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消息二则》2023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9/7 16:0:8
一、选择题
-
1.选出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组卷:628引用:2难度:0.9 -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709引用:6难度:0.7 -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63引用:3难度:0.8
二、基础知识
-
4.字音字形。
芜湖 kuì退 荻港 殷家汇 锐不可当 qiān订 dū战 xiè气 歼灭 要塞 组卷:189引用:2难度:0.8
六、现代文阅读
-
12.课内阅读。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本文的标题句是
(2)本文的电头是
(3)本文的导语是
(4)请概述主体部分每层次的内容。
①
②
③
④
(5)文中用“组卷:19引用:2难度:0.4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⑪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⑬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⑭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⑮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⑰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短语是
(2)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多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
(3)第⑯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互换吗?为什么?
(4)第⑪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做了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
(5)“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6)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组卷:32引用: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