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十校联考高一(下)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义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回忆钟扬,很多藏族师生说,他就像绽放在“生命禁区”里的格桑花。
          来到西藏,钟扬感到,这里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他由此萌发另一个梦想:为祖国每一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
          为此,钟扬不放过任何一颗可在当地生根发芽的“种子”。援藏期间,他累计培养了6名傅士、8名硕士,他们多已成长为我国民族地区急需的科研教学骨干。在他的帮助下,西藏大学建立了植物学研究“地方队”:他把自己活成了一颗追梦的“种子”。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这是钟扬生前常说的话。从教30余年,援藏16年,他带领团6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青藏高原有超过2000多种特有植物,然而,在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长期没有我国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因此,2001年,醉心基础科研的钟扬只身前往青藏高原,寻访植物标本,探寻生物进化轨迹。此后10余年,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边,都留下了钟扬的身影。
    “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到那么多地方采集种子?”面对质疑,钟扬回答:“眼前的确没有经济效益,但国家需要、人类需要这些种子。做基础研究,心里想的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除了4000万颗种子,钟扬及其团队还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西藏巨柏登记在册,为珍稀巨柏筑起保护屏障。他们从采集的高原香柏中提取出抗癌成分,并通过美国药学会认证;他们寻找到雪域高原上的拟南芥,为全球植物学研究提供支持……
    (摘编自新华网《钟扬:一颗追梦的“种子”》)
    材料二: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这一路走来,虽然有很多的汗水和辛酸,但也有很多的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这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务实的精神。袁隆平认为:成功的要诀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他喜欢阅读外文方面的资料,了解其他国家著名的遗传学家的理论新动向,于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打开了杂交水稻的大门。
          顾大局、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他亲自下田研究水稻的生长状况,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曾把自己研究小组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给全国各个研究单位,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办好。
          袁隆平院士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球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万公顷(种杂交水稻),那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一稻济世,万家粮足》)材料三:
          所谓航天育种,准确地讲叫航天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进而选育植物新品种、创造农业育种材料、丰富基因资源,是一种将辐射、宇航、育种和遗传等学科综合起来的高新技术。
          航天系统工程复杂,每增加一点荷载容量都弥足珍贵。在这种“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跟随航天器进行“太空旅行”的种子也需要通过“千挑万选”才能脱颖而出。
          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是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航天育种的意义。拿这一批最近收获的“航聚香丝苗”来说,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涛介绍道,科研人员对约10000个种质进行了广泛评价,从中挑出若干性状优良的候选搭载材料,而后进一步调研市场需求,最终才确定了“航聚香丝苗”作为嫦娥五号的搭载材料。
    “奔月”水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端上老百姓的餐桌呢?郭涛表示,从2020年11月搭载嫦娥五号“奔月”到真正成为流通于市场中的农产品,这批水稻种子要经历种植、鉴定、比较、示范、推广等一系列流程,预期花费3~4年的时间。
          毕竟到太空经历诱变还只是品种选育的第一步,“太空种子”既要“上得了天”也要“入得了地”。航天育种是一个完整的育种研究过程,整个研究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后续的地面上完成的。
          搭载嫦娥五号的这批水稻种子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世代的种植,很快就要进入下一步的鉴定阶段。据介绍,目前收获的第一批种子来源于2000个植株、1万个单穗,每个植株收获的种子会被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来继续种植,第二类用来进行广泛的基因及性状鉴定,第三类将作为种子备份进行长期保存。同时,每株水稻都会有一个ID,方便科研人员对每一个样本进行连续的跟踪和鉴定,溯源追查。
