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六中位育中学七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10分)
-
1.ㅤㅤ①新媒体时代,传统书法借助多元传播手段以新的展示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并进一步掀起书法热潮。纵观历史,无论是王羲之兰亭雅集之乐,颜真卿祭侄文稿之痛,还是苏东坡黄州寒食之叹,都以书法塑造出鲜活的生命形态,传递人文精神,通达传统美学的理想境界。
②塑造美好心灵,书家何为?还需以守正为先。守正之根在于心正。于书家而言,便是要回归生命本初的状态,以平常心和纯粹的求知欲,去探求书艺在历史演进中的本体规律,从中国文化源头追索书法艺术的精神内质、人文理念与历史贡献。在创作中,书家需遵循本心,认真完成严格的技法程式训练——从点画、结体、字理、章法、布白、通势到气韵,然后再进入审美风格的选择与定位,直到彰显作品艺术精神。
③守正之道更在于深研中国书法审美品格,延续书艺本体的文化命脉。中和之美一直为历代书家所追慕。尽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但是这些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诉求与艺术拓展,均未脱离讲求中和的传统审美准则。以行草的演变为例,历代书家均取法以“二王”为代表的魏晋书风,又将其与各时期文化进行“基因重组”,为书法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当下,倡导追求中和之美,既是对中国书法审美底线的坚守,亦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
④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美育功能还需在“守正”的基础上“通变”。守正意味着回归传统,但并不等于复制传统。一成不变的传统难以表达当今时代的脉动,不能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艺术家终将止步不前。守正通变,既是持守传统美学精神的实践,又是动态创新的过程。具体来说,既要遵循艺术规律走正道、守正格、循正脉,也要将传统特点、时代特质与个性特征有机融合,将书法艺术还原于文化、求证于经典、积累于当代,以笔墨表达当代人的精神风貌与时代风采。
⑤“通变”意味着不单纯追求技巧与形式美的递变,而要超越纯技术层面,直入艺术精神层面。正如我们被历代经典近乎完美的创作技巧打动时,自然会努力探求其形式渊源与文化基因,关注其暗含的时代背景与人格精神。当代书法创作,不但要从传统经典中“偷得梨花三分白”,更要“借来梅花一缕魂”。从审美理想、道德高度与文化价值层面提升创作,赋予点画精神意蕴,作品才能产生深层次的感染力。
⑥“守正通变”这一理念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从技法体系延伸到内在精神,是当代书法艺术的审美自觉。或许可以提出这样的坐标系--其纵轴是从传统和创新的结合中看待未来中国书法发展趋势,这是一个时间轴;其横轴是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找到书法艺术的审美定位,确定其时代意义,这是一个空间轴。“守正通变”既是对书法艺术功能的文化反思,也是对艺术发展规律、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必然选择。
⑦为更好地实现书法的美育功能,当代书法创作既要有历史底蕴与民族气质,又要紧随时代脉搏的跳动,融古为我,展现新时代中华民族审美品格的精髓与灵魂。
(1)对书法“守正”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需保持平常心与纯粹的求知欲。
B.需将中国文化作为源头去追索。
C.需从严格的技法程式训练入手。
D.需要中和不同时期的书法审美。
(2)对书法“通变”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传统的书法艺术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与发展。
B.将传统特点、时代特质与个性特征有机融合。
C.不追求技术而要追求艺术,体现时代背景与人格精神。
D.从审美理想、道德高度与文化价值层面提升书法创作。
(3)如何才能将当代书法艺术从技法体系延伸到内在精神?阅读⑥-⑦段,请简要概括。组卷:7引用:2难度:0.5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20分)
-
2.费事 ①生活里,“费事”二字,总会不时听到。“真不想费事”“需要费这么多事”……其语一出,往往伴着脑袋一摇,眉头一紧,心中嘀咕几句,面露为难之色。
②“费事”释义多种。但概括起来,就是麻烦、费周折。做事总要花时间和体力,但觉得费事,多半是感到付出与回报不匹配。出差归来,要清理衣物,件件手洗,实在费事。洗衣机一键设定,功能多样,省时省力还洁净彻底。购买火车票,以前要到车站,辛苦奔忙不说,还要排长队。如今购票软件打开,余票多少,车次信息一目了然,一键下单,省时高效。智能家电推广、网上购物风行、在线选座普及……科技的发展,服务的优化,让我们的生活愈发方便快捷。某种意义上看,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越来越省事的历程。
③然而,有的时候,所谓不愿费事,可能只是一个借口。体重上升,身材肥胖,深知应该减重。可转念一想,要跑步,要健身,要挥汗如雨,要注意饮食,坚持下去不易,太费事了,索性放弃,照常如昨。大学读书,想要考证,获得一技之长。可一看专业书籍众多,学习压力巨大,想要考过不易,实在费事,还是算了,立时心生退意。这些时候,与其说怕费事,不如说是怕用功、怕付出,都是懒惰和消极的托词。这样的怕费事,本质上是不想做事。
④更重要的,是有些时候我们必须去“费事”、要“费事”,否则就在投机取巧,破坏规则,危害不小。想过马路,要步行一段过天桥。不愿“费事”,横穿车道翻栏杆,看似方便自己,却在破坏交通规则,制造巨大安全隐患;毕业论文难写,不想“费事”,找人代笔,抄袭粘贴,看似省事,却在破坏学术公平,污染学风正气,也难让自己真正学有所成。借怕费事之名,行做错事之实,都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不负责。
