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2019年单元测试卷(山西省大同市)(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 A. 春天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温度降低,汽油的密度增大 分子的体积变小 C. 氯化钠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D.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氢、氧原子重新组合 组卷:82引用:3难度:0.5 -
2.某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组卷:29引用:3难度:0.7 -
3.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时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7引用:5难度:0.6 -
4.如图所示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小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内滴在滤纸条上相同间距的 酚酞液滴从左到右依次变红,而棉花没有明显现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199引用:4难度:0.8 -
5.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解释: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
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
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组卷:240引用:6难度:0.6 -
6.小明学了化学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组卷:24引用:5难度:0.9 -
7.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组卷:28引用:2难度:0.7 -
8.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组卷:42引用:16难度:0.9 -
9.如图所示实验不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6
三、实验题:
-
27.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仪器的名称为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组卷:1416引用:42难度:0.5
四、简答题
-
2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1)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4)按现在对原子、分子的认识,你认为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中不确切的地方,用下划线划出,并在下方加以改正
(5)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组卷:34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