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5/13 8:0:8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推动优秀中华美育传统创新发展。
          首先,要系统挖掘整理中华传统之美,并使之融入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形成一种追求审美素养和艺术品位的新时代生活美学观。一种文化的生命力来自这种文化适应时代变化所能赋予人们面对新生活的智慧和力量。已历时近三年、且我们仍在经历着的这场疫情,不同程度地冲击到全人类的生产生活,对享受到自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来“时空压缩”般快速发展的中国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年代和这样一种价值观在疫情影响下显然将成为历史。尽管自鸦片战争以来由列强入侵而带来的民族耻感与痛感和复兴民族的紧迫感,仍萦绕在人们心头,但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智慧与生活美学观,重新审视我们的内心和我们的时代,开启一种内向的精神生活而不是单纯外向的狭隘功利化和简单娱乐化的生命状态,以化解无济于事的潜意识里的急躁情绪和深层次的焦虑心态,显然是十分必要的。近期人们对中小学教材中不美和不雅的插画形象的质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个时代对民族审美素养整体性提升的迫切需求,感受到强大起来的新时代的中国人对建构一种审美的世界观、艺术的人生观的强烈渴望。
          其次,在艺术之美、器物之美、礼俗之美的再发现、再创造与再运用的过程中,要注重融入新科技元素并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使之返本开新,给人以全新的审美体验。在这方面,文化艺术传媒等领域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比如2022年“立春”之日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之美让世人为之惊艳。曾经作为农耕文明产物的农事时间指南,早已化为凝聚着千秋万代中国人晴耕雨读、诗书传家的生活情结和天地情怀的岁时礼俗。开幕式以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的黄河之水、中式门窗、冰凌雪花等充满诗情画意的审美意象,瞬间唤起作为中国人的深层文化记忆和乡愁情感。
          再次,要继续深入民间,积极拓展不同地域、不同种类文化艺术的交流,使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艺术人文之美在“美美与共”的融汇激荡中焕发新时代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如果说,中华传统美育注重“教化”,中国现代美育强调“启蒙”,那新时代中国美育显然需要侧重“服务”,这也正是中华美育传统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处。所以,新时代美育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要深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深入波澜壮阔的时代现场,深度调研考察各地各民族的民间文化艺术和手工技艺诸如民歌、童谣、剪纸、年画、面花、刺绣、木雕、竹编等,以及诸如布里亚特蒙古族婚礼、广西壮族三月三歌会、潮汕地区“出花园”成人礼等各种民间礼俗,通过各级各类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申报与展示等活动,为传承优秀传统民间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而提供政策、资金、平台等必要的保障与服务。尤其是在乡村振兴中,相关人员应当注重对各地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整理,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有历史的续接,有文化的根脉。
          最后,要大力倡导面向人人的“大美育”理念,使人人都养成美育的自觉性,从而推动全社会的美育共识与合力。美育的普及性,要求人人都要有美育的意识与责任,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作为美的“接受者”获得美的享受,但也要努力成为美的“授予者”进行美的创造。20世纪80年代,美学家王朝闻指出:“我自己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美育的接受者;深感接受美育的自愿性、自觉性和自主性的重要。好比供欣赏的艺术不能强迫观众受感动那样,脱离美育接受者对美育的需要不可能产生美育的实效。”可见,无论是对于美育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而言,还是对于从事任何职业的普通人来说,首先,要拥有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打开一颗能够感受美的心灵。其次,人人都应该成为美的创造者,从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精美工艺产品的制作到所有生产生活中一切的劳动创造,都应具有美育的意义。
          倘若能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坚信,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中华民族一定会带着东方之美的风雅走向复兴。
    (摘编自宋修见《以优秀中华美育传统激活中国文化生命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价值观是一种单纯外向的狭隘功利化和简单娱乐化的生命状态,会给人带来深层次的焦虑。
    B.要系统挖掘整理艺术、器物、礼俗等中华传统之美,在再发现、再创造与再运用的过程中要注重融入新科技元素。
    C.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的黄河之水等审美意象,凝聚着中国人晴耕雨读、诗书传家的生活情结。
    D.美育的普及性,只要求美育工作者要有美育的意识与责任,也就是说美育工作者要拥有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要成为美的创造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四个方面具体论述推动中华美育传统创新发展的策略,彼此之间构成并列关系。
    B.文章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例,目的是说明挖掘传统之美要注重融入新科技元素。
    C.第五段运用引用和对比论证,是为了论证人人都要成为美的“授予者”进行美的创造。
    D.文章按照“提出论点——正面论证——总结全文”的论证思路逐步展开论述,结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期人们对中小学教材中不美和不雅的插画形象的质疑,折射出新时代的中国人已走向强大,渴望建构一种审美的世界观和艺术的人生观。
    B.新时代中国美育侧重“服务”,新时代美育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通过各级各类活动的开展,可以提供政策、资金、平台等必要的保障。
    C.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有助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快速推进中有历史的续接,有文化的根脉,从而焕发出生命力。
