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江淮名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5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文艺在引领时代风气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伟大艺术熏染和提升,人类精神世界必将会黯然失色。
自诞生之日起,引领时代风气就是文艺的重要使命。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文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可见,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主动担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积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便捷的媒介终端、海量的信息内容赋予文艺受众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信息交互成为文艺新的重要属性,作品好不好、能不能触动人心,用户评价即时可见,作品形态由一次成型、单向传播为主向频繁交互、即时生成转变。因应传播接受条件变化,文艺引领能力建设已经到了必须重新审视与加强的重要时刻。
首先要充分认识“富媒体化”给文艺引领带来的巨大挑战。当前文艺创作尽管还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但媒介形态和媒介产品数量日益庞大、无处不在,文艺作品形态和数量已经前所未有地丰富起来:近两千万部网络小说、难以计数的各种短视频、每年数百部电影、数百部剧集、网络游戏层出不穷。新创作品都已经丰富到难以选择的程度,更何况还有无数存量文艺作品。可以说,文艺创作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要在海量信息中实现一部作品的广泛覆盖乃至文化引领,难度真的是前所未有。
文艺领域空前活跃,也增加文艺引领的难度。迅猛发展的媒介技术将人们变成文化产品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文化生产者或潜在生产者,文艺市场孕育巨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进入文艺领域的力量越来越多元,带入文艺领域的资源越来越丰富,文艺活动方式更加开放,文艺活动主体数量和活动强度也空前增加。在这样充满张力的复杂网络中回应种种诉求、取得最大公约数并实现文化引领,对文艺创作者而言也是一种综合能力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媒介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今天的文艺受众拥有更加丰富多元的审美经验,他们对文艺作品质量、品位、风格等要求也更高。面对这样的文艺受众,文艺创作者要想发挥文化引领作用自然需要过人本领。
引领之难并不意味着引领无法实现,更不意味着文艺创作要放弃引领的担当。事实上,只有在艺术和价值层面具有双重优势的创作,才能从海量文艺作品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文艺创作者在新的时代条件基础上,带着新的问题意识,以新高度新方式担负起文化引领的光荣使命。
要之,一切有志于创造时代精品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当回归文艺引领文化的本真之处,顶天立地,凝神聚力,担负起文艺引领时代的使命。
(摘编自张建珍《积极适应时代条件变化,提升文艺时代引领能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独特作用,使得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B.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文艺受众拥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
C.飞速发展的媒介技术使人们与文化产品的关系多元化,进而增加了文艺引领的难度。
D.文艺受众的审美经验、对文艺作品的要求,与其教育水平、媒介普及水平等有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既引出了论证话题,又突显了文艺的重要作用。
B.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阐明了文艺工作者要担负文艺引领重任的原因。
C.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主要运用理论论证,辅之以类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人类没有受到美好艺术的熏染和提升,人类的精神世界一定会黯然失色。
B.文艺作品形态和数量前所未有的丰富,必然导致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
C.回应复杂网络中的各种诉求并实现文化引领目标,都考验着文艺创作者的综合能力。
D.文艺创作者担负起文化引领的光荣使命,就能让其作品从海量文艺作品中脱颖而出。组卷:5引用:1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对2019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2019年以来,全球政治经济局势更加复杂严峻,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有所加大。面对复杂局面,金融系统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3项任务,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改善金融管理和服务,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指出,2020年,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金融支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前三季度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有力支持我国经济实现正增长,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充分展现出我国经济金融的强大韧性和巨大回旋余地。总体看,经过治理,中国金融体系重点领域的增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存量风险得到逐步化解,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摘编自《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人民日报》2020年11月09日) 材料二:
数字时代,信息赋能金融业的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还存在不规范行为。金融机构应强化法律合规意识,合理运用并严格保护客户的金融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发挥个人金融信息的最大效用。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征信机构采集信息要坚持“最少、必要”原则,这也应当成为金融机构采集运用个人金融信息的基本原则。
监管部门应引导金融机构做好保护客户金融信息工作。对发生信息泄露,甚至违规倒卖客户数据的金融机构等,应依法从严惩处,形成监管震慑。同时适时推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更大力度规范个人金融信息在金融领域的使用。
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客观上加大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难度。应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宣传,引导消费者不向他人随意透露个人金融信息,在可靠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支付,网购付款时使用正规支付工具……数字时代,进一步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需要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摘编自晓超《合力保护个人金融信息》,《人民日报》2021年02月08日) 材料三:
从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看,贵州省高风险金融机构摘帽,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稳妥推进,P2P撮合借贷余额、出借人数、借款人数等风险指标持续压降,“7+4”类地方金融组织风险防范处置有力,在全国率先起草《贵州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执法规程(暂行)》,规范执法流程,非法集资存量案件结案率居全国前列,金融风险防范整体“安全度”提高。
今年以来,贵州不断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和意识,切实做优金融环境。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传导,加快推动出台《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制定《贵州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实施办法》,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落地衔接工作,并制定2021年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要点、2021“黔盾”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集中整治方案。
今年以来,贵州积极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累计吸引280万余人次群众参与。同时,积极探索金融助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督促市(州)政府加强发债企业后续管理,及时做好偿债安排和预案,全力守住公司债券“零违约”底线。
接下来,贵州将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大攻坚战”,力争各类交易场所违规存量压降清零并完成整合转型、全省P2P网贷机构借贷余额清零并全部退出。同时,依法稳妥处置金融风险案件,认真做好私募投资基金风险防范处置工作,确保年底完成私募投资基金风险分类整治。
(摘编自方亚丽《贵州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贵州日报》2021年08月04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可知,中国经济金融体系所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与全球政治经济局势有关。
B.《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征信机构提出的坚持“最少、必要”原则,也是金融机构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C.贵州省采取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传导等措施,并实施行动,不断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和意识,切实做优金融环境。
D.为了能确保年底完成私募投资基金风险分类整治,贵州依法稳妥处置金融风险案件,做好私募投资基金风险防范处置工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显示,从总体上来说,目前中国金融体系重点领域的增量风险、存量风险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B.在数字时代,如果知道金融风险的严重性,人们一般都会注意在可靠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支付,并且网购付款时会使用正规支付工具。
C.贵州省采取有效方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显著,金融风险防范整体“安全度”提高,为其他省份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D.如果打好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大攻坚战”,贵州省各类交易场所违规存量压降、全省P2P网贷机构借贷余额也将全部清零。
(3)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相关方需要怎么做?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组卷:4引用:1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回家 刘慈欣 深夜,故宫笼罩在玫瑰星云的蓝光中,午门上盘旋的那一群夜鸟早已飞回巢。在无边的寂静中,这座古老的宫殿睡着了,做着幽深的梦。
