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绵阳中学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二)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礼”“法”均为人君所设立,都带有制度性。“礼”是用来防止超越道德界限的,“法”是用来惩治为非作歹、祸乱社会的。《论语•为政》有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政令”和“刑法”,民虽然可以暂时避免犯罪,但不是自觉地遵守法规,因此对犯罪并无羞耻心;如果用“道德“和“礼教”,民则有羞耻之心,而且能走上正道。这说明,用“法”和“礼”在效果上是不同的。“法”具有强制性,是在人们犯错之后加以惩治的,它的作用易见成效。而“礼”起的是规范作用,它是在教化基础上形成的,是在人们犯错之前就加以防止,要靠长期养成,所以在道德上带有自觉意义。
荀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礼法”这一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礼法”这一概念包括“礼”又包括“法”,这两者是相关的。荀子说:“故非礼,是无法也。”我们可以解释为,离开了“礼”,“法”是无法合理地建立和起作用的。“礼”是规范社会存在的一种根本制度,或者说它可以是指导“法”的根本原则。“礼”与“法”从制度上说虽是两套,但有着互补和从属的相联关系,因此从精神上说则是一贯的。就这点看,荀子提出“礼法”这一概念对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治理,应是十分有意义的。“礼法合治”应是维系中国古代社会的根本制度。
从中国社会的理想形态看,它应该是一个“礼法合治”的社会。“出礼入法”应是儒家说明“礼法合治”的重要命题。“出礼”达到危害社会秩序的程度,就要用“刑法”来制裁,但有的情况下“出礼”并未达到危害社会的程度,就并不一定要被绳之以“法”。例如,儿子辱骂了父亲,这当然是“违礼”的,可是并不需要用“刑法”来判罪。“礼”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它对规范人们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要制定各种“礼”的制度。这正如孔子所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是起教化的作用,“法”是对犯法的人起惩治的作用,因此,圣人既制“五礼”又制“五刑”,以保证社会的安宁。就这点看,“礼”“法”虽为两套不同功能的制度,但对社会来说都是不可少的。
从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看,我们能否通过继承儒家“礼”的精神并吸收和消化西方“法治”的精粹,建立一套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礼法合治”的社会制度呢?我想,这无论如何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摘编自汤一介《儒家的“礼法合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用于防止道德败坏,而“法”则是其进一步的补充,二者都是制度的产物。
B.“礼”是积极主动的规范,禁恶于未然;而“法”则带有强制性,是惩恶于已然。
C.做出越“礼”的行为即为“出礼”,可能为“法”所不容,需要用“法”来制裁。
D.“礼”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它对规范人们的生活、教化民众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引用《论语•为政》的话,论证了“礼”与“法”在功用上的区别。
B.文章第二段基于对荀子观点的认同,阐述“礼”“法”关系,进而提出自己的论断。
C.文章第三自然段举例阐明“出礼入法”应是儒家说明“礼法合治”的重要命题。
D.文章论及“礼”“法”“礼法”“礼法合治”等多个概念,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法”的作用易见成效,而“礼”则难立竿见影,所以从效果上看,“法”更有优越性。
B.“礼”“法”有从属关系,在精神上是一贯的,可见中国社会是先有“礼”,再有“法”。
C.“礼法合治”就是既重“礼”也重“法”,二者皆不可偏废,以此来保证社会的安宁。
D.只有吸收消化西方“法治”的精粹,才能建立一套更适应当代中国的“礼法合治”制度。组卷:13引用:4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下午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
习近平强调,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开始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部署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行动、规划,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坚决依法惩处侵犯合法权益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总的看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
(摘编自《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华社2020年12月1日)材料二: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到着眼未来,遵从规律,提前谋划下一步目标、任务、举措和实施蓝图,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储备,努力实现保护知识产权、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的共赢;要着力法治化这一推动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手段,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一系列法律程序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约束,确立知识产权严保护的工作导向;要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起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要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和竞争,塑造知识产权同保护优越环境,努力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也更好地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
