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发布:2024/8/3 8:0:9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几年未见,闭                的村落已xiao                声匿迹,                裂的土地上开出màn                妙的花朵,干                的河床已流水潺潺,各地旅客接                而至,这里成了名fù                其实的网红打卡地。沿着山路                级而上,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石山连绵,云雾yíng                绕,山峰在缥缈的云海中穿梭,时隐时现,景象                息万变,让人目xuàn                神迷。更有那叫不出名儿的鸟儿,一会儿叽叽喳喳的鸣叫,为幽               的山林增添无限生机;一会又直入云xiāo                                时不见zōng                迹。听鸟鸣,赏美景,食野菜,品山泉,山与村相辅相chéng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闭 guī
    B.干 而至zhǒng
    C.级shí 息万变shùn
    D.幽qiāo 时shà
    (2)上面语段横线处填写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消声匿迹 曼妙
    B.名辐其实 萦绕
    C.目眩神迷 云霄
    D.综迹 相辅相承

    组卷:5引用:1难度:0.8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9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99引用:4难度:0.9
  • 4.仿照下面画线句,另选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七夕、春节、中秋、元宵节等),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
    ㅤㅤ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江南江北都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或在腊八,共一碗米粥,煮出千年不变的和和美美;或在重阳,插一束茱萸,寄托千年不变的思思念念;
     
     
     

    组卷:7引用:3难度:0.8

二、传统文化(共43分)

  • 5.课内文言文阅读。
    北冥有鱼ㅤㅤ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北有鱼 同“溟”,海
    B.而飞 愤怒
    C.怪者也 记载
    D.去以六月 气息,这里指风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抟扶摇上者九万里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B.去六月息者也 其境过清
    C.天苍苍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D.远而无所至极邪 真无马邪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描绘了鲲变鹏,鹏扶摇直上,迁徙南冥的壮丽图景。
    B.选文塑造了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形象。
    C.大鹏的形象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李白曾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D.庄子善用雄奇瑰丽的想象,选文中最能展现庄子想象的是“天之苍苍”。

