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部分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2 0: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时元旦,民间有开笔写吉语的习俗,祈愿新年诸事顺遂,士农工商皆是如此。与之相当的,康熙时期宫中有书“福”字的礼仪。然康熙时御笔赐福并非定制,即使是内廷近臣们也只能偶蒙圣眷。雍正时期,方才著为恩例。雍正四年,雍正皇帝明发谕旨:“朕之每年颁赐福字者,盖欲诸臣触目警心,时时存可以获福之心,行可以获福之事。诸臣又尝言赖朕之福,此言亦属非是。盖必诸臣皆有福,方为朕之福,是联实赖诸臣之福也。又必天下百姓皆有福,然后为吾君臣之福,是君与臣皆赖百姓之福也。愿与诸臣共勉修福之道可耳。”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各地时程不一,除夕前一二日颁赐,边疆外臣们受福之日往往都在正月下旬,甚至都出了正月。雍正三年,署陕西凉州总兵官宋可进接赐福字已是二月二十九日;雍正四年,福建巡抚毛文铨接赐福字在三月初十日;雍正七年,署理广东布政使王士俊接赐福字在二月十五日。明明是新年赐福,结果年都送走了,福还未到。故雍正皇帝将御笔书福之制提前至嘉平朔日举行。乾隆五十六年,乾隆皇帝《嘉平月朔开笔之作》诗注曰:“每岁嘉平月翔开笔书福,以赐王公及内外大臣,盖敬遵皇考时成例也。”
          自乾隆十七年开始,每年腊月初一日,先到阐福寺拈香,举行“祈福大典”,回宫后书“福”字。此后各地将军、督抚的请福折陆续奏到,皇帝一一颁赐。皇帝御笔赐福时,懋勤殿首领太监具高案笔墨,受赐王公。大臣依次跪在御案之前,仰瞻皇帝亲挥宸翰,并伏地叩头谢恩。待墨迹干后,太监二人双手恭捧而行,受赐大臣也随之而出。诚如《清宫词》所说:“年年腊朔御重华,赐福苍生笔有花。御墨龙笺书福字,近臣分载福还家。”
          书福所用笔,镌正书四字曰“赐福苍生”,是康熙皇帝御用留贻,管髹漆,色黝,字填以金。乾隆中期曾经入直懋勤殿的沈初记载:“笔工擘稷作大笔,今无能者。”书福所用笺纸,以绢为质,傅以丹砂,绘以金云龙。其中宫廷所贴用者,及朱红对笺。寿字笺,每年由江苏按照尺度制进。用于颁赐的笺纸,则是南方诸省所贡。
          御笔赐福是君臣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皇帝用以示恩,臣下赖之邀宠。雍正五年,雍正皇帝赐蒋廷锡福字,不用红笺,特用金笺,以其母去世服制未满之故。皇帝在日理万机之时,还能注意到这样的细节。怎能不让这些臣子感动涕零,铭记于心!乾隆时期名臣王际华直内二十四年,以除夕受赐二十四福字悬挂,名其堂曰“二十四福堂”,以志恩宠。但也有臣子将皇帝重视的仪式不当回事,其结局不问可知。嘉庆十年十二月十七日,赏赐御前大臣、御前行走的蒙古王公、额附、御前侍卫等福字。其他人都是亲将所赏福字捧出,只有那彦宝。禧恩将福字交与太监放在茶盘内带出。嘉庆皇帝闻知,勃然大怒。因其殊失敬谨之意。当即交御前大臣等将那彦宝、禧恩俱行革退,令在乾清门侍卫上行走,仍各罚俸三个月,并将那彦宝。禧恩板责示警。
    (捕编自陈晓东《御笔龙笺书福字 江山永固寄吉语》)(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吉语承载了人们对新年诸事顺遂的祈盼,所以士农工商都会在新年书“福”表达美好愿望。
    B.康熙时期宫中有书“福”字的礼仪,御笔赐福在这一时期成为定制,诸帝纷纷效仿,岁岁遵循。
    C.雍正皇帝赐福,旨在警示群臣,时刻存获福之心。行获福之事,表明其与诸臣共勉修福之道的意愿。
    D.乾隆皇帝每岁嘉平月朔开笔书福,是因为各地时程不一,内外王公大臣收到皇帝赐福的时间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列举陕西凉州、福建、广东等地官员接赐福字的例子说明边疆外臣受福之日都在正月之后。
    B.文中引用《清宫词》的诗句再现了御笔赐福的画面。让读者深切感受御笔赐福的场景。
    C.文章从御笔书福的原因、时间、仪制,书福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论证思路清晰明了。
    D.文中用对比说明臣下对皇帝所赐福字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可以决定君王对臣下的情感亲疏走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福所用笺纸,以绢为质,傅以丹砂,绘以金云龙”。可见帝王对御笔书福的重视。
    B.那彦宝、禧恩将福字交与太监放在茶盘内带出。其傲慢自大,说明可能有谋反的意图。
    C.御笔赐福可以体现皇帝对臣下的关心、爱护,是皇帝对臣子示以恩宠的重要手段。
    D.阅读文章了解御笔书福的相关知识,可以丰富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

    组卷:0引用:2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肖培根院士:根植华夏绿药觅踪
    汤国星
        肖培根院士是追寻绿药不老的传奇。
          1958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卫生部将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的任务下达给了年仅 26岁的肖培根。“那时 候,可以用四个字来讲,一无所有。图书馆的文献,就连哪些是常用的中药,这类资料都没有,那个时候都是零。”
