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附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答题卡。
-
1.“天宫课堂”真奇妙,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42引用:18难度:0.9 -
2.下列科学家在化学的发展史上都做出巨大贡献,18世纪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组卷:31引用:6难度:0.9 -
3.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 )
组卷:111引用:17难度:0.8 -
4.成人体内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这里描述的”钙“是指( )
组卷:46引用:12难度:0.9 -
5.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组卷:23引用:1难度:0.8 -
6.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的水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5引用:1难度:0.9 -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9 -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34引用:1难度:0.2 -
9.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组卷:23引用:1难度:0.6 -
10.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7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2分。
-
29.救治新冠患者需要氧气,制氧机制氧是一种途径。某品牌制氧机中有一包白色颗粒和一包黑色粉末,白色颗粒成分为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它是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化合物,遇水后放出氧气)。西大附中化学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黑色粉末的作用。
【提出问题】黑色粉末的作用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黑色粉末不溶于水;
②该制氧机的制气原理有两步反应,第一步反应为:Na2CO3•3H2O2Na2CO3+H2O,Na2CO3易溶于水且不参与第二步反应。加热40℃
【提出猜想】猜想一: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猜想二: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1 分别取等质量的白色颗粒和等体积的水加入a、b两支试管,再向b试管中加入2g黑色粉末。 观察到a试管仅有少量气泡,b试管(1) 实验2 反应结束后,对b试管中的黑色粉末进行(2) 固体质量为2g。
(3)猜想一正确,该制氧机制气原理中第二步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为
【反思评价】
(4)小玲同学认为要想得出该结论,还需再补充一个实验证明该黑色粉末反应前后的
(5)欲使a试管产生气泡加快,可加入
A.CuSO4溶液
B.蒸馏水
C.MnO2
【拓展延伸】
(6)制氧机制氧选择过碳酸钠而不直接选择双氧水的根本原因是
A.产物无污染
B.制取成本更低
C.运输储存更方便
(7)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种催化剂可以催化多个反应
B.同一个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
C.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时,若忘了加催化剂,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会减少组卷:24引用:1难度:0.6 -
30.西大附中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红磷、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
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
(1)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
【实验验证】
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2)激光笔的作用是
(3)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H3PO4),其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结论】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猜想
【反思评价】
(5)图2是该小组同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红磷燃烧熄灭时对应的点为
(6)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联想到课本上的一个实验:
【拓展延伸】
(7)图3是红磷燃烧过程中的压强变化,0~t1阶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组卷:26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