          猪头李磨正汉子的头,顺势塞眉头下一个大坷垃,一拍汉子的屁股,说,趴好!顺势一摸汉子反剪的手,湿水细麻绳拴着,偷偷拔出劁猪刀,猛往中间一划,绳嘣的开了,汉子含糊地叫了一声。
          猪头李,你在劁人呢!众人笑道。
          我看人死了没,掐了一把。猪头李也笑道,爬出坑,和众人一起埋土,将地面摊平,回去睡觉。
          第二天,猪头李照样劁猪。
          一直过了几年,也没听说被埋汉子的事。反正那时候死个人如同死个狗死个鸡,没多大声息。后来,解放军从太行山南下。毛司令带领一帮人企图抵抗,全被剿灭。猪头李想起被埋的汉子,不由地叹息:活不活,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1948年,工作组进村,队长姓韩,是一个高大的汉子,见有人劁猪,非常激动,一问旁人,劁猪人是猪头李,急忙上去拉住猪头李:你认识我吗?
          猪头李一脸茫然,摇摇头说:不认识。
          韩队长伸出右手,手背上有一道十来厘米的疤痕:这个伤疤是你划的!
          猪头李还是一脸茫然:领导,你认错人了,我不认识你。
          后来,成立农会,韩队长让猪头李当主任。猪头李说:我斗大的字儿不认识一个,让别人当吧。猪头李怎么推辞也推辞不掉,当了副主任。再后来,县里成立农畜牧委员会,在韩队长的推荐下,猪头李作为畜牧稀有人才去上班,成了公家人。我见到猪头李时,是在他们村驻队,他早已从畜牧局副局长位子上退下来,在家养老,每天步履蹒跚地拖把藤椅立在门口看风景,有时候嘴巴下还滴拉着哈喇子。
          这时,要有人说他就是猪头李,劁猪时身手如何矫捷,年轻人一定认为是讲笑话。
    (选自《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猪头李从年轻时劁猪的辉煌时光到年老退休时的悠闲惬意。猪头李虽是劁猪出身,却能坐上畜牧局副局长位子,凭借的不仅是他的奇遇、善心,还有他的能力。
    B.猪头李虽是操刀者,但却十分胆小,见不得血腥场面,毛司令残酷的倒栽葱埋人法,让猪头李不敢目睹直视,只好推说晚上看不清,其实是因为太胆小,没见过那种场面。
    C.文中细节描写比较成功,比如猪头李“给汉子眉下垫坷垃”,这样就可以让汉子有口气,松了手可以支撑身体,慢慢弓身体,可以爬出来。韩队长的逃生复活也就合情合理。
    D.小说语言质朴、简洁,但塑造的人物形象却有血有肉,主人公虽无轰轰烈烈的奇遇,但却有高尚的品质。猪头李的升迁、毛司令的死宣扬了“善恶有报”的思想。
    (2)文中画线句子是对“毛庄”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以猪头李在家养老滴拉着哈喇子,年轻人无人相信他当年劁猪时身手矫捷结尾,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4引用:4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6年,数字出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在全行业中占比继续提高。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 720.85亿元,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提高7.7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之首。在线教育营业收入增长39.4%,势头迅猛,增长速度在数字出版所属各类别中名列前茅。
          2017年数字教育出版的格局将初步显现,在线教育在垂直领域的模式顺利发展。出版业在教育领域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渐趋深入,出版单位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核心,以技术和平台数据为支撑,以数字产品为发力点,构筑完整的数字教育生态。出版单位以更加开放共融的心态,与技术公司、互联网公司、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结构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产业类别 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
    金额 比重 比重
    变动
    增长
    增长
    速度
    增长贡
    献率
    图书出版 832.31 3.53 -0.27 9.76 1.19 0.50
    期刊出版 193.70 0.82 -0.11 -7.29 -3.63 -0.38
    报纸出版 578.50 2.45 -0.44 -47.65 -7.61 -2.46
    音像制品出版 27.51 0.12 0.00 1.26 4.80 0.06
    电子出版物出版 13.20 0.06 0.00 0.79 6.37 0.04
    数字出版 5 720.85 24.24 3.90 1 317.00 29.91 67.89
    印刷复制 12 711.59 53.87 -2.66 466.08 3.81 24.03
    出版物发行 3 426.61 14.52 -0.41 192.60 5.96 9.93
    出版物进出口 91.52 0.39 0.00 7.32 8.69 0.38
    (摘编自《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17年7月11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      材料二 记者从日前举办的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获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用户规模不断上升,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已达16.73亿。在该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下不少出版社的发力重点。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持续增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率连续八年增长,并且数字阅读付费意愿不断提升,庞大的数字内容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鉴于数字化的趋势,国家层面已在数字出版领域开始布局,其中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数字出版也被纳入了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更是把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予以规划,设计了多个数字出版工程项目,引导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今年5月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还启动了20家出版融合实验室,42家新闻出版业标准,部署更加全面、具体、细化。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出版在给出版行业相关公司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挑战也在所难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尚春明表示,在实际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包括外部环境、观念、机制、人才、资金、技术都会因储备不足而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互联网仍在快速发展,包括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不断优化。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魏玉山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出版流程,加速进入新闻出版行业,在发行、印刷、数据加工、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为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人工智能在出版流程的再造方面也提供了很多可能,比如语音录入、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方面,很多新技术和机器在这一行业逐步得到应用。
