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必修5《第三单元》2019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不断营建更为合理的共同体理念,是世界文明健康发展的知识行动论基础。反思近代以来的政治、伦理等思想史,不管是地理论、语境论、传统论、道义论还是契约论,在本质上都是共同体理论,都是对什么是合理的共同体、如何建构合理共同体的不同维度探索。这些理论或强调地理因素对共同体营建的影响,或强调周边竞争因素对共同体营建的影响,或强调共同体营建的道德、情感基础,或注重共同体营建的文化传统制约因素,或注重共同体与个体权利让渡的关系,等等。应看到,这些思想都揭示了共同体生成、系、发展的某些特点,有的甚至对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共同体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也应明确,这些共同体理念也有一些需要注意和超越的共同点:往往以单一共同体的营建为目的,以内卷、非开放、对立为方法论基点。其所倡导的共同体价值,无法同时性地运用于共同体内部与共同体之间。比如,一些主体倡导的平等、自由、正义,只适用于其共同体圈子内部,而不适用于共同体之间。当其他共同体在交往中要求共享平等、自由、正义时,这些共同体往往会实质性放弃平等、正义、自由等理念,转而强调自身利益的优先性、至上性、首位性。这种知行不统一,使诸多共同体理论及其所倡导的价值表现出涂层性、不真实性、矛盾性。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层超越了已有共同体理念的方法论问题,开启了共同体理念的新阶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思维与中国传统的和合思维。既注重尊重不同层面(个体、地方、区域、国家、全球)主体、共同体的差异性,也注重不同层面主体、共同体的互联性、共通性、共同性。一方面,不同层面的共同体内部诸要素间是一种命运共同体关系,需要有机互动以应对风险、实现发展:另一方面,不同层面的共同体之间也是一种命运共同体关系,也需要有机合作才能应对风险、共推发展、共享繁荣。可以逻辑一致地解释共同体内部与共同体之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特点。
    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从传统的静止、极点式思维向过程性思维、整体性思维转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所内涵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等人类共同价值,具有深刻的过程性、整体性。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中,不管是在共同体内部还是共同体之间,实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等理想目标,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实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等,需要整体性地考虑历史、现实、未来,自身与他人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条件、要素、领域。
          当正义、自由只为少数人服务时,这种价值就沦为了一种涂层、口号、工具,失去了真实性、引领性。所说与所做、话语与行为是否一致,是人们判定一种世界观、价值观是否真实的现实标准。中国不仅在观念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以“一带一路”建设等方式,真实、真诚地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话语同行为的一致性、真实性,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获得国际认同。
    (摘编自(2019年05月10日)《光明日报》陈忠《世界文明变迁规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思想史上,不管是地理论、传统论还是契约论,他们在本质上都是共同体理论。
    B.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共同体理念对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共同体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C.以内卷、非开放、对立为方法论基点的共同体理念往往以单一共同体的营建为目的。
    D共同体理念的内外有别和知行不一使诸多共同体倡导的价值表现出涂层性和矛盾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已有共同体的差异。
    B.文章从历史角度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脉络并就其三个特征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世界文明健康发展为目标论证了中国理念开启了共同体理念的新阶段。
    D.文章从方法论基础、理想目标、言行一致三个角度论证了共同体理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自身利益的优先性、至上性、首位性,往往会导致在共同体内外实质性放弃平等、正义、自由等理念。
    B.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思维与中国传统的和合思维可以逻辑一致地解释共同体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共同价值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需要整体性地考虑条件、要素和领域。
    D.中国不仅在观念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且更注重真实、真诚地实践,“一带一路”建设就是明证。

    组卷:4引用:2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开幕。会议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节选如下:
          我们看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应对这些挑战。既需要经济的力量、科技的力量,也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文明的力量。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文明加强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新平台。
          我们认为,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在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昭示中,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华章。
    (摘选自《人民日报》)材料二: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摘选自《“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材料三:
          喜马拉雅共识机构创始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级国际研究员龙安志表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正当其时,抗击了西方逆全球化风潮的兴起,迎合亚洲经济体转型契机。“虽然亚洲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但加强共识后,能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等国可以通过金融、科技、环保领域的合作,践行经济可持续发展。”他说,“在文明交互加深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领域合作将更容易。”
          此次大会还吸引了亚洲以外国家的参与。对此,龙安志说,与古代丝绸之路一样,沿线经贸文化往来的受益方就不仅限于亚洲。“随着大会的开展,相信会有更多国家关注,但最重要的是,亚洲各国立足自身的根基,在平等尊重,求同存异的认识下做好自己的事情。”
    (摘选自《经济参考报》)材料四: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除了分论坛之外,还包括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等一系列活动,囊括了各色美食节、电影节等。将促进亚洲文明合作。
          阿富汗“TOLONews”电视台报道说,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生”。《印度教徒报》报道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推动相互理解和知识共享,有助于解决今天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近几年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摘选自《参考消息》)(1)下列关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相关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人类面对的各种全球性的挑战更加严峻”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举行的时代背景。
    B.“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达成共识,为各国文明对话交流提供了平台,能够解决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
    C.“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成功召开,是西方破坏全球化进程的有力回击,并迎合了亚洲经济体转型的契机。
    D.“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参与者不只是亚洲国家还包括亚洲以外的国家,他们也会成为经贸文化往来的受益方。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力量、文明力量与经济力量、科技力量,在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B.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容易产生“妄自菲薄”、“闭关排外”等倾向,是因为他们大多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
    C.外媒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大会期间活动丰富,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D.亚洲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但只要加强交流,就能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逐步消除隔阂与差距。
    (3)请结合材料,概括“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时代意义。

