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粤教新版必修5《第二单元 新闻》2019年单元测试卷(2)

发布:2024/11/29 15: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对于先秦时期的人而言,神拥有极大的权威,而人则对其心怀敬畏。《国语•楚语下》便记述楚国大夫观射父之言:“况其下之人,其谁敢不战战兢兢以事百神!自公以下至于庶人,其谁敢不齐肃恭敬致力于神!”
    在很多情况下,先秦典籍所提及的神只是泛称而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类别和形象。幸运的是,《国语》中的一段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神之具体情况的机会。在《国语•周语上》中,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周惠王便就此询问内史过。内史过回顾了王朝兴衰之时的诸神:“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亡也,杜伯射王于鄗……若由是观之,其丹朱之神乎?”内史过列举的诸神包括融、回禄、梼杌、夷羊、鸑鷟、杜伯以及此次降于莘的丹朱之神。诸神都是何方神圣?依照韦昭的注解,融即是祝融,《郑语》中称其是黎,也即是《左传》所说的颛顼氏之子;回禄本名吴回,是火神,又有说其名黎,与祝融为同一人;梼杌是鲧,即禹的父亲;夷羊是神兽名;鸑鷟则是凤之别名;杜伯是周宣王大臣,被其冤杀;丹朱则是尧之子。
          由此可知,至少在这段叙述中,可进入神这个序列中的,不仅可以有夷羊、鸑鷟等神兽、神鸟,还有宗神人神,即使人死之后同样可以被称为神。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神灵,如《周语下》记载东周王城边的谷、洛两条河交汇在一起,周太子晋称之为“二川之神”,可见神也包括河神之属。因此,《国语》中的诸神首先包括祖先神,人鬼亦可称为神,还包括自然神,如河神等,而神兽、神鸟之属也可称为神。
          在《国语》中,诸神很多都拥有某种形象,并以其形象降临人间。有神兽、神鸟状貌的,还有杜伯为人形而“乘白马素车,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而鲧则在另一处《晋语八》的相关记述中化为黄熊的形象。内史过所说的丹朱凭依王后之身而生穆王,与历史上众多的感神迹而生的故事大体类似,而从“夫神壹,不远徙迁”,以及之后派丹朱之后狸姓往祭来看,对丹朱的祭祀也符合“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规则,因此丹朱大致属于宗神之列。依据殷商至周的宗祖神观念,他们死后都是在帝左右的,《国语》也多有这类叙事,如《晋语二》记载作为天之刑神的蓐收是少皞氏之子该,开口即是“帝命曰”。在虢公梦中,蓐收的形象是“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之下”。而之所以知道此神是蓐收,主要是因为史嚚据虢公梦中形象占卜所得。既然可以通过形象而知道神名,这也说明当时人们对于某一神的形象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其实,《晋语八》鲧化为黄熊的事例也是如此,晋平公生病而梦到黄熊,郑国大夫子产根据黄熊的形象而知此神应为鲧,并建议其祭祀夏郊。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既然需要通过多识多闻之人的介绍才能知晓神名,这同时也说明当时人们对于诸神形象还没有形成普及性的知识。
    (摘编自张永路《<国语>中的诸神形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人们对待神灵“战战兢兢”“齐肃恭敬”,由此可知先秦时期神灵信仰的至高权威和深刻影响。
    B.先秦典籍,除了《国语》中的一段记载让人们掌握了神之具体情况,大多数所提及的神只是泛称而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类别和形象。
    C.内史过列举的诸神包括融、回禄,禹的父亲梼杌,尧之子丹朱,周宣王大臣杜伯,神兽夷羊,神鸟鸑鷟等。
    D.依据殷商至周的宗祖神观念,他们死后都是在帝左右的,如《晋语二》记载天之刑神的蓐收是少皞氏之子该,开口即是“帝命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据《周语上》记载,《国语》中的诸神首先包括祖先神,人鬼亦可称为神,还包括自然神,如河神等,而神兽、神鸟之属也可称为神。
    B.在《国语》中,诸神很多拥有某种形象,并以其形象降临人间。如:梼杌化为黄熊;杜伯被周宣王杀害后,化为人形乘坐白马素车,穿着红衣,手持红弓箭。
    C.内史过所说的丹朱凭依王后之身而生穆王,而且从“夫神壹,不远徙迁”以及派丹朱之后对其祭祀符合“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来看,丹朱应该是属于宗神之列。
    D.祭祀、祈祷等敬神行为可以求神降福或止祸的观念,在人们意识中的投射就具体表现为子产建议晋平公祭祀夏郊来治病的故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语•周语上》中,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因为夏商周兴亡之时皆有神灵降临,所以此次降于莘地的为丹朱之神。
    B.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并非所有的神灵都可以均等地享受民众的祭拜。
    C.在先秦时人的眼中,神与人可以相互交通。人可以通过祭祀、祈祷而获得神的降福,而神不仅可以降福于人,还可以降祸。
    D.先秦时期,人们对于诸神形象还没有形成普及性的知识,需要通过多识多闻之人的介绍才能知晓神名。

    组卷:31引用:8难度:0.9

一、(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 2.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这些桥
    冯文超
        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 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
          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热身了。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如将军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走野生动物。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
          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冲锋衣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心灵上搭了一座桥!
          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
          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人们对桥是感恩的!
          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
    (摘自2016年10月17日 《人民日报 》)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自然段总领全篇,简要介绍了青藏铁路桥的位置,同时运用比喻手法突出铁路桥的价值,也为全文奠定了雄壮的基调。
    B.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多数青藏铁路桥没有优美的姿态、艳丽的色彩,有的只是质朴和雄健,这也为后文写桥隧工人做了铺垫。
    C.文章第五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藏羚羊穿过青藏铁路桥洞时的震撼场面,笔墨饱满,读来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
    D.文章最后一段以揣测的语气作结,婉转地赞美了这些桥以及设计、建造、养护这些桥的劳动者们,同时,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也照应了题目。
    (2)文中划线的一段写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本文中的“桥”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组卷:31引用:23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

  • 3.(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幽州都督,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玄宗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D.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然兴衰不由人,后因与姚崇不和,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一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②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组卷:91引用:45难度:0.7

一、(二)古代诗歌阅读.

