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安庆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孙犁和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一样,也要在写作中直接或间接地回应中国语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他做了许多富于启示性的工作,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一切从事写作的人,在语言上要做到这三面功夫:重视人民生活的语言,以它为源泉,为文学语言的主体;吸收中国旧白话文学上的和今天生活不隔绝的语言;从好的翻译学习一些人民能接受的外国进步的语法、新字。”这是孙犁式的融会贯通、雅俗兼顾。所以,一方面,婉约蕴藉、诗化语言是孙犁作品的重要特征,如研究者指出的“《白洋淀纪事》里的故事是诗的小说,小说的诗”;另一方面,口语和诗意并存、生活气息和抒情性并存,他的作品没有因为诗情画意而脱离笔下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
虽然研究孙犁作品的人,都视语言为重要问题,但孙犁却说,语言问题并不是顶重要的,诚意才是。他在《谈修辞》中说:“通常一谈到修辞,就是合乎语法,语言简洁、漂亮、多变化等等,其实不得要领。修辞的目的,是为了立诚,立诚然后辞修。这是语言文字的静证法。”在孙犁看来,不讲“立诚”只讲语言,是偏废。文学就像明镜和清泉,不能矫饰,“从事文学工作,欲求语言文字感人,必先从诚意做起”。孙犁作品能够立得住,首先在于他的写作是诚恳的、无藻饰的,贯注着创作者的真情实感。
风格从来不是单纯形式的问题,它和作家的思想、作家的生活实践密切相连。孙华语言风格从青年时期的“清荷”走到晚年时期的“淡莉”,这和他的人生经历分不开。晚年孙犁对人生的通达,化作文字上的老辣,亦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语言风格和审美特色,不仅成就了孙犁作品的有嚼头、耐读耐琢磨的特点,也使孙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上世纪 50年代,刘绍棠、韩映山、从维熙、房树民等人学习孙犁,专写农村人物,注重优美抒情,让“荷花淀派”声誉鹊起,使其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上世纪80年代初期,铁凝、莫言、贾平凹等写作者初涉文坛,也都受到孙犁的影响。正如铁凝在《怀念孙犁先生》中所说:“引我去探究文学的本质,去领悟小说审美层面的魅力,去琢磨语言的千锤百炼之后所呈现的润泽、力量和奇异神采的,是孙犁和他的小说。”
孙犁在文学上寄托了自己的真诚追求,“小说是美育的一种”“文学必须取信于当时方能传信于后世”。他是这样思索的,也是这样实践的。光阴流转,社会变迁,孙犁的作品价值和文学魅力长久地吸引人们去回味发掘。把目光投向人民生活的深处,写出更多像白洋淀一样的大地故事,展现时代新人的美与风采,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学的文脉,这是我们对前辈作家最好的纪念。
(摘编自刘卫东《把目光投向人民生活的深处》)材料二:
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和艺术旗帜。孙犁的小说和散文都极大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关于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概念的提出,最早的代表论文是艾菲《论“荷花淀派”的艺术变迁》。大家对这一流派的真实存在表达了大致相同的看法,即“草色遥看近却无”。大家的共识是中国文坛需要这个流派,这从一个侧面肯定、强化了孙犁风格的文学史意义。袁振声《论孙犁小说的抒情艺术》一文,在“诗的小说”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孙犁小说的抒情性特点,将这种抒情性归结为:情真意切、情思细腻和情趣浓厚;在情与景的结合上追求一种绘画美,在情与理的结合上追求一种理趣美。
孙犁一直以小说、散文并重。进入新时期以来,孙犁以写散文为主,先后出版了《晚华集》《秀露袋》等,以其内容的丰富和文体的多样,对当时的散文观念形成了冲击,博得评论界的高度关注。事实上,《晓华集》既保持了原有的清新明丽、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又有了新的探索和突破。孙华的散文所显示的是一种平易自然的美,朴素深沉的美,是一种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有着独特的色调和情韵:画面恬淡如水墨画,情真意切如抒情诗,语言清新如朝生秀露,思想浑厚如陈年纯酿。
苗雨时先生在《荷花淀派综论》中,结合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典型塑造的“景物一体”和优美洗练的话语形态等,高度概括荷花淀派的精髓——广泛地观察现实生活,了解和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带着希望改变世界的伟大理想;在作品中,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刻画、对典型人物的塑造,表现出对人的命运的终极关怀。孙犁及其荷花淀派的优秀作品,就具有这种穿越时空的高远精神境界和永恒艺术魅力。
(摘编自周纪鸿《孙犁和“荷花淀派”的永恒魅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犁主张写作要以人民的生活语言为主,适当吸收旧白话文学语言、外国语法新字。
B.孙犁反对单从语法等语言形式方面谈修辞,认为立诚然后辞修是语言文字的辩证法。