    组卷:41引用:3难度:0.5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 1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走过村庄
    胡启涌
    ㅤㅤ①风把我与一地的落叶吹向村庄,步履窸窣,叶子窸窣。
    ㅤㅤ②河流弯弯,紧贴着村庄,娴静的河水湛蓝如练。风拂过时,河中清波粼粼,两岸也随着波纹荡漾开去。几棵有些年数的柳树,痴守着河岸,风急柳乱,河风任意侍弄着柳树的长发,河面也变得影影绰绰起来。
    ㅤㅤ③这个隐在山间的小村庄,现在只剩下一片宁静了,人们离开了这里,集体迁到了远处更为便利的小镇。我无数次走过这里,书写过这里的草木人间,我在这里能快速地找到内心的故乡。现在,河边没了挑水的人,没了洗衣的人,没了放牛的人。整条河流已交给了几只黑水雉,黑水雉是一种文静的水鸟,如一串草甸子浮在水面,时而将藏在翅膀下的头抬起,看一下四周后又把头埋下。它熟悉这条河流,只需要抬头一瞥,就会读懂河流的每一个细节。
    ㅤㅤ④整个村庄都是青瓦木房,石墙护院,推开虚掩的木门,屋里的烟火已远去,抬手触摸旧物件,润润的凉凉的,就像受潮的记忆,时时处于破壳发芽的状态。只要随意一摸,手印就会真实地印上去,指纹与木纹清晰地重叠着,一个完整的村庄顿时在心中温暖起来。
    ㅤㅤ⑤瓦房一间挨着一间,沉默得像一群闲坐院边的老人,坐姿各异,满是沧桑。房顶上,道道瓦沟和排排瓦垄上的湿湿印迹告诉我,一场小雨刚刚来过。排排青瓦,是村庄一架铺陈开去的大号钢琴,风吹过琴声响起,轻时如低诉,急时似号鸣。檐角上的一撮松土上,一根蒿草在风中时俯时仰,指挥着村庄的露天音乐盛会。
    ㅤㅤ⑥瓦檐下的木房已无人居住,一码一码的柴火堆在房前房后。曾经奔忙在田土间的铁铧光亮不再,在岁月的销蚀中斑驳暗沉。挂在木梁上的一把锄头,紧紧贴着墙壁,与脱了齿的犁耙、断了柄的钉耙,在时光中保持着一致的静谧。一个完整的背篼搁在屋角,还配有一对精致的棕丝背带,里面装着一些包谷壳,算是对屋里残缺旧物的一个补充。门外一口石水缸,底部已陷在了泥土中,古意苍苍。在曾经的时光里,这座瓦房主人的每一餐饭,每一次浆洗,都从这口水缸开始演绎。还有随处可见的石猪槽,没入瓦砾中的石磨盘,干爽如昔的地窖……待到春天,草芽陆续冒出地面,几阵春雨后,疯长的绿意就会再次把它们覆盖,会将这些故园中的旧物件,精心做成一个又一个的绿色包裹,存放在村庄这里,耐心地等待取件人的到来。
    ㅤㅤ⑦一堵半人高的老墙,像村庄的一道浓眉,由脸盆大小的砾石摆砌而成,大约是村民们从村外河里拾来,光滑的表面有水流的痕迹,也有村民的体温。石缝中生长着坠盆莲和金边吊兰,缀有水珠,透明喜人。满墙缠绕的枯瘦南瓜藤,恰似一幅章草书法作品中的几道焦墨,恣意地交织在墙上。几个南瓜无人摘回,如几滴硕大的墨点滴落在墙头。南瓜上有几个小洞,走近探看,里面的瓜子和瓜瓤早被松鼠和鸟儿啄去,只剩下一个个空壳,写意地悬挂在墙头。一群麻雀在墙头翻飞,蹦上跳下,叽喳不休。一只流浪猫突然出现,麻雀“噗”的一声飞向瓦房。瓦房是鸟儿最安全的家,麻雀总能在檐下的檁条间找到舒惬住处。它们与燕子为邻,同在屋檐下,燕子的旧日泥巢还空着,一个挨一个的“挂”在檐下。等到草绿花开的日子,燕子归来,它们就会同守屋檐下,共话杏花春雨。
    ㅤㅤ⑧我披着轻寒,一个人走过村庄。这里的瓦房依山而建,一条青石满铺的路,顺着山势随弯就弯地穿过村庄。其实村庄不大,就十几户人家,人们离开后也很少回来了,把带不走的瓦房和过去留在了这里,交给了四季的风雨管理。时间愈久这里就愈安静,适合一个人孤独地走过。
    ㅤㅤ⑨还好,河流不会离开这里,始终以母性的温情拥抱着村庄。我与瓦房、石板,还有那些静躺在光阴里的旧物件,一起依偎在河流的臂弯里,用最暖心的语言慰藉彼此,想起沈从文那一句:我就这样一边看水一边想你。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11月,有删改)(1)请从③-⑦段中梳理作者“走过村庄”目睹的景物。
     
    →老屋内凉润的旧物件→②
     
    →③
     
    →④
     

    (2)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①结合语境,赏析第⑨段中加点词语。
    河流不会离开这里,始终以母性的温情拥抱着村庄。
    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现在,河边没了挑水的人,没了洗衣的人,没了放牛的人。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我就这样一边看水一边想你”的理解。
    (4)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组卷:57引用:7难度:0.3

五、作文(共50分)

  • 16.按要求作文。
    ㅤㅤ追寻,是寻找,是追求。对于成长而言,追寻就是一场“趋光行动”。阳光下生长,星光下仰望;知识是一束光,情感是一束光,高尚的人格是一束光,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束光……因为追寻,人生的价值得以实现;因为追寻,国家民族走向繁荣富强。追寻那束光,会让我们的人生熠熠生辉。
    ㅤㅤ请以“追寻那束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800字。

    组卷:25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