当今时代,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支撑。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引领下,知识产权领域要勇于破解相关体制障碍,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中发挥应有的引擎作用,不断激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摘编自《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央视新闻2020年12月1日)材料三:
《日本经济新闻》11月28日报道称,中国将加大对包括发明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针对恶意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中国将新增在日本和欧洲也没有实施过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赔偿数额最高将达到被侵权人“实际损失”的5倍。此举将助力包括本国高科技产业在内的技术进步。
报道称,相关法律的修订也有对外宣示的目的,意在吸引更多海外投资。
中国将从2021年6月起施行修订后的专利法。此前的法律仅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修订后的文本则改为“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报道表示,这种惩罚性的赔偿制度,在日本和欧洲的专利法中也不存在;在美国和韩国等地的法律中,最大赔偿倍数仅为3倍。中国此次修订专利法意在强调严厉打击侵权行为高的决心。
修订后的专利法规定,当涉嫌侵权的企业和个人拒绝提交证据时,人民法院将基于受害者一方的主张或提交的证据裁定具体的赔偿数额。
(摘编自《日媒关注中国修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惩罚性赔偿力度超过日欧》,《参考消息》2020年11月30日)(1)下列对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实现双赢。
B.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步较早,进步显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维护了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
C.我国之所以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因为拥有大量优质的知识产权,可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
D.我国针对恶意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修订了专利法,新增了惩罚性的赔偿制度,这在美国和韩国的专利法中也不存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加大对包括发明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有利于调动科学研究、文艺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B.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未来,既要保护现有的知识产权,还要努力实现保护知识产权、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的共赢。
C.法治化既是推动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手段,也是知识产权严保护的工作导向,要通过立法等一系列法律程序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D.在日本媒体看来,中国对于专利法等相关法律的修订也有对外宣示的目的,意在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这无疑会给其他国家带来较大压力。
(3)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围绕“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来报道评述的,它们在具体内容上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组卷:17引用:13难度:0.3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良方
黄红松 吴医生正给第45号病人号脉时,进来一个熟的面孔,是李乡长。他看了李乡长一眼,算是打招呼。李乡长见他正忙着,自己找个沙发空位挤下去候着,没说话。
吴医生早年曾离家到安徽、浙江等地闯荡,但日子不比在家里好过。至于苦到何种程度,只有他自己知道。后来,遇见一高人,高人收留他,还教他学《易经》,学望闻问切。十多年后,吴医生四乡,在家里坐诊,看起了病。吴医生从不出诊,看病讲究先来后到。他每天只放五十个号,不多也不少。两层楼的平房,楼上看病,楼下取药。屋外没有招牌,屋里也只挂了一面广东患者送来的锦旗,上面有“悬壶济世,治病除疴”八个字。尽管这样,从外地慕名而来的病人还是络绎不绝。吴医生给家里人定了两条规矩:不招呼来人吃饭,不留来人住宿。
时间长了,一传十,十传百,是到吴医生这里看病,当天来没得到号的,就在杏林村找一户农家住下,等第二天早起去排队拿号。
前几年,有个广东来的病人,肝腹水晚期,家里人也不知道从哪里打听来的信息,把病人千里迢迢送到杏林村,来找吴医生做最后的挣扎。病人在杏林村一住就住了四十多天,居然出现了奇迹:来时,是躺在担架上来的;走的时候,人扶着就能上车了。从此以后,吴医生名声大振。
轮到李乡长时,是最后一个号了。李乡长因为忙,他的号是头一天专门请人来取的,不要前面,只要最后一个号。吴医生问了来人一些情况,为他要的最后一个号想了一晚上。
“吴医生,你帮我看看,到底是哪样毛病。最近看哪样都不顺眼,脑壳像塞满浆糊。老婆说我晚上说梦话都在吼人。我感觉这肋部和胸部胀痛。是不是有什么严重情况?”李乡长一脸忧心。自从李乡长进屋后,吴医生虽然没和他说话,却一直关注着他。吴医生发现,李乡长双眉不展,面貌忧郁,全然没有了以往意气风发的神态。再听李乡长的声音,中气不足,气虚不畅。
“乡长不要忙着下结论。”吴医生说,“这半年来,过哪样病,看过医生没?最近有哪样让你焦心的事情?比如说,家里有没有……”李乡长说:“没有,家里人都好好的啊!”
