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附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答题卡。

  • 1.“天宫课堂”真奇妙,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42引用:18难度:0.9
  • 2.下列科学家在化学的发展史上都做出巨大贡献,18世纪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组卷:31引用:6难度:0.9
  • 3.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  )

    组卷:111引用:17难度:0.8
  • 4.成人体内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这里描述的”钙“是指(  )

    组卷:46引用:12难度:0.9
  • 5.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组卷:23引用:1难度:0.8
  • 6.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的水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5引用:1难度:0.9
  •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9
  •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34引用:1难度:0.2
  • 9.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组卷:23引用:1难度:0.6
  • 10.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7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2分。

  • 29.救治新冠患者需要氧气,制氧机制氧是一种途径。某品牌制氧机中有一包白色颗粒和一包黑色粉末,白色颗粒成分为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它是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化合物,遇水后放出氧气)。西大附中化学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黑色粉末的作用。
    【提出问题】黑色粉末的作用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黑色粉末不溶于水;
    ②该制氧机的制气原理有两步反应,第一步反应为:Na2CO3•3H2O2
    加热
    40
    Na2CO3+H2O,Na2CO3易溶于水且不参与第二步反应。
    【提出猜想】猜想一: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猜想二: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1 分别取等质量的白色颗粒和等体积的水加入a、b两支试管,再向b试管中加入2g黑色粉末。 观察到a试管仅有少量气泡,b试管(1)
     
    实验2 反应结束后,对b试管中的黑色粉末进行(2)
     
    、洗涤、干燥、称量。
    固体质量为2g。
    【实验结论】
    (3)猜想一正确,该制氧机制气原理中第二步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为
     

    【反思评价】
    (4)小玲同学认为要想得出该结论,还需再补充一个实验证明该黑色粉末反应前后的
     
    不变。
    (5)欲使a试管产生气泡加快,可加入
     
    (填序号)。
    A.CuSO4溶液
    B.蒸馏水
    C.MnO2
    【拓展延伸】
    (6)制氧机制氧选择过碳酸钠而不直接选择双氧水的根本原因是
     
    (填序号)。
    A.产物无污染
    B.制取成本更低
    C.运输储存更方便
    (7)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同一种催化剂可以催化多个反应
    B.同一个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
    C.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时,若忘了加催化剂,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会减少

    组卷:24引用:1难度:0.6
  • 30.西大附中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红磷、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
    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
    (1)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
     

    【实验验证】
    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2)激光笔的作用是
     

    (3)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H3PO4),其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结论】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猜想
     
    正确。
    【反思评价】
    (5)图2是该小组同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红磷燃烧熄灭时对应的点为
     
    (填“A”或“B”或“C”或“D”或“E”)。
    (6)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联想到课本上的一个实验:
     
    (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
    【拓展延伸】
    (7)图3是红磷燃烧过程中的压强变化,0~t1阶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组卷:26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