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组成下列多聚体的单体的种类最多的是( )
组卷:469引用:59难度:0.8 -
2.下列关于T2噬菌体、农杆菌和酵母菌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0引用:4难度:0.6 -
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其寿命有120天左右,然后衰老凋亡,被吞噬细胞清除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7引用:6难度:0.7 -
4.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可用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乙醚)进行提取。它的抗疟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攻击疟原虫的生物膜结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38引用:3难度:0.8 -
5.如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的实验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一种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718引用:47难度:0.7 -
6.下列关于腺苷三磷酸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69引用:8难度:0.8 -
7.如图所示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主要由磷脂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28引用:7难度:0.6 -
8.图1为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流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种群乙在被河流分割后某时间段内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其中P年时种群乙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40%、30%,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分别增加1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3引用:2难度:0.6 -
9.如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3引用:4难度:0.5 -
10.将植株置于透明密闭容器内,测量容器中CO2的浓度变化情况。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处理30分钟,容器中CO2的浓度由2000ppm降低到180ppm。随后将整个装置置于相同温度的黑暗条件下30分钟,容器中CO2的浓度变为600pp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59引用:6难度:0.7
二、非选择题
-
2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回答下列有关水稻研究的问题:
(1)软米饭松软可口,软米水稻的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低。软米基因(Wxmq由蜡质基因(Wx)突变形成,两者互为
(2)水稻壳的颜色黄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用某纯合白颖稻壳品系与另一纯合黄颖稻壳品系进行杂交实验,F1全为黄颖,F1自交,F2中黄颖:白颖=9:7。科研人员将实验获得的F2中黄颖个体自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粳稻和籼稻间的杂种优势很早就被发现,但是粳、籼杂交种中存在部分不育的现象。水稻的部分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为探究其遗传学原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①实验一:粳稻品系甲与籼稻品系乙杂交,F1全部表现为部分不育;粳稻品系甲与广亲和品系丙杂交,F1全部表现为可育,将可育型F1与籼稻品系乙杂交,后代表现为部分不育:可育=1:1。研究人员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一个假设,认为水稻育性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推测当水稻基因组成中存在
②已知水稻的非糯性(M)和糯性(m)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研究人员继续进行了实验二和实验三。
实验二:将非糯性粳稻品系丁与糯性广亲和水稻品系已杂交,F1与非糯性籼稻品系戊杂交获得F2,结果发现F2中MM:Mm=1:1,且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部分不育,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请根据实验二的部分遗传图解分析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实验三:将品系戊与品系已杂交,F1再与品系丁杂交,所得F2中基因型为MM的个体也均表现为部分不育,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则说明品系戊与品系已杂交得到的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由以上实验二与实验三的结果推测控制水稻的育性的两对等位基因遗传组卷:45引用:3难度:0.5 -
30.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图所示),40℃温育30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组卷:610引用:4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