    (摘编自李子吉《航天育种:一粒种子“上天入地”的奇妙旅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小正确的一项是
     

    A.钟扬以自己在高原多年的奋斗,改变了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不被世界了解的状况,并为保护植物做出巨大贡献。
    B.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这和他想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的毕生梦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C.航天器的载重容量决定了航天技术的发展。只有那些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才有可能被带人太空进行试验。
    D.搭载嫦娥五号的水稻种子已完成部分阶段的种植实验,这些实验获得的种子将会分为不同类型进入下一阶段的实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不应该只从当前的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待种子采集活动,而应该站在国家和人类需要的高度来审视其意义。
    B.袁隆平在国外遗传学家理论的影响下,找准了研究的方向,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大门,并为之奋斗终生。
    C.航天育种需要综合辐射、宇航、育种等学科知识方能完成,它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种子发生基因变异。
    D.航天育种研究工作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在人空环境完成的,而是在种子“落地”后的地面完成的。
    (3)下列选项,例子最适合体现材料一中画线句子意思的一项是
     

    A.“敦煌女儿”樊锦诗将自己大半辈子的光阴奉献给大漠上的敦煌石窟。
    B.路炳辉教授一心上好思政课,引领教研室教师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模式。
    C.年过古稀的冯骥才奔止于古村落间,被称为“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
    D.华为公司而对不利的国际环境,公司上下一心彰显了团队的凝聚力。
    (4)材料三详细介绍了种子“上天入地”的过程,请分别概括两个阶段不同的工作重点。
    (5)两位种子专家在科研上取得优异成就,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组卷:1引用:5难度:0.6

(二)现代义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机舱里的钟声
    [英国]希区柯克
          从明尼苏达州杜鲁门城飞往华盛顿的班机上,坐在我旁边靠窗座上的那个大高个,看着手腕上的表说:“七点十分,托尼,我们已飞一半路了,假如我逃亡海外的话,他们会认为我不回来了。”
    “山姆,你不是在逃亡。”我说。
          他微微一笑:“对,我不是在逃亡。”
          就从那时起,头顶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
          山姆的两眼瞪大,他长期处于恐怖中,一听到这滴答声,立即目瞪口呆,一只手紧紧抓住座位间的扶手。
          我明白他恐怖的原因,这是定时炸弹定时装置的声音。
          他惊恐地望着我,好像我能保护他。
          我十分镇静地站起来。我看到山姆头顶行李架上的公文包。它不是山姆的,他的皮包正在身旁,印有名字缩写。
          滴答声来自那个没有记号的皮包。它的声音像打鼓,每一声似乎都要毁掉我的生命及飞机上其他四十几个无辜的生命。
          我看看那只公文包,没敢碰它,没错,是定时装置,但谁能说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装置?也许把它取下就会爆炸。
          一分钟过去了,山姆问:“找到没有?”
          我无言以对。一个小男孩在山姆前面的座位中十分不安地说:“妈妈,我听到时钟声。”
          一位空中小姐端着盘子走过来,停在我座位旁边的走道上,侧耳倾听。“那是你的吗?”她的微笑是牵强的,“我想里面是一只钟吧?”
    “那不是我的。”我贴近她耳朵轻轻说,“小姐,它可能是一只炸弹,坐在窗边的是山姆。”
          她听了我的话急忙走向驾驶舱。山姆看了看我。一会从麦克风里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我是机长,十七号座位上头那个没标签的皮包,不论是谁的,请声明……”
          那滴答声在我耳边如打鼓般响。乘客的脸全转向我们。机舱内有谈话声,但没人承认那只公文包。
          山姆的额头上出现了豆大的汗珠,说:“该死,它什么时候爆炸?”
          机长出来了,非常镇静,不动声色。他瞧瞧公文包,注意地听听,通道那头有位男士站起来和他说话。“请坐下。”机长说。
          突然有人说:“炸弹!”
          乘客都站起来,向前舱后舱乱跑。
          纷乱中,我迅速告诉机长:“我叫托尼,私人侦探,我正带这位山姆到华盛顿去作证,假如他能证明塔克兄弟帮在中西部的所作所为的话,就会消灭一个犯罪集团。”
    “我们可以把它丢出门外。”机长说。
    “那机舱能保持正常压力吗?”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谁也不知道它是怎样的装置,改变压力可能会引发炸弹爆炸。”
          机长点点头,抬高声音大叫:“诸位请各归原座,假如我们能紧急降落……”他头一次表现出惊慌,“天哪,等一等。”他看看手表,“七点十九分。”自从滴答声开始,已过去九分钟。
    “我们需要的是四千米的跑道。在新阿巴尼附近有个小机场……”
          他向驾驶舱冲去。几秒钟后,我们系上安全带,飞机准备紧急降落。
          庞大的飞机俯冲着滑翔,发出很大声响。
          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我看到一个风向塔,两个小小的孤寂的棚子,三辆闪闪发亮的汽车等在跑道边。
          那三辆黑色汽车在等什么?