          但是肖培根颇有大将风度,胸有成竹、指挥若定:首先聘请楼之岑、诚静容等专家做普查工作的兼职指导老师;第二,确定以中药材的“常用度”为普查的主要范围,指明任务方向。所谓“常用度”,就是重点抓500~600种常用中药,抓住了这个大头,就等于抓住了全国70%~80%的中药资源;第三,学中干,干中学,边干边学,上“实践大学”。此番韬略,即使今天依然可圈可点。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特长,把植物室的其他年轻人派到全国各地中药“常用度”高的产区,自己则带头选择了工作量大的东北地区。野外调查异常艰苦,他常常是雇一辆马车拉着铺盖行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肖培根从来都是以学生的姿态虚心求教。一个来自“中央单位、肩负国家任务”的干部,他的虚心与诚意,着实打动了每一位药农、每一位中药师傅的心,他们纷纷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技倾囊相授,这让肖培根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绝活”。
          1959年,全国第一次中药资源普查圆满结束,肖培根向国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这是中国近代中药资源最具权威价值的普查报告。利用中药普查的成果资料,他又编写出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志》。
          1963年3月,肖培根作为专家被派往西非考察访问。代表团除了在西非考察当地的植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以外,还为我国南方的植物园采集了大约200多种重要的药用和经济植物种子。期间,肖培根还专门被阿尔及利亚卫生部长邀请去抢救他们国家草药的传统文化。之后,肖培根又奉派到坦桑尼亚帮助整理该国的草药,那里温度高得鸡蛋放在外面,很快就能晒熟。在这样的环境下,考察团详查每种草药的功效,还访问了许多草医,资料汇总起来后,收获颇丰。考察团提交的报告,被世界卫生组织分发到各成员国,说中国帮助这些落后国家整理出当地丰富的草药资源,是南南合作的典范。肖培根是新中国第一个奉派到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的技术官员,负责世界药用植物名录编制等工作。
          新中国刚成立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物资禁运,凡是包含进口药代用品的一概不准向中国出口。那时肖培根刚刚大学毕业,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以肖培根为首的年轻人,奔赴全国各地,风餐露宿,经过不舍昼夜的努力,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随后阿拉伯胶、安息香、胡黄连等等也找到了代用品。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第一次疾病防治大会上,发出了“让高血压低头,让肿瘤让路”的豪迈誓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正是利用萝芙木,冲破国外的封锁,研发出物美价廉、令几代国人难忘的降压灵。短短数年,这批可爱可敬的青年才俊们,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寻觅到了取之不尽的替代植物,解决了全国人民的需求。他们心中充满了万丈豪情。“这项任务给了我们一个实际的体会:在药用植物界,相似的药材有相似的成分、相似的活性,从这里找到了最初的灵感。”
    “在长期的药用植物研究中,我发现在某一个植物类群中,它们的植物形态、化学成分和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如果再通过计算机和数学模式加以整理发掘,就能够寻找出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来。”肖培根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路,使他成为最早将计算机引入中草药研究的药用植物专家,并且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上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发。1978年,《药学通报》终于复刊了,在第1期第1至第5页上,发表了肖培根重要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能够在复刊的首期首页上发表论文,只因四个字:分量质量。当然,它标志着孕育二十几年的新学科诞生了。
    (有删改)【相关链接】自1963年以来,肖培根应邀访问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一直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满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新成就,扩大中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并撰写英文专著对中医药进行系统论述和介绍。
    (张东风《肖培根院士的绿药情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撷取了肖培根人生的若干传奇经历,描写他勇挑重担、锐意进取、钟情绿药的相关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药用植物学家的伟大人格。
    B.在中药资料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年仅26岁的肖培根却胸有成竹的承担起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完成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
    C.肖培根安排工作时重点突出、任务明确,他强调进行中药普查时要以500~600种常用中药为侧重点,因为这些常用中药占据了中药资源的大头。
