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21 8:0:10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字体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D.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2)请用简体楷书,将这幅书法作品工整、规范地写在米字格内。组卷:10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① (A.不可胜数B.举足轻重)的作用。“孝”是一种文化体系,是一个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是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的,而在当代孝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情关系,应该也可以发挥它应有的当代价值,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孕 育、诞生和发展起来的。黑格尔曾说过“中国纯cuì ( )建筑在这一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孝敬父母,尊君爱国的动人事迹,仍为人们② (A.津津乐道B.喋喋不休),成为培育中华传统美德的母本。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孕
②纯cuì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①②两处。(填字母序号)
①
②
(3)请仿照文中画横线句子,再续写一句。
(4)上面材料中说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孝敬父母的动人事迹,请你列举一个,并简述情节。组卷:3引用:2难度:0.8 -
3.在横线上默写古诗文原句。
(1)念天地之悠悠,
(2)
(3)莫笑农家腊酒浑,
(4)
(5)
(6)不畏浮云遮望眼,
(7)《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一句诗是:组卷:0引用:2难度:0.8
三、思辨与探究(10分)
-
9.阅读下列文本,按要求完成问题。
读书
李见书 ①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在老家西山半山腰那个叫象鼻岭的地方。
②象鼻岭是半山腰一个稍缓的歇脚处,因那里有一块非常像大象鼻子的岩石而得名。
③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和小伙伴上山砍柴,下午四点来钟,我们挑着柴从陡峭的西山飞奔而下,在一个稍缓的地方停歇时,我远远地看到半山腰那个叫象鼻岭的地方,有一个模糊但熟悉的身影站在一块大岩石上向我招呼。我听不清声音,但我知道那是父亲。父亲来迎我是很少见的,因为父亲每天有做不完的活计,因为父亲虽然和蔼慈祥,却像所有农村汉子一样不善言辞不喜形于色。今天是怎么了?在我纳闷的一当下,我已经挑着柴冲到了父亲跟前,还没等我歇下来擦把汗,父亲就把一个大信封递给我:“给,通知书!”
④父亲接下我的柴担转身就往山下冲去,我感觉父亲脚底板都在冒烟。
⑤我打开印有“云南大学”字样的信封抽出来一看,是云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考取大学了!我激动得用汗渍渍的手小心翼翼地将通知书原样折好装回信封,挥舞着追着父亲往山下冲去!
⑥我父亲是个木匠,因为我爷爷是个木匠。
⑦木匠爷爷的木匠手艺是不是祖传的我不得而知,但爷爷识文断字却是实实在在的。据说爷爷曾读过私塾,我也曾在爷爷的枕头下翻到过几本古书。小时候,一到晚上,我们最喜欢围在煤油灯下,听爷爷捋着被灯火照得透亮的白胡子,给我们讲七仙女、薛仁贵征东征西、春方春元的故事。爷爷很会卖关子,每到关键地方就歇下来,让我们给他三尺长的老烟锅装烟、点火,然后深深地吸一口,直到烟锅里的烟卷通红透亮,发出滋滋的声响。爷爷走了三十多年了,长相我早已记不起,但他在灯火里捋白胡须的样子和老烟锅里发出滋滋声响的通红透亮的烟火却异常清晰,在我心里,那是读书人的模样,是知识和智慧的象征。
⑧那年我四岁,独自到房横头的小井边玩耍,一不小心就栽进井里。我被救起时已是奄奄一息,命还在,却发起了高烧。那时没有车,父亲母亲和我嬢嬢带着一坛子水轮流背着我走了六个多小时五十多里路,把我送到曲靖地区医院住院。两天后,烧退了,我捡回了一条命。在病房里,我拿着不知是谁丢在病房里的小人书,一边看一边跟大人说:“长大了我要来这里读书,住这个大房子!”