  •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答题。
    咏赤壁
    李 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诗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①铜雀:铜雀台,建安十五年曹操建于魏国都城。二乔:乔公之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1)下列对两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
    B.李诗宏观地描写了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
    C.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曹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D.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操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2)就杜诗的后两句,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组卷:1引用:2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网络时代,生活愈发便利,动动手指便可享受购物、缴费、挂号等服务,然而在我们感受互联网科技带来的便利时,老年人群体却逐渐与“时代”脱节。
          材料二:担心日渐衰老的父母看病不方便,一位北漂女孩儿今年中秋节回家探亲时,为父母从手机上下载了看病软件,又手绘了8页示意图,帮助老人熟悉掌握软件操作流程。
          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发表你的见解。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51引用:15难度:0.1
  • 12.(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材料一:
          对于直播的商业逻辑,独立评论人士温云超认为,视频直播实现了内容的快速生产,生产者和受众接建立联系,又可以通过“打赏”的方式实现利润,投资变现。毫无疑问,经济收益是全民直播现象的重要推手。视频直播具备快速变现功能,即打赏功能,让当红主播可以快速获得收益,也因此吸引了风险投资快速涌入。中国现在互联网用户基数过大,当经济不景气的时,这些人的日常娱乐活动自然会选择低成本的视频直播。
          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韩连潮博士指出,中国年轻人的娱乐模式和信息消费模式已经发生改变,直播的用户也都是以年轻人居多。直播的主播主要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居多。传统的电视广播已经在慢慢地走下坡路,中老年人主要消费在这一层面。
          报道称,由于网络直播门槛非常低,造成质量参差不齐,但仍然有一些内容是高质量的。韩连潮认为,直播形式造就了一批草根主播,让很多民众有机会崛起。
    (摘编自2016年10月25日《考消息》)      材料二:
          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直播平台、主播、观看者都提出要求。其中,网络主播实行“实名制+黑名单”制度,对纳入黑名单的主播禁止重新注册账号,这被称为最严新规。
    《规定》提出,不得利用直播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传播淫秽色情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直播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网络直播平台应记录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发布内容和日志信息,保存六十日。
          除了直播平台和主播,《规定》对直播观看者也提出要求,用户在参与直播互动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但记者调查中发现,有时主播很正经,但有些弹幕或观看者的留言暧昧甚至污秽。《规定》对此指出,直播平台应当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直播互动环节的实时管理,配备相应管理人员。
    (2016年12月1日“央广网”)
    材料三:

    【注】某网络直播平台主播为提高个人的被关注度和收入,公然在广州地铁内自导自演拍摄摆桌吃饭、挂衣服、饮酒等违法违规行为视频并上传至网络。随后该主播及其助手被警方以扰乱地铁秩序、影响地铁安全的行为为由抓捕归案。以上为“网络主播地铁公然扰民事件网友倾向性观点分析”。
    (2016年8月30日“中国台湾新闻网”甘肃频道)
          材料四:
          报告数据显示,主播人数分布最多的前15个城市中,北京上海霸占了前两名,而前15个城市中的东三省城市的主播人数占这份榜单总人数的比例为16%,为人数最多的区域。
          从更广的地域范围来看,北上广深的职业主播占23%,二线省会城市的占32%,三四线城市占30%,其他城市占15%。
          从年龄层来看,职业主播近一半的人来自90~95年这一年龄段,而且在校大学生为主播的主力军。90~95年龄段主播占比48%,“95后”占比18%。
    北       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与共青团北京市委开展的调研显示,33.1%的网络主播月收入500元以下,14.6%的网络主播月收入500至1 000元,15.9%的网络主播月收入1 000至2 000元,18.0%的网络主播月收入2 000至5 000元,不到一成的网络主播月收入5 000元至1万元,不到一成的网络主播月收入万元以上。
    (摘编自2017年3月21日《法制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网络直播门槛非常低,造成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平台或主播借助直播干一些违法乱纪之事。
    B.从《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来看,无论直播平台、主播还是观看者,都必须遵规守纪,尤其对主播限制更严。
    C.从对网络主播地铁公然扰民事件倾向性观点分析来看,网友对此事比较理性,并提出建议。
    D.从调查来看,东三省城市的主播人数是最多的,由此可知东三省的人喜欢这个职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全民直播现象产生的重要推手就是经济收益,但从材料四来看,主播的收入其实并不算高。
    B.年轻女性,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娱乐方式主要在网络,而中老年人则主要消费在传统的电视广播方面。
    C.网络主播实行“实名制+黑名单”制度,这说明国家对网络直播这一方式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加以规范和限定。
    D.现在对于直播观看者虽有《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的约束,但是并没有其他方法管理他们。
    E.从调查来看,二线省会城市的更喜欢做职业主播,这说明二线城市比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少。
    (3)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从事主播这个职业,原因有哪些?如果真要从事这一职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组卷:5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