C.孙犁提出“荷花淀派”概念之后,研究界形成了中国文坛需要这个文学流派的共识。
D.孙犁是“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和艺术旗帜,其小说和散文极大影响着中国后代作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婉约蕴藉、诗化语言是孙犁作品重要特征,这是他体验生活而又挣脱生活的结果。
B.从青年时期“清荷”到晚年时期“淡菊”,孙犁语言风格变化与其生活经历相关。
C.散文《晚华集》与小说《白洋淀纪事》相比,艺术风格变为清新明丽、行云流水。
D.荷花淀派的高远精神境界和永恒艺术魅力,可以用对人的命运的终极关怀来概括。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孙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论据的一项是
A.上世纪50年代,刘绍棠、韩映山等学习孙犁,“荷花淀派”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流派。
B.上世纪80年代初期,铁凝、莫言、贾平凹等作家初涉文坛,他们都受到了孙犁的影响。
C.孙犁创作追求真诚,他认为小说是美育的一种,文学必须取倍于当时方能传信于后世。
D.进入新时期以来,孙犁散文以其内容丰富和文体多样,对当时的散文观念形成了冲击。
(4)结合材料一内容,概括孙犁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
(5)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组卷:6引用:1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第四十一个
(苏联)拉夫列尼约夫 一支红军残部从里海岸边向卡拉库姆沙漠撤退。一个女战士叫玛柳特卡,她是队伍里的神枪手,她的死亡簿上已经有四十个白匪军官了。这天,玛柳特卡发现一支骆驼队,政委叶秀可夫立即带着战士们追上去。哥萨克兵躲在骆驼后面开火,红军战士还击着。玛柳特卡举枪瞄准着一个中尉。一声枪响。“第四十一个”,玛柳特卡数着数。可中尉并没有被击中,他从骆驼后面举枪投降了。战士们从他身上搜出一份文件,得知他肩负着秘密使命。政委叶秀可夫决定把他押到司令部去。一路上,他由玛柳特卡君管。
这一天,他们终于到达了阿拉尔海,在岸边发现了一个吉尔吉斯人村落。战士们受到热情款待。吃完饭,马柳特卡马上把中尉用缰绳扣起来。此刻她内心沸腾,诗兴大发,一心想把经历的事写出来。她向吉斯人要了一张画报,又从行军案里取出半截铅笔,坐在火盆旁边,歪歪扭扭地写起诗来。中尉用那碧蓝的眼珠看着,惊讶地说:“你在写诗?”玛柳特卡恼火地答道,“你以为只有你会跳几下法国舞,我就得是个乡下傻瓜吗?”中尉表示她并不傻,只是觉得现在不是时候,要她读一段听听。玛柳特卡说,你听不懂,你血管里是贵族老爷的血,我写的是穷人。中尉说:“或许内容对我格格不入,可是人了解人总是可能的呀。”“好,就依你……”玛柳特卡开始给中尉读她写的诗。
政委急于把中尉解到司令部去。他决定派玛柳特卡和两名战士押着中尉,由海路出发。黄昏,他们上了船。小船沿着平坦的海岸飞驶。玛柳特卡望着碧蓝的海水,觉得海水蓝得沁人心脾。一抬头,她的目光与中尉的蓝眼睛相遇,不禁全身打了个寒噤:“我的妈呀!你的眼睛蓝得跟海水一样……”
然而不一会儿,乌云藏天,浪涛击岸。小船在海浪中颠簸,遇到风暴了!一个巨浪打折了椀杆,把两个战士卷下海去。玛柳特卡两手紧紧抓住船舷,中尉吓得直划十字。海咆哮着,浪头抛掷着小船,把小船冲向岸边。船系在岸上一块石头上,她一次又一次地对着茫茫大海呼喊着自己的战友。寂无回音,她伤心地哭了起来。中尉冻得直打哆嗦:“嘿,他妈的,真像小说里一样,鲁滨孙带着他的礼拜五。”这是一个四面临水的小岛。
第二天,玛柳特卡发现岸边的小船被冲大了。中尉也病倒了,蓝眼珠浑浊无神,脸颊烧得烫人,嘴里还喃喃地说着胡话。玛柳特卡悲痛地说:“他要死了,叫我怎么向叶秀可夫交代呀……我的蓝眼珠的傻小子呀。”玛柳特卡悉心照料了几天几夜,中尉终于醒来。他望着玛柳特卡憔悴的脸上那一双温柔的眼睛,感激地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她的臂弯,说:“谢谢你,亲爱的姑娘!”玛柳特卡说:“我又不是野兽,能眼看着一个人死吗?”她给他弄来吃的。中尉感动地说:“谢谢,玛柳特卡,我永远忘不了这件事。”
春天来了,蔚蓝的天空,海鸥在飞翔。玛柳特卡找到了一所渔民小房,房里有落下的大米和白面。他们搬进了小房,高兴地围着火炉说笑。中尉称玛柳特卡“礼拜五”,并给她讲起了鲁滨孙和礼拜五的故事。冯柳特卡入神地听着。中尉告诉她,战前他是大学生,研究语言学,家里有很多书……他感到身体虚弱,停下不说了,码柳特卡怜惜地摸了一下中尉的头发,他惊异地抬起蓝眼睛,看着她。这目光,煽起了玛柳特卡的少女柔情,他们紧紧拥抱了。
中尉本应是玛柳特卡死亡簿上的第四十一名,现在却成为她欢乐薄上的第一名。这天,他们躺在沙滩上,中尉感慨地说,没想到人生最美满的日子在这令人绝望的大海边度过。他希望永远留在这里,远离战争、流血、仇恨。他劝玛柳特卡跟他一起到高加索去,埋头读书。玛柳特卡激烈地反对着,两人争论起来。玛柳特卡扬起手,给他一记耳光。吵嘴过后,两人都赌气不说话,可是在这荒岛上能躲避到哪里去?中尉感到别扭,他向玛柳特卡道歉。他爱她,也恨她,她对自己的信仰无限忠诚,使他们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玛柳特卡也为他们的分歧难过,哭着说:“我为什么要爱上你呀?把我害苦了!我的心都折腾出来了。”
这天,两人又坐在沙滩上。中尉发现海面上出现了一只帆船。两人欣喜若狂,紧紧拥抱。他们挥舞着手臂,高声喊叫着。玛柳特卡让中尉回屋拿枪发信号。中尉连放三枪,发狂似地大叫起来:“我们的人!我们的人!乌拉!……先生们,快来呀,在这儿……”他把枪丢在沙滩上,跑入水中。玛柳特卡惊叫了一声,抓起步枪,声嘶力竭地喊:“站住!你这下流的白党,回来!”中尉沿着海岸在水中跑,跌倒又爬起。“站住!”玛柳特卡举枪瞄准。中尉仍在跑。“砰”地一枪,中尉中弹,他转身面对玛柳特卡,喃喃地叫了声“玛莎!”就倒下。玛柳特卡丢下手中的枪,朝中尉跑去。中尉躺在水里,玛柳特卡一下子跪到水里,把他的头紧紧搂在怀里,哭喊着:“蓝眼睛……我的蓝眼睛……”
