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5.5 “基本”粒子》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10/9 13:0:2

一、选择题

  • 1.关于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4引用:6难度:0.6
  • 2.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在宇宙形成之初是“粒子家族”尽显风采的时期,那么在大爆炸之后最早产生的粒子是(  )

    组卷:86引用:5难度:0.9
  • 3.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符号相反。据此,若有反α粒子,它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  )

    组卷:159引用:6难度:0.8
  • 4.已知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或夸克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
    u
    或反夸克
    d
    )组成的,它们所带的电荷量如表所示,表中e为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π+ π- u d
    u
    d
    电荷量 +e -e +
    2
    3
    e
    -
    1
    3
    e
    -
    2
    3
    e
    +
    1
    3
    e

    组卷:47引用:3难度:0.9

二、多选题

  • 12.“轨道电子俘获”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其内部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称为子核),并且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中微子的质量极小,不带电,很难探测到,人们最早就是通过子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存在的。若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电子的初动量可不计),则(  )

    组卷:152引用:2难度:0.7

三、解答题

  • 13.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
    1
    1
    H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
    1
    1
    H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
    1
    0
    n)和正电子(
    0
    +
    1
    e),即:中微子+
    1
    1
    H-→
    1
    0
    n+
    0
    +
    1
    e
    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1        C.1和0       D.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
    0
    +
    1
    e+
    0
    -
    1
    e→2γ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kg,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
    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关系.

    组卷:19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