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11/12 1:30:2

一、单项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 1.2020年9月8日,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为受表彰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颁奖。初二年级同学观看颁奖典礼后,纷纷表示向先进、向模范看齐,争做新时代新青年。由此可见(  )
    ①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丰富,认识越深刻
    ②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是社会的结点
    ③我们要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为之分忧
    ④青少年需要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组卷:14引用:3难度:0.6
  • 2.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如期举行。被《人民日报》评价为“生命摆渡人”的武汉快递小哥汪勇位列其中。回顾他的经历,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后,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急需车辆接送上下班。当时只有一个N95口罩的汪勇在这种近乎“裸奔”的状态下,开着他的私家车开始了“快递”医护人员的工作。汪勇的行为告诉我们培养亲社会行为应(  )
    ①主动了解、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实践
    ②牺牲个人利益,参加社会治理,时刻关爱他人
    ③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④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组卷:24引用:4难度:0.7
  • 3.即时的传播、海量的存储、方便的查询……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一些人造谣、传播提供了空间和渠道。从“抢盐风波”到“地震谣言”,到“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传言”……网络谣言已经成为百姓深恶痛绝的“网络毒瘤”。近期,公安机关对一些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谣言的人依法进行了处理,有关部门还依法查处了一些传播谣言的网站。相关部门摘除网络谣言这个“毒瘤”的原因是(  )
    ①网络谣言严重破坏社会诚信。
    ②污染社会文化氛围,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
    ③严重损害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
    ④容易诱发违法犯罪行为,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组卷:10引用:12难度:0.7
  • 4.在有的大学,学生不用亲自到图书馆,只需打开自己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微信扫描指定的二维码,不到一分钟,就可以拥有一个能随时随地、免费使用的专属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自助服务站式检索、海量中文电子图书和学术视频资源,让学生们足不出户就能轻松拥有。这说明互联网(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5.小婷是一名八年级学生,她每天除了上课、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在玩手机。最近,她一直脖子痛、头晕,于是父亲带她去医院检查,令人惊讶的检查结果显示:小婷的颈椎出现了生理曲变,略呈反弓,出现了严重的颈椎变形,医生说这样的颈椎老化程度已经等同于50岁的老人。你给小婷的建议是(  )
    ①提高媒介素养,利用互联网完善自我
    ②学会“信息节食”,不可沉迷于网络
    ③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合理利用网络,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组卷:6引用:10难度:0.8
  • 6.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观看电影时,要安静。我们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  )
    ①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②破坏社会秩序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③社会秩序就是公共场所秩序
    ④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组卷:95引用:56难度:0.7
  • 7.韩某某违反新冠疫情防控有关规定,不听从防控执勤人员劝阻,强行外出,并辱骂防控执勤人员,造成不良影响。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对其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这一事件启示我们(  )

    组卷:7引用:3难度:0.7

三、观察与思考(18分)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校园暴力事件多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据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75%发生于中学生之间,而在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是主要原因,占55%.2017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反校园暴力条例进行有效补充,增强法律中关于校园暴力伤害的条文的可操作性。
    材料二:小宇八年级就辍学,开始接触一些社会上的朋友,起初是有时候不回家,后来就基本不在家里生活了。去网吧玩游戏、到歌舞厅唱歌、帮朋友打架,就是为了消磨时间,觉得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开心、没人管,无忧无虑的。最终小宇因“哥们义气”参与群体性打架斗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
    (1)材料一中“日常摩擦”是学校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这提醒我们在与同学进行交往需要注意哪些?
    (2)材料二中小宇参与群体性打架斗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为什么?
    (3)小宇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他的故事给予我们哪些警示?

    组卷:24引用:10难度:0.3

四、活动与探究((9分)

  • 21.某班召开了一次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护能力”为主题班会,通过案例的剖析,对进行法治安全教育。
    【惊险一刻】初中生小明和同学小亮骑着自行车同行在上学的路上。突然,一辆轿车为躲避前方来车拐进自行车道,将小明碰到在地,轿车司机下车后发现碰倒的是一名学生,便驾车飞奔逃走。
    (1)面对突如其来 事故,你认为小亮应该如何机智灵活地去做?
    【明辨是非】在等待的时候,针对这一事故,路人议论开了:甲:“被车撞了,司机又跑了,就自认倒霉吧!”
    乙:“如果能够找到肇事司机,就把他的车砸了。”
    丙:“交警找了肇事司机后,应依法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2)请你对以上路人的看法分别进行辨析。
    【知法用法】经诊断,碰撞造成小明小臂骨折。交警通过查看监控视频,找到了肇事司机。肇事司机私下找到小明的家人,提出和解。小明的家人同意由交警调解,双方协商解决。但在赔偿金额方面双方产生分歧,小明及家人在律师的帮助下,将肇事司机告到法院。最终,肇事司机按法院判决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3)小明及家人运用了哪些法律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组卷:56引用:15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