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2021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11/30 13:30:2
一.基础知识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蕃
淤泥
濯
清涟
蔓
亵玩
噫
隐逸
鲜有闻组卷:108引用:1难度:0.9 -
2.解释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以来:
(3)濯清涟而不妖:
(4)不蔓不枝: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组卷:134引用:1难度:0.6 -
3.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组卷:157引用:1难度:0.8 -
4.填空。
(1)《爱莲说》的作者是
(2)《爱莲说》运用
(3)《爱莲说》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组卷:389引用:1难度:0.8 -
5.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4引用:1难度:0.8 -
6.对课文《爱莲说》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737引用:2难度:0.8 -
7.课文《爱莲说》理解性填空。
(1)《爱莲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2)《爱莲说》的中心句是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是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5)《爱莲说》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6)《爱莲说》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方面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组卷:354引用:1难度:0.9 -
8.解释词语。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世人盛爱牡丹:
(3)晋陶渊明独爱菊:
(4)中通外直:
(5)亭亭净植:
(6)香远益清:
(7)宜乎众矣:
(8)予谓菊:组卷:113引用:2难度:0.8 -
9.默写。
(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2)《爱莲说》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3)《爱莲说》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4)《爱莲说》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
(5)《爱莲说》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6)中国人都喜欢用《爱莲说》中的“
(7)《爱莲说》一文中的中心句是组卷:444引用:1难度:0.8
二、简答题。
-
10.《爱莲说》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组卷:99引用:1难度:0.8
三、阅读训练。
-
3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②亭亭净植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哪些语句?为什么?
(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组卷:36引用:1难度:0.6 -
31.【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③陶后鲜有闻
④待到山花烂漫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甲】文用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组卷:409引用:5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