晓梦沿着长长的展厅慢慢地走着,文物从她身旁缓缓移去,古老的青铜和陶土在星云的蓝光中变暖了,变软了,她甚至觉得有细细的血管在它们上面显现出来,那是凝固了的古代的生命和灵魂;那无数的铜器和陶罐中,似乎已注满了像血液那样充满活力的液体;玻璃柜中长长的《清明上河图》在星云的蓝光中模糊一片,却有隐隐约约的喧闹声飞出来;前面的一尊兵马俑发出蓝白色的荧光,仿佛不是晓梦向他走去,而是他向她飘浮过来……晓梦从最南面的近代部分开始,向北走去,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展厅,时间和历史在星云的蓝光中从她身边向后流去,她踱过了一个个朝代,走向远古……
晓梦走到文物展厅的尽头,这是上古时代展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前面那些时代的东西精雕细琢,她感到敬畏,但难以理解,似乎有堵无形的墙把她同那些时代隔开来。当走进近代展区时,这种陌生感更深,使她几乎丧失了向前走的勇气。既然不算遥远的清朝对她来说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难道还指望理解前面那些遥远的时代吗?但出乎晓梦的预料,越向文明的上游走,她的陌生感就越少,当走到那无比遥远的文明源头时,她仿佛置身于一个熟悉而亲切的世界!就像一次遥远的旅行,走过的全是陌生的不可理解的地域,遇上的全是陌生的不可能理解的大人,他们说着听不懂的语言,过着另一种生活,仿佛来自另一个星球。但当她走到天地的尽头时,竟发现一个同自己一样的孩子世界!那些近代精致华美的文物不属于孩子们,创造出那种文物的人类已经长大了;人类的童年虽然更加遥远,但与孩子们是相通的。晓梦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仰韶文化的遗留物:一个陶土罐。看着那个粗糙的制品,她想起了幼年时在雨后彩虹下用泥巴做的那个东西。她看着的时代是盘古开天地的时代、女娲补天的时代、精卫填海的时代、夸父追日的时代。后来的人类长大了,胆却小了,再也没有创造出如此惊天动地的神话。
晓梦打开陈列柜上的玻璃,小心翼翼地把那个陶土罐捧出来,她觉得那东西是温热的,在她手中发出微微的震颤,那是一个包含着巨大能量的生命体!她把耳朵贴到罐口上,有声音呢,好像是风声,那是远古原野上的风声。晓梦把陶罐举起,对着明亮的玫瑰星云,陶罐在蓝光中泛出淡淡的红光。她盯着上面的一条鱼的图案,那几根单纯得不能再单纯的线条微微扭动起来,那一个小黑圈所表示的鱼眼突然变得有神了;有许多影子在陶罐粗糙的表面上浮动,看不清楚是什么,只觉得那是一些赤裸的形体,在同什么比他们大得多的东西搏斗着;远古的太阳和月亮都盛在这个罐里,把金色和银色的光芒洒向那些形体。陶罐上的那些图案,那些鱼呀兽呀,全像一双双眼睛,越过了上万年的漫漫岁月。晓梦和第一位祖先的目光相遇了,那目光把一种狂野的活力传给她,使她想大叫,想大哭大笑,想什么衣服都不穿在狂风呼啸的原野上奔跑。晓梦终于感觉到了自己血管中先祖的血液。
晓梦穿过星云照耀下的古老宫殿,她的手中捧着那只远古的陶罐,她想把它带到南方的新首都去。她小心翼翼,走得很慢,就像捧着自己的眼睛,自己的生命。当她走到金水桥上时,古老宫殿的最后一道大门在身后轰然闭上。
与乘飞机早早回国的戴维不同,华华和眼镜仍同中国船队一起颠簸在海上。
刮了两天的大风终于停了,但浪仍未减,夜空阴云密布,深夜中的洋面上只能看见一条条滚动的白浪。
这是中国孩子从南极撤出的最后一支船队,有一百多艘军舰和运输船。船队从阿根廷启航已有二十二天了,在航程将尽时遭遇到一场大风暴。昨天风最大时,走在后面的两艘吨位较小的运输船被巨浪吞没了。从另一艘军舰上起飞的两架直升机也无声无息地掉进大洋,四千多个孩子葬身于漆黑的太平洋中。剩下的三十八艘船继续在大风浪中艰难地航行。在这之前,孩子们早已领略了航程的严酷:先是受恶劣的舱内条件和晕船的折磨,然后是食品短缺,每人每天的定量只够一顿吃饱,蔬菜更是没有,维生素药片也数量有限。有一半的孩子患了夜盲症,败血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回家的渴望支撑着每一个人。
浪终于开始减小,为在风浪中采取最安全的迎浪行驶方式,船队已偏离航线行驶了两天,现在整个船队正在试着艰难地转向。
这时,大洋上空乌云散去,玫瑰星云把光芒洒向大海,波浪接住了光芒并把它撕碎,太平洋仿佛变成一片壮观的蓝色火海!孩子们纷纷跑上甲板,晕船和饥饿使他们步履艰难,他们梦游般地涌向船边,长时间地凝视着玫瑰星云下的茫茫海天,直到东方现出第一缕曙光。
“海岸!”有人大喊了一声。
海天连线处,祖国的海岸已在曙光和玫瑰星云的光芒中隐现。
(节选自《超新星纪元》,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梦在文物展厅中观看时,觉得那些文物似乎注满了血液般的液体,应该是暗示文物也有生命,需要人类呵护。
B.近代展区的文物让晓梦感到陌生,而上古时代的文物让晓梦觉得熟悉而又亲切,这说明那些文物寓意简单明了。
C.小说采用平叙的记叙方法,在叙述完晓梦的故事后,以“与乘飞机早早回国的戴维不同”来衔接不同的故事情节。
D.小说从“深夜”写起,以“祖国的海岸已在曙光和玫瑰星云的光芒中隐现”收尾,既前后呼应,又意味深长。
(2)小说为什么要详写晓梦参观故宫文物展厅的过程?请简要分析。
(3)作为科幻小说的标题,“回家”看似平常,实则寓意深远。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组卷:11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分,全年第四个节气。《说文解字》:“分,别也。”“分”就是用刀把东西切成两半。那么春分这把切开时间的“刀子”,
测节气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斗转星移”,观测入夜时分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来确定节气;
每个节气分三候。春分第一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第二候“雷乃发声”,惊蛰时稀疏的雷声现在密集了。“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第三候“始电”,开始有闪电。雷公电母集体上班,大自然结束默片时代,变得有声有色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组卷:3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百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中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电视剧《觉醒年代》再现了一百多年来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有很多人问编剧,《觉醒年代》有续集吗?编剧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
对新时代的觉醒青年来说,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组卷:3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