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教科院附中中考物理调研试卷(3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
1.有关图中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155引用:3难度:0.8 -
2.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198引用:4难度:0.5 -
3.如图,小舟利用平面镜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1438引用:16难度:0.5 -
4.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铨,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18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组卷:148引用:2难度:0.9 -
5.2022年5月10日凌晨,“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历经数小时飞行后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03引用:8难度:0.5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853引用:2难度:0.7 -
7.如图为小明同学用老虎钳剪钢丝时的情景,该老虎钳( )
组卷:145引用:6难度:0.6 -
8.小敏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后出现杠杆右端下降的现象。为使杠杆水平平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组卷:1197引用:12难度:0.5 -
9.某同学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魔法火焰”实验:加热铅笔芯时,小灯泡慢慢亮了起来!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组卷:200引用:8难度:0.6 -
10.某款“抓娃娃”机通过投币接通电源后,娃娃机内彩灯发光,接着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接通电动机才能抓取“娃娃”,不投币只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无法抓“娃娃”。下列简化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组卷:1367引用:31难度:0.5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共2小题,29题10分,30题10分,共20分)
-
29.(1)小华用U形管压强计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①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金属盒探头上的橡皮膜应选较 (选填厚或薄)的;在U形管中注入 (选填有色或无色)液体更易于观察。他发现:按与不按探头的橡皮膜,U形管两边液面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则这套实验装置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②解决后问题后,小华用U形管压强计和一大烧杯的水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1所示,他能得到的结论是:。
③小华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选了另一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做了如图2所示的对比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大小无关”。他的结论对不对?为什么?:由本实验可知,ρ水ρ液(选填>或<或=)。
④小华想能否用压强计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呢?他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装置,小华用嘴向玻璃管中吹气,那么图3中a、b、c三个管中气流最快的是 (选填a或b或c)。
(2)为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科在家中用质量可忽略的塑料瓶和海绵进行实验:测得瓶底面积为35cm2,瓶盖面积为7cm2,并将瓶子装满600mL水,依次正放和倒放于海绵上(如图4)。
①本实验可初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②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1,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2,则p1p2(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③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需要从瓶子中倒出 mL水。组卷:199引用:1难度:0.6 -
30.(1)研究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用器材: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10Ω,1A),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2Ω、4Ω、8Ω、10Ω),开关,导线若干(所有器材均完好)。
①小组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检查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图甲电路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电压表会出现的现象是 ;
②小找出图甲中连接错误的导线并画“×”,再补充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
③正确连接电路,依次接入电阻进行实验,实验中出现如图乙所示情况,为了此次读数更精确,在不更换电路元件的前提下,需要做的调整是 ;
④为确保电路安全,并能使所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都能完成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最大不能超过 V,最小不能低于 V;
(2)研究小组同学又增加了一节新干电池,并将电阻换成小灯,完成“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已知小灯的额定电压为3.8V)
①实验电路接好后,合上开关时,部分同学又发现电路出现问题,灯泡较暗、两表的示数均较小,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现象不变,问题是 。
②下表为某小组的实验记录分析表:实验序号 电压表示数/V 电流表示数/A 功率/W 额定功率/W 1 3.0 0.36 1.08 P额= =1.501.08+1.52+1.8932 3.8 0.4 1.52 3 4.5 0.42 1.89
③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如在本实验中,若进一步综合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发现另外一条规律 ,可见这里的多次实验是为了发现不同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有时多次实验是为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如:(填实验名称)。组卷:111引用:1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