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发布:2024/7/9 8:0:8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
1.默写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
(2)
(3)不畏浮云遮望眼,
(4)斯是陋室,
(5)
(6)商女不知亡国恨,
(7)在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8)《木兰诗》中表现战斗激烈悲壮、战争旷日持久的句子是:组卷:4引用:1难度:0.8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宜乎众矣
(2)会当凌绝顶
(3)瞬息可就
(4)殊不沾污组卷:1引用:1难度:0.5 -
3.翻译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组卷:1引用:1难度:0.5 -
4.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13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35分)
-
13.善念
尤金 ①那天,我和好友阿展去吃叉烧面,吃着,吃着,阿展突然动情地向我讲述了一桩陈年往事。
②读中学时,阿展的父亲失业,在贫穷的夹缝里苟延残喘的母亲,无法挤出多余的钱给他买午餐,每天上学,母亲仅仅给他两片面包,撒点白糖,让他就着自来水草草果腹。
③阿展对我说:“不曾试过饥火中烧的人,绝对难以想象饥饿的可怕。起初,你看到什么都想吞,桌子、椅子、书包……甚至风和雨,你都想吃想喝。接着,痛来了,就像有人在你胃里挂了个鱼钩,然后死命拉,每一寸胃壁都在狂喊疼痛!母亲教我喝大量的自来水,胃沉甸甸的,便感觉不到痛了。”
④学校旁一个卖叉烧面的中年妇人,从其他学生口中知道了他的窘境,有一天,她主动找到他,温婉地对他说:“我每天准备的食材都有剩余,带回家去,嫌麻烦;倒掉嘛,又太浪费了。以后,你每天来我摊子,我给你煮碗面吃。”
⑤纵然是傻子,也知道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阿姨想保护阿展的自尊心,可阿姨不知道,阿展的自尊心早就被饥饿吞噬了。阿展在心里默默地说“阿姨,谢谢您。这份情,我记在心上了。”
⑥每天扎扎实实一大碗叉烧面,给了他活力、精力和动力。他埋头苦读,凭借奖学金读到大学,毕业后,在政府部门任职。他始终没有忘记学校旁那个善心的面摊阿姨。
⑦终于,这一天,他带着一张支票,返回当年的学校。
⑧面摊还在,阿姨还在,叉烧面的香气依旧,只是阿姨老了,皱纹如叶脉细细铺在脸上。
⑨阿展报上了姓名,面摊阿姨非常高兴,一个劲儿地喊道:“啊,我一直都记挂着你!你长高了、变壮了,我差一点不认得你了!”
⑩阿展简单地述说了自己离校以后的情况,末了,取出支票,请阿姨收下。阿姨看也不看,便把支票推回去。阿展以为她客气,坚持要她收下,双方推来推去,相持不下,最后,阿展把支票放在桌上转身就走。
⑪阿姨急了,立马拿起桌上的支票,快步走到柜台里,拉开抽屉掏出一个小红本急急忙忙追出去。好不容易追上阿展,阿姨把小红本塞到阿展手里,叹了一口气,决定坦陈真相:“老实告诉你吧,当年,是你的年级主任韩老师要我这样做的。几年来,你在学校吃的每一碗面,都是由她付钱,每个月结一次账,你自己看本子里记着。不过,她再三交代,绝对不能让你知道,所以,我才一直保守秘密。现在,时过境迁,告诉你也无妨。”顿了顿,又补充道,“再说啊,韩老师如今也不在了。”
⑫阿展错愕地看着眼前这个头发花白的面摊阿姨,心里像有只受惊的麻雀,一下子被搅乱了。韩老师的形象,也快速浮现于脑际—黑白掺杂的头发直直地垂着,眸子含笑,说话慢条斯理的,有着用不完的耐心。她是他的语文老师,但只教了他一年。他毕业离校几年后,韩老师便因罹患乳腺癌而去世。记得曾有同学问他要不要去吊唁,他当时为了应付考试而忙得天昏地暗,就没去。只是想起韩老师的孜孜矻矻①,鞠躬尽瘁,心里未免有些许遗憾、有些许难过。
⑬如今,他和韩老师阴阳两隔了,才知道,韩老师一直像个慈母,默默地关注着他,照顾着他,直到他毕业。
⑭离开面摊后,阿展走向校长室,征得校方同意后,以校友的名义成立了一个基金会,资助贫寒学生用餐。
⑮当年老师的一个善念,点燃了一个少年心中的火种——直到多年以后的今天,阿展还是学校里那个匿名的赞助者。
【注】①孜孜矻矻:勤勉不懈的样子。矻(kū),努力、勤劳的样子。
(1)以阿展为陈述对象,用简洁的语言梳理“陈年往事”。开端 阿展因家庭变故,每天中午只有两片面包充饥,极度饥饿。 发展 ① 高潮 阿展拿着支票来报答面摊阿姨,却被告知资助他的人是韩老师。 结局 ②
阿姨想保护阿展的自尊心,可阿姨不知道,阿展的自尊心早就被饥饿吞噬了。
(3)结合全文内容,理解文章标题“善念”的含义。组卷:8引用:2难度:0.3
三、写作(50分)
-
14.作文。
“普通人的每一步,似乎都微小、平凡、脚踏实地、不动声色!但远距离回望我们这个国家走过的脚印,你会惊叹它洒脱、传奇、伟大、日新月异。恰恰就是这种微小和平凡,组成了一种中国人难以描述的力量,无畏、乐观、不放弃、不蹉跎。我很难把这种力量说得清清楚楚,但那是改变中国命运最初始的动力和最珍贵的情感。”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是什么给了你力量,伴你前行?是榜样?是团结?是梦想?……请以“_______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体裁分明,表达真情实感;
②围绕中心,选取真实而新颖的材料;
③主题要正确鲜明,积极向上。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组卷:3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