    D.《药学通报》复刊后,第一期的首页就刊登了肖培根的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只因这篇文章分量重、质量高。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肖培根很有大将风范,他勇挑重担主动选择了任务量大的东北地区。在实际调研中,他始终是以学生的姿态为人处世,得到了药农和中药师傅们的高度认可。
    B.肖培根帮助落后国家整理出当地的草药资源,这种援助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他本人也因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奉派到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的技术官员。
    C.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物资禁运,促使我国研究人员必须寻找到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经过肖培根自己昼夜不息的努力,他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
    D.肖培根认为通过计算机可以整理出植物类群中规律性的东西,他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上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发,这标志着一门新的学科已经诞生。
    E.自1963年以来,肖培根一直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满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新成就,可见他在积极推动中药走向世界,他为中药的国际化影响做了很大贡献。
    (3)肖培根能够创立崭新的学科--“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组卷:22引用:3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 3.阅读《雷雨》第一幕中的一个片断,回答下列各题。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繁漪,不说话)
          繁 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繁 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繁 漪 (反抗地)我不愿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繁 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繁 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繁 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 萍 (低头,到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繁 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繁 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到繁漪面前。)
          周 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萍望繁漪和周冲;繁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
          (周萍正向下跪。)
          繁 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有删改)(1)下列对这场戏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场戏的中心事件是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
    B.这场戏的高潮部分是周冲反抗父亲失败,求繁漪喝药。
    C.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周朴园家长专制和繁漪争取自由的斗争。
    D.繁漪最后喝下药的主要原因是怕和自己有暧昧关系的周萍给自己下跪。
    (2)繁漪是《雷雨》全剧的中心人物之一,她以与周萍乱伦来反抗周朴园的家长专制。在喝药这场戏的舞台说明中,繁漪几次望周朴园和周萍,请简要分析她望周朴园和望周萍时的不同心理。
    (3)从文中找出表现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的主要原因的台词,并加以分析。

    组卷:17引用:2难度:0.7

九、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分)

  • 9.下列对《哈姆莱特》选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1引用:3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选择并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或壮丽或暗淡,或伟大或平凡,或淡然或尴尬,或波澜壮阔或平淡无奇……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组卷:17引用:5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