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五单元》2024年单元测试卷(5)
发布:2025/11/18 3:0:39
一、现代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晾-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睛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然而,新闻不是爽文。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恩障造噱头,结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离法治轨道,消解媒体公信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并不是。还记得,南海仲裁闹剧群情激愤,“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新闻作品却产生共鸣。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引发舆论场同声同气?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______”、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新闻讲事实,讲真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那些热衷于耍噱头、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
(取材于林峰《文章不会写了吗?》)
(1)下列对“文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浮夸自大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大多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一味夸大事实。
B.浮夸之作无事实、无内容、无思想,外强中干,极少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C.浮夸作品多哗众取宠以博人眼球,其作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罔顾社会责任。
D.文风好的文章从容自信,追求言之有物,而不讲求营销,不追求“吸睛”。
(2)下列对文中所举例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爆款”文章的标题为例,指出文风不良的文章存在“一味夸大”的弊端,树立了批判的靶子。
B.本文以加“刺激”猛料来“吸睛涨粉”的“标题党”为例,批评文风浮夸的作者重利轻责,误导大众。
C.作者举新媒体运营的数据,意在证明自媒体创作虽有“前途”和“钱途”,但若浮夸会步入新闻生产的歧途。
D.本文以新闻作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引发社会共鸣为例,说明言之有物、言而有文的文章方可行而致远。
(3)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喻体,以突出好的舆论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标题只是夸大其词,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子虚乌有。有网友评论说:“跪求体…,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无以复加。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肆意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利是图的心理,令有的媒体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就会忽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报道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那么,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就更无从谈起。
“文变染乎世情”,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一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都是写作的根本,与此同时也要推陈出新。媒体人应转换“声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中国一分钟》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但推陈出新并不意味着把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的热衷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取材于石羚《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
(4)根据下面语句的内容,从文中筛选恰当的成语,填写在横线上。
文风浮夸的“跪求体…,哭晕体”,其博取眼球的主要手段是,其文风浮夸的根源在于作者。
(5)下列语句的内涵与材料二中作者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
A.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C.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D.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6)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好文风的特点。(不少于四条)组卷:15引用:2难度:0.4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阐释了孔子最理想的政治目标和最美好的社会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运命共同体不断彰显儒家“天下为公”思想内涵,以“公平互信、合作共赢、包容互鉴”为价值追求,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公”的精神实质和“为公”的责任追求,谋求“大同世界”,实现了对儒家“天下为公”思想内涵的高度升华与创新发展。
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儒家“天下为公”的基本内涵,可以发现,二者一脉相承,具有观念上的相通性,价值上的相融性。人类命运共同体胸怀全球,放眼世界,永担责任,为世界各国人民谋幸福,可谓“天下为公”思想的承继。
“为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思想基础。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存在不同的国家利益、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宗教信仰等差异,但不论怎样,各国之间存在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准则和共同的价值追求。一方面,“为公”建立在对人的生存价值充分尊重和全面保护基础之上,以施行“仁政”保障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孟子言:“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由此可见,儒家实行以民为本、重民爱民的政策,要保护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尊重和保护人权,以实现全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另一方面,从价值层面出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天下为公思想的继承发扬。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永恒愿望,中国愿同世界各国维护并争取世界和平,有和平才有发展,有发展才有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实现世界各国人民的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为追求,与“天下为公”思想所追求的人类和平在价值层面相互贯通。以推进“大道之行”的“天下”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追求的全球治理观与天下为公思想所倡导的“公平公正”相一致。“天下为公”思想在政治上讲求选贤举能,经济上追求共同发展,以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为目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治上要求平等相待、互商互量,以取得互信为目的;在安全上要求公道正义、共建共享,摒弃博弈思维和冷战思维,和平相处;在经济上谋求开放包容、包容互惠,实现合作共赢;在生态上尊崇自然、绿色发展。从全球治理出发,营造一个共赢共荣、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公平公正”是推动建设国际新秩序必不可少的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世界各国要着眼全人类的长远利益,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利益,努力做到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创造一个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未来。
(肖珍《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儒家“天下为公”思想的相融相通》2018年9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彰显儒家“天下为公”思想内涵,并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公”的精神实质和“为公”的责任追求,所以能够实现“大同世界”。
B.人类命运共同体胸怀全球,放眼世界,永担责任,为世界各国人民谋幸福,和儒家“天下为公”思想的内涵是一致的。
C.虽然当今世界各国的差异越来越大,但不论怎样,各国之间存在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准则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D.孟子对鳏、寡、孤、独者的关心,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重民爱民的政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经典切入,引出了“天下为公”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阐释。
B.第三段从两个方面阐释了“为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的思想基础。
C.第四段从政治、安全、经济、生态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观,这与“公平公正”的目标是一致的。
D.全文紧扣“天下为公”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采用引用、对比等论证方法,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天下为公”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来源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天下为公”思想的高度升华与创新发展。
B.“天下为公”要求世界各国摒弃各自的利益、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追求大同世界。
C.儒家天下为公思想包含着对“公平公正”的渴求,要求人们不要将眼前的私利置于社会之上。
D.政治上讲求选贤举能,经济上追求共同发展,是推动建设国际新秩序必不可少的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组卷:1引用:1难度:0.6
二、文言文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至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注】,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梁王胜堕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十八》)[注]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釐,祭祀用过的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B.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C.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D.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家”,指“诸子”,先秦时期的各学派。
B.“博士”,旧时指称某些从事服务行业的人。
C.“正朔”,一年的第一天。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
D.“国”,指诸侯或诸侯王的封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郡太守吴公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他到朝中做官。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时,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
C.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行后就向长沙出发。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②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5)贾谊给孝文帝提了哪些改革建议?组卷:36引用:4难度:0.5
三、作文
-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庆,共和国的长子。
大庆油田,中国最大的油田,几十年源源不断输出优质原油,支援国家建设,曾使我国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生长”出的宝贵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大庆人、石油人、中国人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并于2012年被收入“中国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时值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大庆建市40周年,身为大庆学子的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
请按照下面的任务,以一名大庆高中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在“双庆”背景下写一篇演讲稿,用于高三新学期第一次国旗下演讲。组卷:0引用:1难度:0.7
四、语言文字应用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常言“文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情、喜好等等会自然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文字和作者_____,非常相似。如果作文之人风流倜傥,他的文章定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如果作文之人不苟言笑,他的文章定然庄严肃穆,天然一般有威慑力。( )每当阅读先贤的书籍,常常忍不住或者为先贤的_____,或者为先贤的深刻思想_____,恨不得立马和他当面交流所得、畅所欲言。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稍稍可以安慰的是,通过阅读先贤书籍,了解先贤的品性,知道先贤的喜好,体会到先贤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自觉心意相通,感情更加贴近,______未曾得缘一见,内心里却已把他当作最亲近的朋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休戚相关 金玉良言 拍手称快 虽然 B.息息相关 金玉良言 拍案叫绝 虽然 C.息息相关 金科玉律 拍案叫绝 即使 D.休戚相关 金科玉律 拍手称快 即使
A.所以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B.所以了解一个人,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C.所以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
D.所以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自然可以了解这个人;同样的,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自然可读懂他的文章。
(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
B.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
C.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
D.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组卷:149引用:19难度:0.7 -
6.系统找不到该试题
-
7.系统找不到该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