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联考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9/27 10:0:1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印刷术是人民群众在社会改革发展和创新进步实践过程中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记录载体、传承方式、传播手段,是人民群众伟大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和外在表现,在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文化血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赓续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要做好中国古老印刷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根植于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深入研究印刷文化。组织开展印刷历史文化学术研究,厘清印刷术发展脉络,全面阐述印刷术在赓续中华民族千年文脉、保护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挖掘其深厚源泉和文化底蕴,更清晰地界定印刷术所表征的中华民族伟大创新精神,更明确地阐释以印刷术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进步所作的突出贡献。
          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服务人民群众需求,生动展示印刷文化。用最鲜明、最生动、最接地气的语言讲好印刷故事,以此为窗,展示中华民族最丰厚、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并及时将其转化为宣传教育的具体内容。发挥好印刷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一线主阵地的积极作用,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展览,深入展示印刷术的历史价值和文明贡献,进一步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彰显印刷术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繁荣兴盛的强大力量。
          因时而进,贯通古今,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外传播印刷文化。坚守本源,衔接传统和现代,赓续历史文脉,注重我国传统印刷术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保护和利用转化。凝聚印刷文化国际化传播的共识,进一步厘清印刷术全球传播的关键性问题,以印刷术为例,面向世界讲清楚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贡献的东方智慧。
          树立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持续发展印刷文化。注重印刷行业发展及科技进步对推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建设的服务作用,以宽广的胸怀、发展的眼光,积极应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推进印刷行业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印刷、智能印制。
    (摘编自龙文彬《在新的起点上赓续传承中国印刷文化》)材料二:
          印刷术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传承中作用重大,其本身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让中华印刷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是当今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纵观中华印刷文化,拥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和平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等鲜明特性。从唐代到今天,印刷在中国持续发展应用1000多年。巨量印刷品为读者提供标准的文字、丰富的内容,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印刷以繁荣文化、传播文明为使命,以纸为媒,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事业。
          作为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以其持续的创新能力,为建设中华文明作出贡献。雕版印刷发明后,古代中国的印刷业坚持创新,在印刷质量、效率和覆盖面等方面不断改进、完善,创造了可以印刷文字、图画及彩色图文的各种雕版形式。宋代毕昇又率先发明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印刷成本,打开了后来工业化印刷的思路。在1000年间,活字印刷尝试了木头、金属、陶瓷等多种制字材料,运用雕刻、铸造等多种技术手段制作活字。“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印刷术的推陈出新,呈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辨识度,由此凝结心灵,沟通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不懈创新进取的精神,赓续着古老文明的现代化。
          中华印刷文化也是包容发展的典范。一方面,中国发明的印刷术向世界各地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进步;另一方面,中国印刷业广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不断丰富自身文化。特别是近100多年来,中国印刷业引进吸收西方工业时代的印刷机械和技术,在短时间内形成新的业态,极大提升了印刷业的生产和服务能力,为现代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传播打下技术基础。
          在此过程中,中国印刷业结合中国实际,以创造性的工作建立起新的技术和文化特色。最显著的事例是上世纪下半叶,以王选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在中文激光照排领域实现技术革命,告别“铅与火”,实现“光与电”,不仅在技术上再次走在世界前面,也为中国印刷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恃法,印刷技术始终强调自我突破的创造力,在新时代里同样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证明。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印刷文化一定会继续传承下去。对此,一是在保护中传承,收藏保护好印刷的最大成果——历史典籍版本,也要收藏保护好不同时期的印刷设备,让各种印刷技术有人传、不失传;二是在应用中传承,运用各种方法培育市场,让越来越多的读者爱上使用传统技术印制的图书,创造出适应时代的创新作品;三是在研究中传承,通过学术研究厘清印刷史上的各项疑难问题,充分揭示中华印刷文化的丰富内涵;四是在宣传中传承,通过版本馆、博物馆、图书馆等专业机构,面向社会宣传印刷文化,张扬印刷文化。
    (摘编自铭新《让中华印刷文化更好传承下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深入研究印刷文化,挖掘印刷术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明确地阐释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进步所作的贡献。
    B.印刷博物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的主阵地,在生动展示印刷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主要作用。
    C.不同的印刷方式各有优势,雕版印刷可以印刷文字、图画及彩色图文;活字印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进行工业化印刷。
    D.历史典籍版本是印刷的最大成果,我们一定要将其收藏保护好,同时也要重视印刷设备的保护,让印刷技术有人传、不失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能有效地对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财富进行记录、传承与传播。
