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5 7:0:1
一、阅读与鉴赏(50分)
-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收蜂
傅菲
①大茅山之巅,五峰连绵,形似笔架,山麓古树参天,是山蜂安居之所。安顺每年冬季上结猪岭和笔架山刮山蜂蜜,从三月挂蜂房,他便盼着刮蜜的日子。
②第一年上笔架山刮蜜,他到了山顶,才知道积雪未化。白雪皑皑,雪重重地压在树冠上。山巅之下,森林苍莽。冬日高悬,阳光凛冽。在高空之下,他觉得自己是那么矮小,小如一棵珍珠楠。他察看了一下,十二箱蜂房有三箱收来了山蜂。蜂房是一个圆水桶,由底桶、继桶、桶帽(盖)组成,是他自己箍的。他打开干桶帽,抱出继桶,看见数千只山蜂在蠕动,他惊讶了。大雪之下,山蜂在顽强地活着,在暖暖的蜂房里冬眠。他抽出底桶,开始刮蜜。密封冻着,奶酪一般,白如麦芽糖浆。
③刮一箱蜜,用了他半个多小时。他把底桶套回去,看见桶底的一窝蜂蛹已被冻死了。安顺掏了蜂蛹,不再刮蜜了,他心疼那一坨坨的蜂蛹。
④山区有职业掏蜂蛹的人,不分季节,四处找马蜂、胡蜂的蜂窝。一个大的蜂窝,可以掏出二十多斤蜂蛹。蜂蛹以猪肉价的八倍,卖给餐馆。掏蜂窝,晚上去树林里,戴着大头夜灯,用床单包住蜂窝,摘下来,放在热热的大锅里滚。三滚五滚之后,蜂被活活烫死。掏蜂蛹的人捉着蜂窝,往冷锅里抖,蜂和蛹一起抖下来。
⑤安顺从不掏蜂窝,也不掏蜂蛹。作为一个收蜂人,他知道蜂的珍贵。他选择天暖的冬日刮蜜,这样蛹不会冻死。收山蜂一年,一箱可刮十二斤蜜,他刮八斤下山,蜂房里留三斤,桶帽涂一斤。他给蜂留下足够的过冬口粮。
⑥他对蜂舞声很敏感。他坐在屋檐下晒太阳或打瞌睡,耳朵像绽开的鸡冠花。蜂舞声是一种奇妙的声音,“嗡嗡嗡”,像森林轻音乐,万物和谐宁静。蜂箱有了第一只黄蜂,有了第一批蜂,有了家族,有了成千上万只蜂。要死掉无数只蜂,蜂才有大家族。昆虫生命短暂,蜂也无法脱离这个法则。大自然安排了世界的一切秩序,万物才得以相生、相融。大自然让有翅膀的、有长途奔袭体力的物种迁徙,让有根须的物种安营扎寨迎接枯荣,让有鳍的、浮游的物种随波逐流。它们彼此竞生彼此谦让,以独特的面貌、姿态、个性存活于大千世界。
⑦在大茅山,他放了六十多个蜂房,但大多是空箱,没收到野蜂。蜂在树桠、在树洞、在石缝、在农家瓦檐筑巢,或大如筐箩,或小如囊袋。在山坞,尤其在岩石峰嶙峋的向阳处,我时常看到蜂箱。我看过一处悬崖壁下,悬着八个蜂箱。在一栋旧屋,檐廊并列挂了六个蜂箱,但无蜂进出,蜂箱落满了灰尘,蜂孔都被堵塞了。蜂门沿板上,有几只死蜂,如一粒粒豆豉。蜂视高贵、洁净为生命,不会在肮脏的地方营巢。只有高贵、洁净的生命,才可以酿出存放千年而不变质的蜜。
⑧安顺不养家蜂,只收野蜂,由蜂自己安养生息。他要刮天然的蜂蜜,纯正的蜂蜜。有一年上山刮蜜、下山时,天突然下蒙蒙雨,野路溜滑,他踩在一块滑石上,重重地摔了一跤。当时,如果他扔掉手上的蜜桶,双手抱住树,就不会滑下岩石。但他舍不得那一桶蜜,数万只蜂一年的辛劳,全在这里。
⑨野蜂活动无定所。他每年都要走一遍大茅山。走山是极度消耗体力的全身运动,刮蜜也是。他已经收了二十三年的野蜂了,林中数不清的弯弯野路,消耗着他的腿骨和腿骨支撑的肉身。他想,刮了今年结猪岭的蜜,以后就不上结猪岭了,把山腰以下的四五十箱蜂房看管好就算了。当他刮山蜂蜜时,草涩的芬芳蜜香扑着他,他忍不住舀一勺子送进嘴里,舔吮着,咂舌,对自己说:高山之巅出好蜜,我拄着拐杖也要上山刮蜜。
⑩每次上山收蜜、刮蜜,安顺都走得艰难。他站在院子里,看见冬阳暖照下来,阳光慢慢铺满山坞,茅竹摇动着金色的光线,落叶从空中飘旋下来,群山慢慢收拢,聚成一个高昂的山尖,鹞子凌空盘旋。他穿上船底形的大头皮鞋,毫不犹豫地上山刮蜜了。安顺不想辜负被自己收服了的野蜂。野蜂满腔热情地活,虽然它们的生命很短暂。
来源:《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3期,命题需要,原文有删减(1)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表格中的空白处。收蜂 情节 心 理 冬日收蜂见蜂 ① 刮蜜见冻死的蜂蛹 ② ③ 舍不得 收蜜刮蜜很艰难 ④
草涩的芬芳蜜香扑着他,他忍不住舀一勺子送进嘴里,舔吮着,咂舌,对自己说:高山之巅出好蜜,我拄着拐杖也要上山刮蜜。
(3)文中写“收山蜂一年,一箱可刮十二斤蜜,他刮八斤下山,蜂房里留三斤,桶帽涂一斤”,请探究安顺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4)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请你谈谈本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组卷:15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兔”延伸出来的汉字
乔忠延 ①世人如此厚爱兔子,自然因为兔子行动敏捷,乖巧温顺,进而将之视为祥瑞和睦的象征。若不是还有个头大、性温和的羊,造字的先祖或许会以兔为原形勾画“美”字。不过兔子虽然与“美”字擦肩而过,先祖也以兔延伸出两个汉字。一个是“逸”字,《说文解字》谓之“善逃”。“善逃”是兔子的行为特征。生来善良温顺,不能踢,不能咬,遇到强敌只有一条活路——逃。兔子一是跑得快,时速可达56千米以上;二是跳得远,一跃就在五六米开外。我们村外到处是良田,茂密的庄稼地是兔子隐身的最好帷帐。每逢收获时节,兔子的境遇可就惨了,麦子割倒便失去了家园,只好惊慌失措蹿跳出来。有人看见马上撒腿追赶,论速度没有一个人能跑过兔子,可满地是人,后边追,前面堵,要逃命真不容易。此时兔子逃命的法宝不再是跑,而是跳。田间多河汊,河汊都有三米多宽,兔子一跃而过,追赶的人却跳不过去,只能望河兴叹。兔子逃走了,逃远了,再没有性命之虞,才能安闲着喘口气。这便是“逸”字的完整含义:逃跑和休息。所以,便派生出逃逸、奔逸、游逸、安逸、隐逸等词语。