    D.如果中国人中的绝大多数都具有“大美育”理念,并有现代高科技与融媒体的“加持”,中华民族就一定会带着东方之美的风雅走向复兴。

    组卷:6引用:5难度:0.5
  • 2.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来自腾讯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在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中,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总金额排名第三位,达107亿元,仅次于计算机视觉图象和自然语音处理领域。有分析认为,由于我国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仅有31家左右,却拥有排名第三的融资额,意味着投资者十分看好这一领域。然而,实现人工智能与交通的深度融合仍然存在难点。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核心场景,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城市整体交通运营的综合性问题,包括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规划、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在这些相关领域都取得突破尚需时日。
    (节选自林英《人工智能改变传统驾驶智慧交通离我们还有多远?》)
          材料二: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全球职场社交平台Linkedln(领英)发布的《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显示,中国数字人才储备表现出明显的“南强北弱”,同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技术+管理”人才一将难求。从职能角度而言,目前中国85%以上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产品研发类,而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职能的人才加起来只有不到5%.虽然当前网络上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闻和信息铺天盖地,但从数字人才的分析来看,大数据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相关职能的数字人才存在较大缺口,新兴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滞后和不足。
    (节选自林英《我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
          材料三:
          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虚实的利器。诚然,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取得技术突破。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提供动力,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更多地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即使是代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阿尔法狗项目,也在升级技术,瞄准新材料开发等更多重要的现实应用。
          人工智能将与互联网一样,融入各行各业中,它的发展潜力正是在于将来各行各业深度应用的前景,全球科技巨头对这一趋势的判断高度一致。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
    (节选自赵展慧《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利器》)
          材料四:
          随着一款款功能“破冰”和应用落地,随着人工智能在认知和决策层面能力的不断提升,最终,人工智能产品将形成一套集成解决方案。来自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当人工智能与其它互补性技术(如机器人)结合时,可生成多种集成解决方案,如自动驾驶、机器人手术,以及能够对刺激作出响应的家用机器人等。
    新技术总带来新的担忧和挑战。一份由第三方机构发布的《人工智能影响力报告》显示,目前用户最为关注的三个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话题分别是: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取代,AI发展带来的危害,以及AI发展带来的法律、道德问题。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快速成长,但真正与人类社会良性互动,还要解决诸如规范、监管、安全、伦理等诸多问题。
    (节选自陈静、秦海波《必须正确地使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失控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总金额排名第三位意味着投资者十分看好这一领域,但实现人工智能与交通的深度融合仍任重道远。
    B.中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技术十管理”人才一将难求的现实,表明中国数字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应加大力度培养这类人才。
    C.鉴别人工智能的真伪虚实是看它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挖应用、提升其通用性是中国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最佳途径和不二法门。
    D.自动驾驶、机器人手术等将是人工智能与其它互补性技术结合而生成的集成解决方案的产物,但新的技术总会给人类带来新的担忧和挑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用具体数字显示出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和领域分布不平衡,这将严重制约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
    B.材料三从我国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和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建议,指明了发展方向。
    C.材料四中指出目前用户最为关注的三个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话题,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严重障碍,应尽快解决。
    D.四则材料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和国人的担忧,展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劣势。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应注意的问题。

    组卷:7引用:9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麦场
    萧红
          全个村庄在火中窒息。午间的太阳权威着一切了!
