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南片区十八校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6 18:0:2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ㅤㅤ翻开历史长卷,无数自强不息的身影浮现于眼前。“但愿人长久,①
     
    ⁠”是苏轼仕途失意、思念家人时的豁达;“②
     
    ⁠,醒能述以文者”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与民同乐的潇洒;“③
     
    ⁠,④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面对困境时的豪情;“⑤
     
    ⁠,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给予友人最真挚的谢意与共勉;“⑦
     
    ⁠,⑧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不辞衰老、毅然忠君的决心;“⑨
     
    ⁠,⑩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ㅤㅤ日月其迈,岁律更新,一岁一期,盛世欢喜。《2023中国诗词大会》
     
    ,本季节目通过创新化、主题化设置,将经典古诗词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通过品生活之美、寻文化基因、赞时代欢喜,使中华经典古诗词绽放出新时代风采。
    ㅤㅤ本季节目全新提①⁠(liàn)十大主题热词:“欢喜、寻味、燃、寒暑、先生、本来、心动、天下、十年、远方”,绽放穿越寒冬的温暖诗意,讲述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与_______,演②⁠(yì)中华悠远的文脉。“画中有诗”环节,特别强调生活中的诗意应用,帆布包、四面灯、餐垫等生活用品,成了展示诗词的灵巧画布。沉浸式出题打破“考试场”,新意③⁠(pín)出,让人_______,在故事化场景中与诗人、诗词直接对话。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如约而至 希望 目不暇接
    B.接踵而至 展望 身临其境
    C.如约而至 展望 身临其境
    D.接踵而至 希望 目不暇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品生活之美、寻文化基因、赞时代欢喜,使中华经典古诗词绽放出新时代风采。
    B.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赞时代欢喜,使中华经典古诗词绽放出新时代风采。
    C.通过品生活之美、寻文化基因、赞时代欢喜,中华经典古诗词绽放出新时代风采。
    D.通过寻文化基因、赞时代欢喜、品生活之美,中华经典古诗词绽放出新时代风采。

    组卷:6引用:4难度:0.5
  • 3.下面是围绕“文学与现实”的话题展开的读书交流会对话。请你积极参与,从《艾青诗选》《水浒传》中任意选择一部作品进行发言。
    文文:我在网上听文学讲座,主讲老师说“文学是生活的模仿”……
    雅雅:我曾听老师说过,“文学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我:关于这个话题,我可以举具体作品来谈谈我的看法。

    组卷:19引用:4难度:0.5

二、阅读。(65分)

  •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2年虎年除夕,创作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的舞蹈史诗《只此青绿》成为整台春晚节目的爆点,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人们看到中国传统美学的现象级“出圈”。对此,记者在晚会结束后进行了线上采访。
          业内人士: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已经提供了相当成熟的艺术母本,其设色之精妙、构图之磅礴、意蕴之丰厚,本身就是极大的审美享受。《只此青绿》对图画意境几乎进行了一比一再现。
          资深观众:看完节目居然老泪纵横,原来最能打动内心的还是传统文化。苍劲厚重的古琴和刚柔并济的舞蹈把《千里江山图》演绎得淋漓尽致,仿佛回到九百多年前,见到十八岁的王希孟正在奋笔创作。
          主演孟庆旸:这个舞蹈不再是女人的柔美,更多看到的是大气磅礴的一种东西,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一种岁月,一种大气,也是代表我们文化自信的一面。
    【材料二】
          自2021年8月国家大剧院首次“展卷”以来,《只此青绿》在16个城市演出50余场,近6万名观众走进剧场。《只此青绿》在线上各大平台的数据如下表:
    抖音阅读量 5840万
    微博话题 7500万
    豆瓣评分 9.1分
    网络平台曝光 2.47亿
    【材料三】
          近年来,舞剧演出市场呈现蓬勃态势,经典舞段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带动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在中国当下舞剧创作中,对历史文物题材偏好经久不衰。中国舞剧跨越艺术类型,从国画、文物、诗词等其他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灵感。如《只此青绿》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诸多舞段,表现“身体的诗意”,将名画《千里江山图》的意象万千生动呈现于舞台。当下舞剧创作上越来越注重“当代感”,注重舞台审美与当代人的接轨。如《永不消逝的电波》和《五星出东方》两部作品的叙事节奏、舞蹈节奏都很快,与当下人的生活节奏、心理节奏是能共振的,而快节奏的舞台让观众觉得更有看头。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中国舞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未停止。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在2022年春晚节目中,人们首次看到中国传统美学的现象级“出圈”。
    B.最能打动我们中国人内心的还是传统文化,我们中国人要有文化自信。
    C.《只此青绿》自首演以来,在线上各大平台引起的关注度远远超过现场。
    D.历史文物题材是中国当下舞剧创作中经久不衰的题材,备受剧作家青睐。
    (2)《只此青绿》能够“出圈”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一、二简要概括。
    (3)材料三中“中国舞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未停止”,这种创造性、创新性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举例分析。

    组卷:23引用:8难度:0.3

三、作文。(60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ㅤㅤ“变”是一个神奇的词,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流动慢慢变化的过程。有些变化,让人无奈;有些变化,让人感动;有些变化,让人憧憬……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付出的努力,让我们离梦想更近了……点点变化积攒起来,才有了现在的不同!
    ㅤㅤ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围绕“变”这个话题,以《我的变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讲这些年你所发生的变化。
    ㅤㅤ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组卷:2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