②再一个是“冤”字。把兔子关在窝棚里就是“冤”,还真是不用申诉辩护,而是一目了然的冤枉。兔子善良得不能再善良了,不会伤害任何动物,连昆虫都不伤害。别的动物都欺软怕硬,遇到天敌战战兢兢,若是遇到弱者,马上面目可憎。兔子则始终如一,怕硬而不欺软,强时而不凌弱。把兔子关起来就是制造新的冤案!一个“冤”字,写出了世人对兔子和弱者的万般爱怜。
③兔子还延伸出个“菟”字。“菟”字,可以与菟丝子和於菟联姻。菟丝子是寄生草,软弱无骨,缠绕在别的植物上汲取营养,损人利己。不过,“於菟”这词倒是能弥补兔子的损失。你道这於菟是何物?是称为百兽之王的老虎。怪不得闹红火时,老虎甘当兔儿爷的坐骑。
④据说,大名鼎鼎的后稷名字叫“弃”,是因为其母亲姜嫄野游踩中巨人脚印而孕生,家人不愿养育这个来路诡异的孩子便抛弃到山野。时过数日,孩子没死,是缘于一只老虎喂养他,呵护他。老虎具有了兔子善良温和的性情,就博得个好名:於菟。当然,这只是我“望文生义”,由“兔”—“菟”字而展开的联想。
来源:《光明日报•漫谈中国文化里的兔》
(1)下面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人厚爱兔子是因为兔子行动敏捷,乖巧温顺,将之视为祥瑞和睦的象征。
B.兔子因为个头比羊小,所以造字的先祖便没有以兔为原形勾画“美”字。
C.以“兔”字衍生出来的“冤”字,写出了世人对兔子和弱者的万般爱怜。
D.“逸”字派生出逃逸等词语,源于兔子逃走没有性命之虞而安闲着喘气的情状。
(2)第①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2023年为农历“兔”年。班级举行“古代诗词中的‘兔’形象研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活动方案。“古代诗词中的‘兔’形象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① 拟定“古代诗词中的‘兔’形象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② ① ③ 组织同学聆听湖北工程学院李教授作“古代诗词中的‘兔’形象”的报告 ④ ②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用信念引领人生选择 ①从同一扇窗户看出去,眼睛向上是天空,眼睛向下是大地。世界呈现什么样的景象,往往取决于你的视角。
②“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王泽山院士当年求学时选择了火炸药专业,身边人都说这个专业太冷僻,但他坚信专业无冷热,“只要祖国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芒四射”。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我国火炸药领域果然因他而“光芒四射”。果树栽培专家糜林一心富民,哪里穷就往哪里跑,农民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30多年来,他帮助大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自己却不幸倒下。选择无所不在,但一个人如何选择与担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看待人生的角度。
③有人说,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这样的灿烂,源自生活的态度。“人民楷模”王继才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开山岛上升五星红旗,早晚例行巡岛。为了减少岸上补给,王继才夫妇还在岛上开辟出“格子田”。面对困境,正因将目光聚焦于“家就是岛,岛就是国”,王继才把“靠自己”“不抱怨”作为人生信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开山岛已成精神花园,年轻人接过了守岛接力棒,一批批党员干部来到这里重温入党誓词。
④人在事上练,力在石上磨,人才是“用”出来的。完成任务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本领和才干的增长。今天,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90后”“95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已陆续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应当把目光投向年轻人,为他们创造广阔的发展舞台、良好的成长环境,用其所长、补其所短,多压担子。平台好,人才聚。少些学历、资历等“先验视角”,多看实绩、潜力,方能助力“后浪”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创造更多精彩。