          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黏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城外这条长长的大道,被榆树打成荫片。走在大道中,像是走进一个荡动遮天的大伞。山羊却睡在荫中,白囊一样的肚皮起起落落。
          菜田里一个小孩慢慢地踱走。在草帽盖伏下,像是一棵大形菌类。捕蝴蝶吗?捉蚱虫吗?小孩在正午的太阳下。
          很短时间以内,跌脚的农夫也出现在菜田里。一片白菜的颜色有些相近山羊的颜色。跌脚的农夫早已看清是自己的孩子了,他远远地完全用喉音在问着:“罗圈腿,唉呀!……不能找到?”
          这个孩子的名字十分象征着他。他说:“没有。”
          菜田的边道,小小的地盘,绣着野菜。经过这条短道,前面就是二里半的房窝。土屋周围,树条编做成墙,杨树一半荫影洒落到院中,麻面婆在荫影中洗濯衣裳。正午田圃间只留着寂静,惟有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的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荫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
          汗水在麻面婆的脸上,如珠如豆,渐渐侵着每个麻痕而下流。她的身子向前连续伏动,汗流到嘴了,她舐尝一点盐的味,汗流到眼睛的时候,那是非常辣,她急切用湿手揩拭一下,但仍不停地洗濯。她的眼睛好像哭过一样,揉擦出脏污可笑的圈子,若远看一点,那正合乎戏台上的丑角;眼睛大得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
          裤子在盆中大概还没有洗完,可是搭到篱墙上了!也许已经洗完?麻面婆做事是一件跟紧一件,有必要时,她放下一件又去做别的。
          邻屋的烟筒,浓烟冲出,被风吹散着,布满全院。烟迷着她的眼睛了!她知道家人要回来吃饭,慌张着心弦,她用泥浆浸过的手去墙角拿茅草,她贴了满手的茅草,就那样,她烧饭,她的手从来不用清水洗过。她家的烟筒也走着烟了。
          “他妈的,给人家偷着走了吧?”
          麻面婆听着丈夫骂,她走出来凹着眼睛:“饭晚了吗?看你不回来,我就洗些个衣裳。”让麻面婆说话,就像让猪说话一样,也许她喉咙组织法和猪相同,她总是发着猪声。
          “唉呀!羊丢啦!我骂你那个傻老婆干什么?”
          听说羊丢,她去翻柴堆,她记得有一次羊是钻过柴堆。但,那是在冬天。她没有想一想,六月天气,只有和她一样傻的羊才要钻柴堆取暖。她翻着,她没有想。全头发洒着一些细草。她为着要作出一点奇迹,为着从这奇迹,今后要人看重她。表明她不傻,表明她的智慧是在必要的时节出现。于是像狗在柴堆上耍得疲乏了,手在扒着发间的草杆,她坐下来。她意外地感到自己的聪明不够用,她意外地对自己失望。
          过了一会邻人们在太阳底下四面出发,四面寻羊;麻面婆的饭锅冒气,但,她也跟在后面。
          黄色的,近黄色的,麦地只留下短短的根苗。远看来麦地使人悲伤。
          老王婆在门前草场上休息。“麦子打得怎样啦?我的羊丢了!”二里半青色的面孔为了丢羊更青色了!
          咩……咩……羊叫,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
          林荫一排砖车经过,车夫们哗闹着。山羊的午睡醒转过来,它迷茫着用犄角在周身剔毛。山羊寂寞着,山羊完成了它的午睡,完成了它的树皮餐,而归家去了。
          咩……咩,羊叫,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二里半比别人叫出更大声,那不像羊叫,像是一条牛了!
