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高一(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11/30 1:30:2
一、单选题(24个选择,每个2分,共48分)
-
1.春秋战国时期,“华夏”高度的文明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许多邦国部落逐渐融入,给“华夏”注入新的活力。“华夏”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
组卷:6引用:24难度:0.8 -
2.汉武帝即位后,一方面通过亲自过问政务,以切断九卿及以下官吏与丞相的联系;另一方面贤良文学上书言事,并在现任官吏中选拔出一批人作为自己的侍从和助手。这些做法( )
组卷:17引用:17难度:0.7 -
3.华夷之争是贯穿春秋战国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西周时期,华夷之争已比较激烈。到春秋,四夷的势力有增无减,并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后人概括当时的形势为“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下面对这一段历史的解释错误的是( )
组卷:10引用:11难度:0.6 -
4.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推行休养生息。武帝即位后,对匈奴用兵,采取盐铁官营、告缗等一系列政策,汲取大量社会财富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变化说明( )
组卷:84引用:29难度:0.7 -
5.北魏孝文帝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党长三。所复复征戍,余若民,三载亡愆则陟用,陟之一等”。孝文帝的这一规定( )
组卷:18引用:17难度:0.6 -
6.春秋以前,“刑不上大夫”曾是一项天经地义的原则。到了战国,商鞅主张“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商鞅的这一主张有助于( )
组卷:11引用:17难度:0.7 -
7.老子认为“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即要把小的征兆当成大事,把少的征兆当成多的后果,用恩德对待他人的怨恨。又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即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在此,老子的主旨是强调( )
组卷:3引用:2难度:0.7 -
8.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宗法制度( )
组卷:20引用:21难度:0.5 -
9.距今约5300年前的安徽凌家滩遗址,经过多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分布密集的墓葬以及祭坛、祭祀坑、积石圈、房址等重要遗迹,出土有大量精美的玉器、石器、陶器等文化遗物。由此判断,该遗址( )
组卷:2引用:4难度:0.7
二、材料分析题
-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初,连年战乱使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同时,统治者从秦代吸取了教训,认识到对于思想意识不能强行干预、控制,否则会适得其反。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自汉朝建立到汉武帝登基的近70年间,宫学长时间只招收很少的学生,“孝惠、高后时(汉惠帝在位时),公卿皆武力功……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私学则获得了蓬勃发展。名儒讲经蔚为大观,百家之学亦有所传承,如严君平“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到东汉时,薛汉“世习《韩诗》,父子以章句著名”;孙期“以《京氏易》传授生徒”;郭躬传父业,明法律,“讲授徒众常数百人”;杨伦前后三次被朝廷征召,“皆以直谏不合”而去职,闭门讲授,门徒常千余人。有的私学甚至能够“车马填街”,“所居成市”,门徒遍及全国各地。
——摘编自范锋剑《两汉私学教育及其现代启示》(1)根据材料,指出两汉时期私学教育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汉时期私学教育发展的原因。组卷:2引用:2难度:0.5
三、论述题
-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或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组卷:19引用:12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