“多久开始有这种症状的?”
“自从三个月前,去县里开了脱贫攻坚大会回来具体哪一天,记不起。”
吴医生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搭在李乡长的手腕上,号脉。一时间,屋里异常安静,静得能听见李乡长的脉搏,擂鼓一样,“咚、咚、咚”。几分钟后,吴医生把手收回来:“不要着急,没哪样大毛病。就是注意,不要在办公室坐久了,要增加室外运动量。多吃一些黄花菜、海带,山楂泡水喝,熬些粳米橘皮粥吃,有好处。”李乡长有些不相信:“就这样简单,不开药?”吴医生说:“当然不。你是最后一个号,走,出去看看。我坐了一天,早就想出去活动活动了,我想,你更需要另一个方子!”吴医生站起身来,走出屋子。李乡长不明就里,懵懵懂懂地跟在后面院坝里一些没离开的人,见他俩走了,也各自散去。
杏林村不大,是全乡唯一在市里挂号的极贫村。狭长的山沟里,一条小河把村子一分为二,两百多户人家散居在河两边的坡上坎下。去年,水泥路通到了村里。路边停了好些外地牌照的小车,基本上都是来看病的。
不到一个小时,吴医生和李乡长就在村里走了一圈。吴医生停下来说:“路通到家门口的时候,我家里人就说,修一栋房子,把吃饭、住宿搞起来,再建个停车场,一条龙服务。我不同意,一家人还和我怄气,说我不会赚钱,死脑筋。我跟他们说,钱是赚不完的。好多不差钱的人,不也要大老远地跑来看病?他们在村里吃饭、住宿、停车,村里人再种些药材给我回收,不就多了一条脱贫的路子?我想,乡长的病,是不是更需要这个方子?
李乡长听着听着,顿时神清气爽,瞬间像变了个人,激动地握住吴医生的手说:“吴医生真是神医。太感谢了,谢谢!谢谢!”
(选自《百花园》2020年第5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李乡长的病选取了小说讲述者和吴医生两个角度,角度虽不同,但都能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境况,同时使小说叙事富于变化。
B.小说中的“脱贫攻坚”“极贫村”等词语以及对杏林村的有关描写,揭示了故事发生的大时代背景和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增添了小说主题的时代感。
C.“一时间,屋里异常安静,静得能听见李乡长的脉搏,擂鼓一样,咚、咚、咚”,这一处细节描写,写出了李乡长病情的严重,使人产生紧张感。
D.小说中的李乡长、吴医生只有姓、职业而没有名,这样的安排能突出人物个性特点中的职业特征,表现一般医生以及基层干部的精神品格。
(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部分安排吴医生带着李乡长到村里看看的情节,刻画了吴医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组卷:30引用:7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某校正举办“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学习活动,请你根据下面“孺子牛”一词的信息,概括出现代汉语词语的三个特征,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孺子牛”一词有两个意思,最初指游戏时被儿童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现在也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孺子牛”的这两个意思,前一个叫作本义,后一个叫作引申义,二者要区别开来。鲁迅在《自嘲》中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习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的精神,这里用的都是引申义。如果说“孺子牛”的本义大致属于中性词的话,那么它的引申义就鲜明地表达了褒扬的态度。组卷:6引用:7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是一场选择,今天我们高中快毕业了,属于我们,也只能由我们决定的人生选择,终于来了。
是选择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人生;还是选择孔圣先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义无反顾的人生;还是选择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人生;还是选择苏轼“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人生;还是选择岳飞“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责任人生;还是选择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人生;还是选择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人生……
请以材料为依托,以“人生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组卷:29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