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9 12:30:2

一、(8分)

  • 1.班级开展语文学习交流活动,以下是某同学的两段发言摘录,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人生活在自然中,而大自然也已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寄托着人们的心灵。②毛泽东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抒发了自己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出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昌耀身处青藏高原,面对雪峰、落日之壮美,反观蜘蛛与自己之渺小,感受到了谦卑而又强劲的生命力量。
          ③古诗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靖节先生的淡泊名利、少陵野老的忧国忧民深深地影响着我们。④古诗词,不仅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_____如青莲居士的豪放飘逸,易安居士的婉约细腻……
    (1)发言摘录中有一个病句,请指出并修改。
     
    (填序号)句,改为:
     

    (2)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句子,使前后语义连贯。
    (3)靖节先生指
     
    ,少陵野老指
     

    组卷:9引用:3难度:0.5

二、(18分)班级举行“新闻通讯”的阅读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
    陈芳  董瑞丰  刘宏宇
          “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调试期的“天眼”已经一口气发现多颗脉冲星,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观测“利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天眼”与天宫、蛟龙、大飞机等一起,被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
          南仁东来不及目睹。但他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      看似一口“大锅”,“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它有着超高的灵敏度和巡天速度。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随着“天眼”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
          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
          1993年的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此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
          “天眼”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在“天眼”馈源支撑系统高级工程师杨清阁的印象里,这个工程大到“漫山遍野”。这又是一个多细的工程?“600多米尺度的结构,馈源接收机在天空中跟踪反射面焦点的位置度误差不能超过10毫米。”杨清阁说,“南老师做的事,就是带领我们用漫山遍野的设备和零件建起这口精密的‘大锅’。”
          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
          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72岁的“天眼”工程高级工程师斯可克回忆:“南仁东总跟我说,国家投入10多亿元搞这个望远镜,如果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工程延期导致停工,每天损失将达50万元。花了这么多钱,如果搞不好,就对不起国家。”
          执着: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      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砂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有的大山里没有路,我们走的次数多了,才成了路。”“天眼”工程台址与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回忆,十几年下来,综合尺度规模、电磁波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地质环境等因素,最终在391个备选洼地里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许多工人都记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亲自测量工程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
    “发文章和研发科学重器比较,哪个对科技的实质进步更重要,我选择后者。”南仁东总是这样说。
    “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
          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      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
          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学生甘恒谦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是选择‘天眼’还是多活10年,他还是会选择‘天眼’。”
          他一心想让“天眼”尽快建成启用。“天眼”的英文名字FAST,正是“快”的意思。
          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如果将地球生命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分钟诞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后一秒钟人类才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广袤无垠的太空。”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
          “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电波环境不断恶化对人类有效接收外太空讯息的干扰越来越大,南仁东响应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的建议,提出“天眼”项目研发主张。
    B.与美国“凤凰”相比,“天眼”巡天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可接收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而“天眼”的快速落成得益于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
    C.“天眼”结构庞大,精密度高,项目工序繁杂,在选址、论证、立项、建设过程中,南仁东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亲自把关,以避免出现任何瑕疵。
    D.文章围绕“时代楷模”这一主题,依托“天眼”项目的研发展开叙述,旨在突显南仁东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勇攀高峰。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部分通过阐述“天眼”对于天文学研究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表达对南仁东勇于献身科学的无比崇敬之情。
    B.“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是南仁东追求理想的真实写照,诗化的语言为充满艰辛的科学研究赋予了浪漫和温情。
    C.文中多处引用南仁东的原话和他人的评价,既有利于刻画南仁东朴实而伟大的形象,又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D.文章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划分写作版块,依次串联起三个小标题,内容上构成递进关系,使文章一步步走向深入。
    (3)南仁东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组卷:33引用:23难度:0.6
  • 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12月14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举行,李子柒荣登榜单,被评为“年度文化传播人物”。李子柒的作品题材来源于中国人古朴的传统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采花酿酒、制作传统中国美食;从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件……作品传达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传达出独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曾被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等众多主流媒体转发表扬。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很受欢迎,在国外同样也非常受欢迎,可谓是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全球。

    组卷:34引用:16难度:0.7

五、(10分)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
     
     
    ”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革命者劈波斩浪的气魄。
    (2)曹操《短歌行》中“
     
     
    ”两句,化用《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3)杜甫《登高》中“
     
     
    ”两句,以落叶和江水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情绪相似的两句是:“
     
     
    。”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写出了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组卷:5引用:2难度:0.9

六、(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装有木块、气球、皮筋、泡沫、轮子等物品的工具箱,让学生做成汽车或船。这是芬兰某学校的一个物理课学习项目,目的是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
    ②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作为毕业通行证。临近期末,该校学生在夜幕下风雨中,依然打着手电在校农场栽种油菜。
    ③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
    ④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3引用:7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