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 怀疑与学问》2023年同步练习卷(5)
发布:2024/10/5 6:0:3
一、选择题
-
1.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____的必须步骤,____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____,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____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组卷:336引用:13难度:0.8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50引用:2难度:0.5 -
3.下列不是课文《怀疑与学问》论点的一项是( )
组卷:31引用:2难度:0.8 -
4.下列有关课文《怀疑与学问》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82引用:2难度:0.8
二、基础知识
-
5.给加点的字注音。
(1)譬
(2)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组卷:35引用:4难度:0.9
四、解答题
-
1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怀疑与学问》最后一句话“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的理解。
组卷:6引用:2难度:0.5
五、现代文阅读
-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面相与品相
于文岗 ①人啊,露得最多的是这张脸,最爱遮掩的,也是这张脸。击剑运动员训练比赛,先得把脸罩起来。江洋大盗与窃贼,都爱扮成蒙面人,只露两眼。人害臊,不好意思,失态掩饰的也都是脸。
②可见,人在面孔这张脸之外还有一张脸,一张显露道德和觉悟、自尊和自律的脸。如此说来,人就有了两张脸,一张面孔的脸,一张德行的脸。面孔脸是爹妈给的,不可改变,他人不能说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脸是后天自修来的,可以改变,可予以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我称其为品相。
③若再谛视,发现人们对两张脸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曰“面相与品相并重”;二曰“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曰“为了面相,不惜品相”。以当今某些成年人的基本倾向而言,若说“重面相,轻品相”,至少不离大谱。
④个人愚见,第一、第二种情况都属可以理解,第三种若不危害社会不违法也管不着。但若就“重面相,轻品相”说道说道,该不算“狗拿耗子”。
⑤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主要就是品相。其实,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可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往更注重表层,不大关注“深度”。不信睁眼看看,没病也动刀,无恙也花钱,还有种种膜、霜、膏、素、水儿……投入的就是这张脸。可你若问问她(他)们在“深度美容”上投入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脸红。或许,这是个别,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
⑥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活剧不时上演。莫看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人五人六,照样脸拾掇得很光鲜,事做得很难看。他们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占便宜,不尽义务、只享权利。像某些人,洋溢着满满的优越感,啥事都一“抢”字。抢倒是抢到了,可脸却没有了。
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后来,曹丕在《与王朗书》中进一步阐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无疑,这里说的是人的品相,且是事关身后的品相。现今有句时语叫“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说脸决定了会否第一眼就喜欢这个人,才华决定了能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古言时语,何其一致!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1)试简要概括文章第⑦段的论点。
(2)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合适,为什么?
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拥有众多“粉丝”,拿着巨额片酬,却很少承担社会责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蹭热度,还弄出诈捐、逃税的丑闻。
(3)研读第⑤段,指出文段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4)揣摩第④段画线句子,品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效果。
该不算“狗拿耗子”。组卷:11引用:2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