    组卷:18引用:9难度:0.6
  • 3.(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香椿树
    宋向阳
          老嘎家门前有一根香椿树,是他媳妇玉芬刚嫁过来时栽下的。
          玉芬年轻时候很漂亮,却被老嘎爹从远处花了不少钱买来当儿媳。老嘎比玉芬大十来岁,脾气还挺暴躁。结婚不到一个月,他就把玉芬打了一顿。三月,老嘎和玉芬去集上买了六棵杨树苗。刚要栽的时候,老嘎发现里面多出一棵细小的香椿树,就顺手撇了出去,玉芬又把它捡了回来。老嘎说:“杨树大了可以卖钱花,香椿树有屁用。”
          玉芬什么也不说,刨个坑就把香椿树栽上了。等她去拎水的时候,老嘎又把香椿树找出来扔在了地上。玉芬的眼里突然溢出泪,把桶里的水浇到了男人的脚上。这时,几个街坊邻居围了过来。老嘎脸一下子红了,扬手给了媳妇一记耳光。
          玉芬咬住嘴唇,抓起那棵香椿树栽了下去,然后培上土,在四周稳稳地踩了几脚。老嘎想冲过去,被他爹死死地拦住了。从此,村里人慢慢知晓了玉芬。她嫁到这里,是因为父亲得了重病,没钱医治。
    老嘎会泥瓦匠手艺,每年都要去二百里外的唐山搞建筑。他一两个月回来一趟,总给玉芬买件衣服啥的,玉芬也就知足了。
          几年过去,门前的香椿树长得有平房高了。玉芬为老嘎生了个儿子,取名小勇。老嘎照样去外地打工。玉芬一个人在家带孩子,还要抓空忙地里的活。闲下来时,玉芬喜欢坐在香椿树下。村里人感到很纳闷。这天,光棍张成从老嘎门前路过,看见她靠在香椿树边纳鞋底,便凑了过来。
    “嫂子,在这儿干啥呢?”张成嬉皮笑脸地说。
    “我干啥还得向你汇报吗?”玉芬顶了他一句,继续做自己的活计。
          张成在玉芬脸上摸了一把,玉芬立刻瞪起眼睛,用锥子扎了他胳膊一下。张成大叫一声,狼狈地跑了。
          打这以后,村里的混混再也不敢来招惹玉芬了。玉芬依然常常出现在香椿树下,一脸的心事。
          春天,香椿树上长出很多嫩叶,远远地就能闻到香味。玉芬用一根木杆绑上铁钩,每隔几日便从树上钩下些香椿叶,除了自己吃,还会送给邻居们。
          老嘎回来时,玉芬用香椿叶给他炒鸡蛋。老嘎吃得津津有味,早已忘了过去不让栽香椿树的事。玉芬坐在男人身边。
    “媳妇,这个家多亏了你。”老嘎醉醺醺地说。
    “菜香不?”玉芬一字一句地说。
    “香死啦。”老嘎干了一杯酒,又说,“咱家的香椿树可是个宝啊。”
          这年,老嘎在建筑队干活时从二层楼上掉了下来。玉芬带着老嘎跑了很多医院,可他最终还是瘫在了炕上。玉芬每天忙前忙后,人一下子憔悴了许多。有时,玉芬还给老嘎捏香椿叶馅的饺子。老嘎吃得满头大汗,鼻涕都出来了,连连说:“好吃,好吃。”
          老嘎去世时,小勇还在上初中。娘儿俩相依为命,生活更加艰难。有人劝玉芬再换个新门槛,可她怕孩子受气,终究没有迈出去。小勇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安了家,平时很少回来。玉芬的身子骨越来越差,每日却总不忘到香椿树下待一会儿。
          一天,香椿树下,她用手撑着打香椿叶的木杆,慢腾腾地爬上木凳,一点点直起身子,颤巍巍地使杆子去钩香椿叶。小勇回来看见这一幕,立刻把她抱下凳子,大声地责怪:“你要摔伤了怎么办?”玉芬笑了笑,说:“你放心吧,娘没事。”
          小勇说:“超市里有香椿叶,下次你就别给我带了。”
          玉芬说:“超市的跟娘给的能是一个味儿吗?”
          小勇愣住了。
          直到去世,玉芬也没有告诉儿子:她娘家的门前也有一棵香椿树。
    (选自《河北农民日报》)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栽树时,在老嘎把香椿树撇出去之后,玉芬什么也不说,刨个坑就把香椿树栽上了,这一细节显示出玉芬性格倔强。
    B.老嘎打工回来时,玉芬给他用香椿叶炒鸡蛋吃,他吃得津津有味,却不提过去不让种香椿树的事情,说明他对此事毫不愧疚。
    C.在老嘎打工从楼上掉下来后,玉芬带着他跑了好多家医院看病,还用香椿叶包饺子给他吃,玉芬尽到了一个妻子该尽的责任。
    D.小说善于设置悬念,玉芬为何坚持要种香椿树,喜欢坐在树下,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原来她娘家门前也有一棵香椿树。
    (2)玉芬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章概括分析。

    组卷:1引用:1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副对联,要求内容贴切,符合四、四、七言的格式。
    示例:屈原:亲不负楚,疏不负楚,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补天浴日大文章。
    材料:
    李白    李清照    鲁迅
    词苑千载    诗中无敌    众浪齐奔    痛忆旧雨    殿上脱靴    惊闻陨星
    江头披锦    先生作古    大河百代    群芳竞秀    译著未成    酒里称仙
    才气公然笼一代    中国何人领呐喊    盛开一枝女儿花
    淘尽万古英雄汉    狂名直欲占千秋    文坛从此感彷徨
     

     

    组卷:27引用:9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体裁(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组卷:1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