⑤面对疾风骤雨,有的人抱怨“老天爷”,苏轼却留下动人诗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赞誉,航天英雄景海鹏说:“每一次飞天有太多人在托举着我们,我们的背后是祖国。”凝视的目光,呼应内心坐标,照见格局胸怀。当代年轻人,只有超越名利的羁绊,常思以身许国,才能用信念引领人生选择;才能无惧困境、愈战愈勇,不怨天尤人、不气馁懈怠;才能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不忘记为什么出发。
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高远之处看世界看人生,深悟他者即自身,掌握“舍”与“得”的辩证法——一个有信念,站得高而精神灿烂的人,必将拥抱更多美好。
来源:“学习强国”APP,命题需要,原文有删减(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由透过一扇窗户看风景,视角不同景象不同,引出人生视角这个话题。
B.第②段列举王泽山、糜林的事例论述一个人的选择与担当取决于看待人生的角度。
C.第③段通过王继才的事例论述“靠自己”“不抱怨”的人生信条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D.第⑥段引用唐诗再次阐明有信念,站得高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意义,总结收束全文。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组卷:1引用:1难度:0.5 -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森。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丙】偃虹堤记(节选)
欧阳修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①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______?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记②于后也。
【注释】①滕侯:即滕子京。②欲有记:指滕子京希望欧阳修能为其在岳州所建的新堤写一篇记文。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
B.微斯人,吾谁与归(少有)
C.舟之来而止者(停泊)
D.夫事不患于不成(担心)
(2)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
B.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
D.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
(3)请将恰当的选项还原到【丙】文的横线处。
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
A.乎
B.邪
C.哉
D.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以百步之堤 B.或异二者之为 舟之来而止者 C.然则何时而乐耶 则民到于今受其赐 D.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而欲有记于后也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6)填空。
以上三文作者均经历了被贬的遭遇。【甲】诗显示诗人对组卷:5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实践(50分)
-
11.热爱生命,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让我们忘记昨日的忧伤,将美好静静珍藏。素心从简,盈一份淡然,怀一份洒脱,即使是一朵默默无闻的小花,也要以最美的姿态绽放!
请以“珍惜当下”为题作文。
要求:①结合对上面文字的理解,选取真实的生活经历,文体不限,700字左右;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写议论文观点正确,论证充分。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组卷:7引用:1难度:0.5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1)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司马迁 (2)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苏格拉底 (3)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邓小平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组卷:150引用:9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