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运用10分

  • 1.按要求填空。
    (1)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宫殿中人唱歌作乐的句子是
     
     

    组卷:11引用:2难度:0.9
  • 2.《红楼梦》第一回中,有僧人说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他所指的人物是(  )

    组卷:48引用:5难度:0.8
  •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           ;又            。(选自《乡土中国》)
    ①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
    ②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通
    ③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④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组卷:66引用:4难度:0.7

(五)(11分)

  •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兰亭记
    〔明〕袁宏道
          ①古今文士爱念光景,未尝不感叹于死生之际。故或登高临水,悲陵谷之不长;花晨月夕,嗟露电之易逝。虽当快心适志之时,常若有一段隐忧埋伏胸中,世间功名富贵举不足以消其牢骚不平之气。□□卑者纵情曲糵,极意声伎;高者或托为文章声歌,以求不朽;或究心仙佛与夫飞升坐化之术。其事不同,其贪生畏死之心一也。独庸夫俗子,耽心势利,不信眼前有死。而一种腐儒,为道理所锢,亦云:“死即死耳,何畏之有!”此其人皆庸下之极,无足言者。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②羲之《兰亭记》,于死生之际,感叹尤深。晋人文字,如此者不可多得。昭明《文选》独遗此篇,而后世学语之流,遂致疑于“丝竹管弦”“天朗气清”之语,此等俱无关文理,不知于文何病?昭明,文人之腐者,观其以《闲情赋》为白璧微瑕,其陋可知。夫世果有不好色之人哉?若果有不好色之人,尼父亦不必借之以明不欺矣。
          ③兰亭在乱山中,涧水弯环诘曲,意古人流觞之地即在于此。今择平地砌小渠为之,与人家园亭中物何异哉!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注】①曲糵:代指酒。②“夫蒙庄”句:典出《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借此说明世事万物时时都在运动变化,难以预料。③《兰亭记》:即《兰亭集序》。④《闲情赋》:晋陶渊明撰,萧统认为“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⑤好色: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于是
    B.虽然
    C.已而
    D.间或
    (2)适合填入第①段划线处的一项是
     

    A.庸下尚不及
    B.其死生一也
    C.死何足道也
    D.死如不可畏
    (3)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4)本文与《兰亭集序》在语言上都不失素朴自然之美,又有明显差异,请就这两方面加以赏析。

    组卷:12引用:1难度:0.6

三、写作70分

  • 9.人们普遍向往没有压力的生活,但人生中让人欣喜的大小成就,又往往是在压力之下取得的。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组卷:20引用:1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