⑤所以“费事”虽然时常听到,但真正有多少是真的费事,还是值得反思一下。
⑥不过话说回来,费事虽然时常意味着麻烦、耗时耗力,但在生活中,也会看到有一些人,愿意去费事,甚至主动去费事。
⑦比如我的一位好友。他有个习惯,出差一地,总要买些礼物带回家,次次不落。细看他买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特殊的宝贝,多是点心零食,小件摆饰。大家常调侃他“老派”,如今网购发达,下单快递,省时快捷;次次亲力带回,费事不说,价格也未必划算。可他总说一句习惯了,也不多做回应。直到有一次,我刨根问他缘由,他才说了心里话——我很享受家人看到我带回礼物时那惊喜的表情。他们知道,无论我去哪,心里始终想着他们。
⑧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我忽然意识到,很多我们看似费事甚至不理解的举动,往往蕴含着别人更珍视的东西。
⑨我曾遇到一位电器销售员。那次我买完电器,因时间匆忙,忘记打印发票。没想到第二天一早,销售员来到我家,亲自把发票送过来。我说完全可以快递寄过来,不必费事跑一趟。她告诉我,快递虽方便,但亲自送过来,她才放心。这句话,让我感动许久。
⑩我曾见过一位驻村扶贫干部。那天,他有事要联系一户村民。本来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但他却执意走一段路,到村民家去说。我问他何必这么费事?他说电话虽然省事,却只能就事说事。到村民家里看看,不仅把事说了,还能坐下聊聊,万一他有什么别的困难,自己也能及时了解,帮上忙。
⑪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我还见过很多。我相信,他们并非不知道网购更划算、快递更省事、电话更方便,但是他们愿意费力背回、亲自登门、多跑几里,只因他们也有着更珍视的东西。因为看重这些,他们觉得这些用心的付出就不是费事,而是情之所至,理所应当。
⑫可见,“费事”二字,看似简单,所含之意,并不简单!
(1)人们说“费事”的时候,为何往往伴着面露为难之色呢?请结合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
(2)作者认为有哪两种情况不是“真的费事”?请结合③④段内容作简要概括。
(3)“只因他们也有着更珍视的东西”,“更珍视的东西”指的是什么?请结合⑥-⑪段内容简要概括。
(4)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认为“费事”二字“所含之意,并不简单”?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组卷:8引用:2难度:0.5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15分)
-
6.ㅤㅤ①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海婴公子围着 得起劲,一会儿把 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它,转身他又做了一只小鸡。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预防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②客厅后没到黄昏就先黑了【A】背上感到些微的寒凉【B】知道衣裳不够了【C】但为着忙【D】没有加衣裳去。等把饺子包完了看看那数目并不多,这才知道许先生我们谈话谈得太多,误了工作。许先生怎样离开家的,怎样到天津读书的,在女师大读书时怎样做了家庭教师,她去考家庭教师的那一段描写,非常有趣,只取一名,可是考了好几十名,她之能够当选算是难的了。 对于学费有点补足,【E】,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
③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笑声 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那一天吃得是很好的。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饺(jiǎo)子
B.租(zū)界
C.衣裳(chánɡ)
D.薪(xīn)金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吵 捏成 希望 传 B.闹 按成 指望 冲 C.闹 捏成 指望 传 D.吵 按成 希望 冲
客厅后没到黄昏就先黑了【A】背上感到些微的寒凉【B】知道衣裳不够了【C】但为着忙【D】没有加衣裳去。
A.,
B.,
C.。
D.,
(4)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
B.我们不看它,转身他又做了一只小鸡。
C.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预防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叹。
D.等把饺子包完了看看那数目并不多,这才知道许先生我们谈话谈得太多,误了工作。
(5)还原到文中【E】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北平又冷
②那家离学校又远
③冬天来了
④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组卷:8引用:1难度:0.5
七、作文(50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立体的,你是否见过终日唠唠叨叨的妈妈在单位独当一面的飒爽英姿?你是否见过一脸严肃的班主任在运动会上尽情呐喊的模样?……检索记忆的宝库,记录下那珍贵的一幕,重新认识那个不一样的他(她)。请以“我重新认识了他(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得抄袭、套作;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校名、地名,请用化名代替。组卷:13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