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二(下)入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8 3:30:1

一、现代文阅读(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列各小题。
    儒家在当下和未来何以安身立命
    陈季冰
        由于孔子诞辰日的到来,又有国家领导人的有意识推动,有关儒学与传统文化复兴的话题近来热度骤然升高。 不过,在经历了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批林批孔”的全盘激进反传统运动后的今天,我们再来谈论儒学的复兴,恐怕首先要厘清一些基本关系。如果说儒家 文化曾经在过去2000年里充当过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的话,那么在百余年激进变 革之后,它自己现在也面临一个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首先必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等同于儒家文化。自汉代以后,儒家在政治领域 的确占据了主流地位,但实际上,它从来就没有将其他信仰和价值体系的生存空间挤压殆 尽。在民间,佛教乃至道教等信仰体系与儒学基本和睦并存着。因此,如果将尊重和传承 传统文化简单地理解为阅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尊崇儒家价值理念,恐怕是一种过 于狭隘的理解。
          第二,在对待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应当避免重蹈两个极端的错误。 第一个极端就是前文提及的激进反传统思潮,它将近代以后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全部归结 于儒学和传统文化,认为只有彻底打倒它们,中国才会取得进步。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 “决定论”思维。
          另一个极端的思潮是最近几年兴起的,它认为,对于中国的现代化来说,传统不仅不 是障碍,反而是极其重要的资源。如果仅是这一点,我们或许还能够认同。但它进一步认 为,只要从儒学中不断地挖掘这些传统资源,加以发扬光大,我们就能够顺利地实现民主 与法治等中国人追求了上百年的现代梦想。这种试图重建儒家政治制度的想法几近于天方夜谭。
          中国近代历史已经证明,儒家政治是一种无力应对现代挑战的失败的制度。明确地说,传统与现代既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自然延续的关系。“现代”不是在传统被打倒的废墟 上建立起来的全然异质的事物,也不是在传统的田园里自然生发出来的甜美果实。两者的关系如下:现代是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经过一系列“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新事物,它既与传 统一脉相承,但又包含了截然不同的新内涵。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的成功 与否取决于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没有一个简单的因素能够充当唯一的决定性作用。这 就决定了儒家文化过去既没有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将来也不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动机。
          第三,以儒家为“大传统”的中国传统包含着“器物”、“制度”和“文化”三个不同层次,很难简单化地谈论尊重传统或尊儒、尊孔。要说传统,女人缠足、男子纳妾都是传统,我们如何去遵从?因此,任何文化传统本身都一直在随着时间的流淌而演化。简单地说,一个民族应当传承的是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体系”,至于一些具体的传统社会制度和传统生活方式,我们不必也不应该墨守成规。
          但可以肯定,作为一个伟大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不应该、也不可能就此走向消亡。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来说,儒家思想文化都是一件无价瑰宝,我们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尤其 需要它。因此,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使命:如何为儒重新寻找一个安身 立命的现实家园。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和生活实践的儒学,在未来的可能出路只有到民间社会中去开创。 不过如果把儒学的前途寄托于民间,那么首先需要让四书五经“不传久矣”的社会民众经 历一个消除隔膜的再亲近过程。
    (1)下列关于“儒家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文化作为一个伟大传统,不会就此走向消亡,而今天的我们也面临着如何为儒学 重新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现实家园的、充满挑战的使命。
    B.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虽然儒家文化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地与儒家文化画符号。
    C.儒家文化因其信仰、价值体系的优势而被统治者看重,自汉代以后便在政治领域占据 了主流地位,从而形成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政治制度。
    D.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儒家思想文化都是一件无价瑰宝,我们这个时代尤其需 要它,它对中国现代化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以后的中国积贫积弱,这是由很多历史原因造成的,不能归结于儒学和传统文化,
    更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彻底打倒它们,中国才会取得进步。
    B.作者认为就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来说,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它不仅不是障碍,反而是极其重要的资源。
    C.像女人缠足、男子纳妾之类也是传统,我们很难简单地、全盘地去遵从传统,一个民 族应当传承的是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体系”。
    D.中国近代历史证明,儒家政治是一种无力应对现代挑战的失败的制度,在百余年激进 变革之后,它自己现在也面临一个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中国传统文化简单理解为儒家文化是狭隘的,尊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单纯地 学习儒家经典,尊崇儒家价值理念。
    B.近来儒学和传统文化的复兴被重视,有关话题讨论的热度如此之高,是因为儒家文化 曾在过去 2000 年里充当过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C.作为精神资源和生活实践的儒学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家园,未来可能只有到民间社 会中去开创,首要任务是让民众消除与四书五经的隔膜而再亲近它。
    D.有人认为,只要不断挖掘儒学中的那些传统资源并加以发扬光大,我们就能顺利实现 民主与法治等现代梦想,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

    组卷:5引用:1难度:0.9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 2.文言文阅读,完成 下列各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登进士第,为郴州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 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 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 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 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 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 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 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 计不用。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 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1)对文中黑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B.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 悔\折节为长者
    C.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D.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 悔\折节为长者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古俗,一个读书人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在书信里签名,在官家书上签名,都要用 该名字,另外有一个“字”,供友人口头语文字上称呼之用。
    B.“拜”指授予官职,相近意思的词还有除、授、辟、征、举等。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 常用词语有“升”“擢”“拔”“迁”“陟”等。
    C.“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 儒家经义。
    D.明朝洪武元年,中央行政机构设置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各部最高长官为 尚书,其次为员外郎,其次为郎中,其次为侍郎,其次为主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恪有孝心,有执政才能。初为官吏时,恪尽职守,不怕牵累。处理人事,能审时度 势,为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抗洪救灾时,拒绝了都水孟 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水,保全了沧州城。
    C.唐恪缺少远谋,主张和议。因为主张割城降金,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 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译文:
     

    ②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
    译文:
     

    组卷:3引用:1难度:0.9
  •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贬任朗州司马时所作。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抛弃。③东瀛:东海。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
    (1)古人认为“此春望诗,最奇”,请指出这首诗“奇”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组卷:15引用:3难度:0.5

四、语言文字运用.

  • 9.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
     
    ;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
     
    ,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
     
    。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组卷:24引用:46难度:0.3

五、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一张安徽桐城交警开出的“空白罚单”在网络热传。收到此张罚单的是一名外地车主,起因是在六尺巷违章停车。罚单上并没有填写扣分与罚款,而是交警手写的警告:“前面有停车场,下次注意。”据了解,这张“空白罚单”实际上是桐城市交警大队在优化执法举措后的一种针对外地车首次、轻微违章行为的“口头警告”。对此有人为交警的“人性化执法”点赞,甚至称其为“最美罚单”;有人认为这种有选择性地执法会有伤执法的公平与公正;还有人认为要做到真正的人性化,就应该提前设置路线、停车场等标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11引用:4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