海在咆哮,在狂吼,波涛汹涌,在一场激烈的搏斗中,互相冲击着……
(摘编自王庆年译《第四十一个》,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写的红军队伍追击驼队、俘虏白眼中尉的激烈战斗场景,既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又收获开门见山、先声夺人的表现效果。
B.玛柳特卡是一个优秀的红军女战士,她仇视白匪,对信仰无限忠诚;她善良多情,内心充满着人性光辉,其形象表现出人性的复杂性。
C.与一般的战争题材小说相比较,此小说构思特点鲜明,它在战斗叙事中穿插美好爱情生活的描写,情节在波澜不惊的叙述中走向高潮。
D.大海是作者反复描写的对象,它时而蔚蓝宁静,时而惊涛骇浪,这些描写既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真实背景,又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2)关于玛柳特卡与白匪中尉相处片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柳特卡看到白匪中尉病倒很悲痛,原因只是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政委交代的任务。
B.白匪中尉轻抚玛柳特卡臂弯这一细节,折射出他对这位女战士怜爱又感激的心理。
C.玛柳特卡与中尉搬进小屋后快乐谈笑,说明他们相处融洽并且产生彼此倾慕情愫。
D.描写白匪中尉与玛柳特卡深情拥抱情节,表现出超越阶级的幸福美好的纯粹爱情。
(3)小说以“第四十一个”为标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4)玛柳特卡射杀中尉的结局,虽出乎意料却又符合情理,请结合文本简要阐释。组卷:15引用:4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 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重排即染色体发生断裂并与其他染色体相连,构成新的染色体。科学研究认为,生物演化过程中发生的染色体重排是物种进化,而且个体水平上发生的染色体重排往往导致疾病的发生。人工实现染色体精准重排是研究上述现象背后分子机制的前摆。日前,我国科学家实现了① 。这一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染色体大规模重构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繁殖演化等的影响,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新突破。该研究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合作完成,相关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在线发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小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利用 CRISPR基因编辑工具,成功将最长的染色体1号和2号进行正反连接,以及将中等长度的5号和4号染色体进行首尾连接,然后通过将编辑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注射到卵母细胞的方式,② 。染色体精准重排技术为建立染色体重排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染色体重排导致的不孕不育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疾病的治疗方法,③ 。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依据上面的文字,给“基因编辑”下定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8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当代中国青年不乏堪当大任者。设计师、潜航员叶聪让大国重器“蛟龙号”落地;嫦娥团队中90后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玉兔号”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一群青年,成功在轨抢救“龙江二号”,并拍下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青年走在时代前列,完美诠释了什么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可当代青年并不全然如此。有些人以“躺平”“摸鱼”“划水”等为人生标签,佛系度日。近来,更有青年网红宣称自己的人生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如此排序,国家不见踪影,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上述当代中国青年的两极分化现象,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见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7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