          最后,二里半和地邻动打,那样,他的帽子,像断了线的风筝,飘摇着下降,从他头上飘摇到远处。
          “你踏碎了俺的白菜!——你……你……”那个红脸长人,像是魔王一样,二里半被打得眼睛晕花起来,他去抽拔身边的一棵小树;小树无由的被害了,那家的女人出来,送出一支搅酱缸的耙子,耙子滴着酱。他看见耙子来了,拔着一棵小树跑回家去,草帽是那般孤独的丢在井边,草帽他不知戴了多少年头。
          二里半骂着妻子:“混蛋,谁吃你的焦饭!”他的面孔和马脸一样长。
          麻面婆惊惶着,她知道山羊一定没能寻到。过了一会,她到饭盆那里哭了!“我的……羊,我一天一天喂喂……大的,我抚摸着长起来的!”麻面婆的性情不会抱怨。她一遇到不快时,或是丈夫骂了她,或是邻人与她拌嘴,就连小孩子们扰烦她时,她都是像一摊蜡消融下来。她的性情不好反抗,不好争斗。她的心像永远贮藏着悲哀似的,她的心永远像一块衰弱的白棉。她哭抽着,任意走到外面把晒干的衣裳搭进来。但她绝对没有心思注意到羊。
          可是会旅行的山羊在草棚不断地搔痒,弄得板房的门扇快要掉落下来,门扇摔摆地响着。
          下午了,二里半仍在炕上坐着。
          “妈的,羊丢了就丢了吧!留着它不是好兆相。”
          但是妻子不晓得养羊会有什么不好的兆相,她说:“哼!那么白白地丢了?我一会去找,我想一定在高粱地里。”
          她朝向高粱地去了:蝴蝶和别的虫子热闹着,田地上有人工作了。她不和田上的妇女们搭话,经过留着根的麦地时,她像微点的爬虫在那里。阳光比正午钝了些,虫鸣渐多了;蝶飞渐多了!
    (节选自萧红《生死场》,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太阳始,以太阳终。太阳的“权威”富有象征意味,代表着凌驾于生命之上的强大而可畏的力量。
    B.小说在叙事中不时穿插描写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树木、庄稼、动物等自然景物,为作品增添了抒情的气质和诗意。
    C.小说描写麻面婆洗衣服、做饭和翻柴堆找羊的情景时,通过外貌、动作和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底层妇女的不幸生活。
    D.小说以全知视角叙写了二里半一家丢羊寻羊的故事,透过这一生活侧面,真实生动地呈现出人们在贫瘠落后的时代里苦难的生命状态。
    (2)《生死场》讲述的是发生在二十世纪20至30年代东北农村的故事,“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节选部分常以“猪”“狗”“爬虫”等形容麻面婆,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麻面婆的形象特点。
    (3)有人评价“萧红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她能够构建出一种奇特的阅读景观,美与平静,痛与折腾,形成鲜明对照”。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组卷:5引用:1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20分)

  • 9.阅读下面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核心信息(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30字)。
    (《中国青年报》2022年3月28日王磊、王海涵)近日,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古生物学家饭岛正也博士和刘俊教授在对馆藏于广东新会博物馆和顺德博物馆的鳄鱼标本进行研究时,发现了史前鳄鱼的新物种。这一研究不仅解决了分子生物学家和形态学家对鳄鱼分类的争议,也为人类活动导致史前鳄鱼的绝灭提供了有力证据。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生物科学》。
          我国岭南地区,曾经生活过一些巨型的史前鳄鱼。这些鳄鱼体长超过6米,是当时生态环境中的顶级捕食者。公元9世纪,岭南韩江流域曾经存在“鳄患”。据史料记载,唐代大文豪韩愈被贬潮州时曾试图警告鳄鱼,将猪羊投入恶溪(今韩江)命鳄离去,否则定将诛戮不赦,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散文《鳄鱼文》。此次发现的史前鳄鱼新物种,和《鳄鱼文》中描述的“四处侵扰为害”的主角属于同一物种。于是,科研人员以韩愈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新物种:中华韩愈鳄。

    组卷:7引用:7难度:0.7

四、写作(共一题,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正加快探索人才自主培养的新路,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人才之基。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