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12/14 8:0:22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组卷:29引用:3难度:0.6
  • 2.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冰球比赛中,我国运动员相互配合,完成射门。下列有关比赛中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35引用:2难度:0.7
  • 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4引用:2难度:0.6
  • 4.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33引用:1难度:0.7
  • 5.人体下丘脑既具有内分泌功能,又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22引用:2难度:0.7
  • 6.以下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56引用:5难度:0.7
  • 7.下列叙述不属于人体免疫细胞中树突状细胞和B淋巴细胞共性的是(  )

    组卷:21引用:1难度:0.6

二、非选择题,共6题,70分

  • 20.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多巴胺传递愉悦感。吸食可卡因易成瘾,并导致脑组织损伤、情绪不稳等大量生理心理疾病。
    (1)多巴胺是一种
     
    ,如图1,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
     
    上的转运载体从突触间隙回收。可卡因进入人体后会
     
    转运载体的作用,使多巴胺的作用时间
     
    。最终由于多巴胺受体数量减少,必须摄入更多可卡因以维持神经元的活动,导致成瘾。

    (2)为研究毒品成瘾能否遗传给后代,科研人员利用可卡因自身给药成瘾模型大鼠进行实验。让雄性大鼠通过触动踏板来自主获得可卡因注射,并不断增加踏板任务难度,通过测量踏板压力衡量大鼠对可卡因的渴求程度(觅药动机)。将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大鼠(F0)分别与未接触过可卡因的正常雌鼠交配,产生后代(F1),检测F1成瘾行为,结果如图2。
    ①图2结果说明,父本大鼠可卡因成瘾可增加其后代成瘾风险。判断依据是
     

    ②寻求毒品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获得的,科研人员提出假说“成瘾的遗传取决于亲代动物是否有主动寻取毒品的行为,而非可卡因是否成瘾”,并设计图3所示实验。
    组别 父本大鼠给药方式 父本大鼠表型 后续操作 检测指标
    1 自主获取可卡因 成瘾 分别与正常雌鼠杂交获得F1 F1踏板压力
    2 自主获取生理盐水 不成瘾
    3 被动注射可卡因 成瘾
    4 被动注射生理盐水 不成瘾
    若结果为
     
    ,则假说成立。
    (3)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大鼠的后天获得性行为更容易影响后代。这对人类社会生活有什么重要提示?
     

    组卷:45引用:1难度:0.6
  • 21.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大约8%的序列来自病毒,据推算,这是我们的灵长类祖先在数百万年前遭受病毒感染留下的“后遗症”。
    (1)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通常会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些变化信号,在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裂分化成
     
    和记忆T细胞,前者可以
     
    靶细胞。偶然的情况下,当病毒感染的是生殖细胞,插入细胞基因组的病毒基因会传给子代,即成为“内源性病毒(ERV)”。研究发现,ERV中的一些基因(如抑制素基因)可使细胞具有抵抗其他病毒侵染的能力。
    (2)为探究抑制素对人体细胞抗病毒能力的作用,科学家设计了以下实验:选取易感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分别转入空载体、抑制素基因、RDR-env基因(表达产物可抗RDR病毒),检测细胞的抗RDR病毒能力。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表明
     


    (3)研究人员选取另一种细胞—胎盘干细胞(抑制素表达量高)进行实验。实验组将一段特定RNA片段转入胎盘干细胞,通过特异性结合抑制素mRNA使其降解,从而下调抑制素的表达;对照组应转入
     
    ,检测两组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的细胞变得易感染。在实验组处理的基础上再
     
    可进行进一步验证。预期实验结果为
     

    (4)图2是抑制素协助人细胞抵抗RDR病毒的可能分子机制,请用文字进行描述。
    机制1:
     

    机制2:抑制素基因转录翻译成抑制素,在胞内与ASCT2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一起转移至细胞膜,阻止RDR病毒进入细胞。

    组卷:33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