    (摘编自卢扬、郑蕊《数字出版产业累计用户规模超16亿》)
    (1)下列关于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结构及增长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出版物出版总收入最少,数字出版比重变化最大,报纸出版总收入下滑最多。
    B.数字出版、印刷复制和出版物发行成为拉动新闻出版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
    C.数字出版增长快,在总收入比重、增长额、增长速度和增长贡献率等方面保持领先。
    D.报纸出版是新闻出版产业中下降的板块且降幅明显,它面临着来自数字出版的严峻挑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出版单位重视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技术Ⅱ平台数据的利用,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来抓,会让数字教育出版格局更阔大。
    B.随着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国数字出版用户规模已超过16亿,这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C.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转型过程中虽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产业总收入在持续增长,这与数字阅读率连续八年增长有关。
    D.《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为数字出版作了国家发展规划,设计了工程项目,制定了行业标准。
    E.为促进新闻出版业在语音录入、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方面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进入新闻出版行业。
    (3)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将有哪些新趋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1引用:1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9分)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僧达,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子。兄锡,质讷乏风采。太祖闻僧达蚤慧,召见于德阳殿,问其书学及家事,应对闲敏,上甚知之,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少好学,善属文。年未二十,以为始兴王浚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坐属疾,于杨列桥观斗鸡,为有司所纠,原不问。性好鹰犬,与闾里少年相驰逐,又躬自屠牛。义庆闻如此,令周旋沙门慧观造而观之。僧达陈书满席,与论文义,慧观酬答不暇,深相称美。与锡不协,诉家贫,求郡,太祖欲以为秦郡,吏部郎庾炳之曰:“王弘子既不宜作秦郡,僧达亦不堪莅民。”乃止。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服阕,为宣城太守。性好游猎,而山郡无事,僧达肆意驰骋,或三五日不归,受辞讼多在猎所。民或相逢不识,问府君所在,僧达曰:“近在后。”元嘉二十八年春,索虏寇逼,都邑危惧,僧达求入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宣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三十年,元凶弑立,世祖入讨,普诸州郡;又符郡发兵,僧达未知所从。客说之曰:“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如其不能,可躬率向义之徒,详择水陆之便,致身南归,亦其次也。”僧达乃自候道南奔,逢世祖于鹊头,即命为长史,加征虏将军。上即位,以为尚书右仆射,寻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僧达自负才地,谓当时莫及。上初践阼,即居端右,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及为护军,不得志,乃启求徐州,上不许。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吴郡西台寺多富沙门,僧达求须不称意,乃遣主簿顾旷率门义劫寺内沙门竺法瑶,得数百万。荆、江反叛,加僧达置佐领兵,台符听置千人,而辄立三十队,队八十人。又立宅于吴,多役公力。坐免官。
    (节选自《宋书•王僧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B.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C.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D.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门,原为古印度各个宗教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
    B.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是讨伐州郡的意思。
    C.持节,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为刺史总军戎者。
    D.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还有很多,例如践祚、践极、践统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僧达自幼好学,善于为文。太祖听说他很聪慧,在德阳殿召见了他,他回答得从容闲雅,太祖很欣赏他,让他娶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
    B.王僧达喜好游猎,荒怠政务。任宣城太守时,他有时三五天不回郡,有时遇到老百姓,百姓问他太守在哪儿,他对百姓说:“很近,就在
    后面。”
    C.王僧达出身高贵,平乱有功。他没满二十岁时就跟在当时的始兴王刘浚身边做事,后来加入了平乱队伍,被封为征虏将军。
    D.王僧达贪恋钱财,强取豪夺。吴郡西台寺很多和尚富有,王僧达向寺中索要感到不满意,就带着手下人拦劫寺里的和尚竺法瑶,得到了几百万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僧达求入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宜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译文:
    ②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译文:

    组卷:2引用:2难度:0.7

  • 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有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房价高涨,市政府立即作出反应,进行调控。现在,房价已出现环比略降的态势。老百姓心里安定了,只要实现了住房梦,就能让社会稳定下来,而社会穗定下来,老百姓就一定能有满满的幸福感,国家也必然会富强起来。
    ①实现了住房梦,也不一定能让社会稳定下来。
     

     

    组卷:2引用:2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口立着这样的标牌:慢慢走,欣赏啊!
          ②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
          ③周星驰《少林足球》台词: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⑤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⑥谚语:只在河滩上沉思,永远得不到珍珠。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3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