    B.现代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有助于推进印刷行业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C.印刷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事业,它以纸为媒,以繁荣文化、传播文明为使命,将有效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D.中国科学家在中文激光照排领域实现技术革命体现了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恃法的创造精神。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一段概述印刷术对文明发展进步的意义,引出下文对相关问题的论证。
    B.材料一采用的是总分式论证结构,主体部分从四个角度阐明中心论点。
    C.材料二第三段在阐述印刷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时,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事实论证。
    D.材料二采用的是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第六段从“怎么办”的角度总结上文。
    (4)请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简要说明中国印刷业是如何“以其持续的创新能力,为建设中华文明作出贡献”的。
    (5)两则材料阐述对象都是印刷文化,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4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选文一:
          说也奇怪,自从聂赫留朵夫认识到自己的卑鄙因而憎恨自己那时起,他就不再憎恨别人。
          同米西结婚,昨天他还觉得很称心,今天却觉得根本不可能。昨天他认为就自己的地位来说,她同他结婚无疑将得到幸福,今天他却觉得他不仅不配同她结婚,简直不配同她亲近。“只要她知道我是个怎样的人,就不会同我来往了。我却还要埋怨她向那位先生卖弄风情呢。不行,就算她现在嫁给我,而我知道那个女人关在本地监狱里,明后天就要同大批犯人流放出去服苦役,难道我能幸福吗?不仅不能幸福,而且内心也不能平静。那个被我糟蹋的女人去服苦役,我却在这里接受人家的祝贺,还要带着年轻的妻子出去拜客。或者,我瞒住首席贵族,同他的妻子无耻地勾搭,同时又同他一起出席会议,统计票数,看有多少人赞成、多少人反对由地方自治会监督学校和类似的提案,事后又约她幽会,这是多么卑鄙呀!”他自言自语,由于内心发生的变化而暗自高兴。
          “首先得去找律师,”他想,“听听他的意见,然后……然后到监狱里来看她,看昨天那个女犯人,把全部真相都告诉她。”
          他一想到怎样跟她见面,怎样把心里话都讲给她听,怎样向她认罪,为了赎罪他什么都愿意做,甚至愿意同她结婚,——他一想到这儿,心情异常激动,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选文二:
          “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脑袋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请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您最好还是……”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我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像在瞧他,又不像在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
          “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她说完,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
          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
          “您安静点儿。”他说。
          “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醉了吗?我是有点儿醉,但我明白我在说什么,”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你不用来跟我惹麻烦,免得辱没你的身份。还是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
          “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我知道,可如今我该怎么办呢?”聂赫留朵夫说。
          “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副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选文三: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糟蹋无辜少女玛丝洛娃到无耻地勾搭首席贵族的妻子,聂赫留朵夫这个贵族出身的纨绔子弟身上充满了贵族阶级的罪恶。
    B.玛丝洛娃眼睛发呆是因为当听到聂赫留朵夫决定要跟自己结婚的表白后,再次唤醒了她对肉体和情感遭受践踏的屈辱和恐惧。
    C.文中写到玛丝洛娃说自己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是“一百卢布”,这既有她对聂赫留朵夫侮辱自己尊严的控诉,也是职业习惯的表达。
    D.林黛玉拜见王夫人,看到的多是“半旧的”引枕、坐褥、椅袱等,这和那些家私全新的暴发户、全旧的破落户相比,更能显示贾府的贵族之气。
    (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天与今天,两种不同感觉的鲜明对比可以看出,聂赫留朵夫意识到阶级地位的差别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苦难。
    B.作者巧妙地把对话安排在玛丝洛娃醉酒的状态下,表面上是交代她激动的原因,实际上是为玛丝洛娃无所顾忌地发泄压抑已久的情感创设条件。
    C.王夫人让座时再四携黛玉上炕,黛玉再三推让的描写,表现出林黛玉进贾府后,“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这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有关。
    D.“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为下文《西江月》词写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埋下了伏笔。
    (3)选文二是聂赫留朵夫再次去监狱探访玛丝洛娃时与她的对话,试结合文本材料简述玛丝洛娃的心理变化过程。
    (4)三则选文在表现男主人公人物形象时写法各有不同,试结合文本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2引用:1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简单说,阴历以月亮为参照,先有月,后有年;阳历以太阳为参照,先有年,后有月。 ①         ,用阳历可以看季节的春夏秋冬。早期人类文明大多采用阴历,比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因为月亮比较容易观测,30天左右就能观测一个轮回。不像太阳,②         
          中国古代最初也用阴历。但阴历有一个问题:十二个朔望月是354天,比一个回归年的365天少了11天。这样的话,每过一个阴历年,时间就会提前11天。月份就会越来越提前,和季节对应不上。不过这难不倒聪明的中国古人,他们将朋历和阳历相结合——用朔望月来确定月,也用回归年确定年,二者差的天数通过设置闻月的方式补齐。比如说我们用农历时会出现“闻四月”的情况,就是过完了四月又③         。这个临时加入的闻四月,就是为了凑齐阴历与阳历差的天数。
    (1)下列各句中的“容易”与上面文段中加点的“容易”一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容易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
    B.秋凉时节运动出汗后若不及时换衣,很容易感冒生病。
    C.这几组形近字容易混淆,请同学们注意其书写。
    D.好不容易才找到水源,干渴了一天的他们高兴地叫喊起来。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8引用:6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曾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言”,是指说的话不仅能让人乐于接受,而且能使人受益,这是为人处世之智慧。
          鲁迅曾说:“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
          你认为“善言”与“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6引用:9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