          我觉得面部肌肉僵硬,傻兮兮地冲山姆笑着。他皱着眉看着我,同时抹抹额头的汗水。
          我越过他的头,伸手取下那只公文包,他吃了一惊,几乎从座位上跳起来。
          我抉着公文包来到驾驶舱。
          副驾驶在驾驶飞机,机长看看我和公文包:“你疯了吗?”
    “我差点成了傻子。”
          飞机正在滑落。
    “马上飞离机场。”我说。
          那住副驾驶不理我。
          此刻我做了唯一能使他们听话的事,举起手中的公文包,要把它砸在机舱壁上。
          机长伸手抓我,但没抓住。我打开公文包,里面有一只静悄悄的小钟,还有一只噪音很大的钟,小钟牵动大钟,七点十分开始作响,就是那样,没有炸弹。
    “他们知道你们的一贯作风,”我说,“他们估计你们不敢去动那枚定时炸弹,假如你们听见它在七点十分开始响的话,你们就会在这里降落,那三辆汽车在这荒凉的机场停着,是在等候山姆。”我说,“现在请你们通知警察逮捕他们。”
          山姆按照规定的时间抵达华盛顿,并且由于他的作证,警方破获了一个犯罪集团。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托尼要护送证人山姆到华盛顿作证,但旅途并不顺利,在托尼和机组成员的恰当处理下,总算有惊无险,将证人安全送达华盛顿。
    B.空中小姐侧耳倾听后“微笑是牵强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能说明“滴答”的钟声已经引起了机舱内其他人的注意和不安。
    C.托尼为了使机长和副驾驶听从自己的要求飞离机场,作势要将公文包砸在机舱壁上,因为机长这时还不知道包里是没有炸弹的。
    D.本义中的机长虽然着墨不算很多,但他对整个事件的处理都显得有条不紊,自始至终都保持冷静果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人物描写细致生动,作者从语言、动作、神态等角度对侦探托尼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使这一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的。
    B.小说中有多处细节描写,如“他吃了一惊,几乎从座位上跳起来”刻画了山姆的恐惧心理,营造出紧张的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小说为故事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开篇首句“从明尼苏达州杜鲁门城飞往华盛顿的班机上”,正是接下来的情节发生的主要场所。
    D小说善丁用场景表现主题,义中当有人喊出“炸弹”时,乘客们开始陷入混乱。这一场景,充分体现了小说谣言可畏这一主题思想。
    (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
    (4)“钟”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组卷:1引用:1难度:0.5

一、2(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①       。写文学短评,有利于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写文学短评,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比如杜甫《登高》中蕴含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之情,白居易《琵琶行》对音乐的传神描写,②       
          写文学短评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们的思考,值得评论的点很多。写短评时要能够聚焦,如果面面俱到,很容易失之浮泛。注意选择小的切入口,可以关注一些细节。
          写文学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要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③        ,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1)下列句子巾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同志们,出现问题时,我们一定会考虑到大家的利益。
    B.你这么不讲理,让我们怎么办?
    C.张校长叮嘱同学们:“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D.我们必须融入到时代的发展之中。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组卷:1引用:6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尼采曾说,“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而目光所及之处就是监狱的围墙”。
          杉本博司则在《直到长出青苔》中有过比喻:“这一生依靠着倒映于视网膜上映出的虚像,人类不断地测量着世界和自己的距离。”
          青年人观照世界,拓展视野,难免有局限,需要在探索世界中突破自我,去拥抱更广大的舞台和更光明的愿景。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9引用:6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