⑨每每说起这事,兄弟姐妹都要笑我,但母亲一直坚持说我原话就是这么说的,说那时候就断定我是块读书的料。
⑩那年秋天,我四岁大哥六岁,村里在社房里用几个土基搭上几块大板,叫我父亲做了几条春凳,就办起了村小。大哥已到上学年龄,我还没到,但我在家没有人管,也就一同送到村小给老师管着。一个学期交五角钱,一本语文一本数学一本中楷一本算术再加一支铅笔,我就上学读书了。因为太小拿笔都拿不稳,写不来字,我常常整晚整晚地哭。父亲心疼我,说写不好就别写了。母亲却很严厉,说必须写,当天的事当天必须做完。我也十分倔强,不管写到什么时候都要写完。往往是,大哥早已写完进入梦乡,我还在父母和煤油灯的陪伴下继续写。但我的记性却出奇的好,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只要老师讲一遍我就记得,特别是语文,还没学完我就全部会读。一个学期还没有过半,合上课本,不管你说哪课我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我甚至还能把整本书从最后一课倒背到第一课。对此,我读过私塾的木匠爷爷半信半疑,有一天放学后,就当着一伙村里人的面考我。我把语文课本交给爷爷,一口气从最后一课直背到第一课,一字不差。当我背完第一课“毛主席万岁”时,爷爷拿着课本对着我的脑壳就是两下,随后捋着白胡子笑着说:“你这个孙子,要得!以后可成大器。”
⑪从小学到初中,有一件事我至今难忘。那是大龙潭撤水,水快干的时候很多人都去龙潭里拿鱼。从小就爱捞鱼摸虾的我当然不愿错过这个机会。那天下午,我逃课去拿鱼了。父母知道后,把我抓了回来绑在猪厩门上,用细棍子狠狠地一顿打。第二天一早,母亲敲了一块藏了多年的红糖给我,让父亲拉着我亲自把我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并向老师赔礼道歉。此后,我再也不敢逃学。
⑫后来,大哥参加高考落榜了,学校办复读班,就通知大哥去复读。那时候,最小的妹妹还不到三岁,兄弟姐妹五个要吃要喝还要读书,光靠父母苦工分,日子过得很难,大哥就不想去复读。一个星期六,我放大星期回家,晚上,父母把我们兄弟姐妹叫到一起,围在忽明忽暗的煤油灯下开家庭会议,最后一次让大哥表态去不去复读。“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不读书哪里会有出息?”一字不识且不善言语的父亲厉声地对大哥说:“你在家帮我们挣工分,我们当然高兴,求之不得,可你一辈子就只能脸朝黄土背朝天地盘田了。你好好想想!”大哥埋着头不说话,只是掉眼泪,内心无比挣扎。但大哥最后还是想通了,第二天,大哥收拾了一些简单的铺盖行李,告别了父母,和我一起回到学校,踏上了复读之路。
⑬大哥经过复读考取了中专,我考取了大学,二妹在经过两次补习后也考取了大学,我们家成了十里八乡夸赞的“书香之家”!兄弟姐妹五个有三个靠读书吃上了“国家粮”,乡亲邻里纷纷夸我父母有见识有福气。每当这时,父亲都会憨厚地笑着说:“娃娃争气娃娃争气!”
⑭而只有我们知道,要不是我们的父母有一般农村人没有的远见卓识,拼命地扶我们读书,我们不会有今天;也只有我们知道,为了我们读书,父母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⑮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读书,改变了我们整个家庭的命运!
(选自《曲靖日报》,有删改。)(1)阅读本文,并概括文章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富有表现力,根据要求进行赏析。
①父亲接下我的柴担,转身就往山下冲去,我感觉父亲脚底板都在冒烟。(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爷爷很会卖关子,每到关键地方就歇下来,让我们给他三尺长的老烟锅装烟、点火,然后深深地吸一口,直到烟锅里的烟卷通红透亮,发出滋滋的声响。(从描写角度赏析)
(3)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父亲心疼我,说写不好就别写了。母亲却很严厉,说必须写,当天的事当天必须做完。我也十分倔强,不管写到什么时候都要写完。
(4)试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组卷:8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其设立的灵感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相传,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了恶龙,解救了公主,而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从小到大,我们听说过也看过不少书,那么对你而言,书又象征什么呢?
(1)请依据材料,以“书,就像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在你读书的过程中,你从中看到了怎样的风景,遇到了怎样的人,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你写一封信与亲友分享。
要求:①以上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②结合自身经历,联系实际生活,抒发真情实感。③书写规范,不得抄袭,不少于500字。组卷:5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