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10/16 9:0:1

一、电极活性物质Cu4O(PO4)2的制备

  • 1.Cu4O(PO42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2Na3PO4+4CuSO4+2NH3•H2O═Cu4O(PO42↓+3Na2SO4+(NH42SO4+H2O。
    (1)上述反应涉及的元素中不属于元素周期表p区元素的是
     
    ,写出基态Cu2+的电子排布式
     

    (2)P、S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P
     
    S(填“>”、“<”或“=”),原因是
     

    (3)O的原子核外有
     
    种不同能量的电子,其氢化物沸点高于同族元素H2S的原因是
     

    (4)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产生蓝色沉淀,后又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Cu(NH34]SO4,加入乙醇后有深蓝色沉淀析出,关于该深蓝色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双选)
    A.该物质正离子的中心是Cu原子
    B.该配合物的配体数等于配位数
    C.外界离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D.乙醇的作用是将配合物转化为Cu(OH)2
    写出沉淀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5)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KCN,生成配合物[Cu(CN)4]2-,则1mol该配合物含有π键的数目为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6)晶体铜的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原子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乙所示,铜原子的配位数为
     
    ,已知铜原子半径为127.8pm,NA=6.02×1023mol-1,计算晶体铜的密度
     
    g•cm-3(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组卷:37引用:1难度:0.5

四、钴的配合物制取

  • 4.实验室以活性炭为催化剂,用CoCl2制取[Co(NH36]Cl3,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中的试剂是
     

    冷凝管作用是
     

    将0.1mol/LCoCl2、NH4Cl混合液在三颈烧瓶中混合,滴加浓氨水,溶液变为棕色。已知:①[Co(NH36]2+具有较强还原性;溶液呈棕色。②Ksp[Co(OH)2]=6×10-15
    (2)请计算常温下该混合液中Co2+开始沉淀的pH值(精确到0.01),列出必要过程。
     
    。NH4Cl的作用是
     

    (3)充分反应后缓慢滴加双氧水,水浴加热20min(该过程生成OH-)。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将反应后的混合液冷却后加入适量浓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得到[Co(NH36]Cl3晶体。已知[Co(NH36]Cl3可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难溶于乙醇。
    (4)请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加入浓盐酸的目的是
     

    (5)[Co(NH36]3+⇌Co3++6NH3K1
    NH
    +
    4
    ⇌NH3+H+K2判断K1
     
    (K26。(填“>”“<”或“=”)
    (6)洗涤[Co(NH36]Cl3时可用
     
    。(双选)
    A.蒸馏水
    B.冰水
    C.无水乙醇
    D.50%乙醇水溶液
    测定产品中配体NH3与外界Cl-的物质的量之比。实验如下:
    Ⅰ.蒸氨:取0.100g样品加入三颈烧瓶中,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充分加热,蒸出的气体全部通入V1mLc1mol/L的H2SO4中。
    Ⅱ.滴定:用c2mol/LNaOH溶液滴定①中溶液,消耗V2mLNaOH溶液。
    Ⅲ.沉淀:另取0.100g样品溶解,加入足量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恒重,得到沉淀m3g。(MAgCl=143.5g/mol)
    (7)滴定时选用的指示剂为
     

    (8)测得产品中配体NH3与外界Cl-的物质的量比值为
     
    。(用含c1、V1等数据的代数式表示)若测得n(NH3):n(Cl-)比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双选)
    A.蒸氨结束时,未用蒸馏水洗涤冷凝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H2SO4
    B.滴定步骤的NaOH溶液使用前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C.滴定步骤中盛放NaOH溶液的滴定管未用NaOH溶液润洗
    D.沉淀步骤中,沉淀未完全转移至漏斗中

    组卷:33引用:1难度:0.3

五、CO2的综合利用

  • 5.通过化学的方法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是一种理想的CO2减排途径。
    Ⅰ.利用酸性水溶液电解池在铂电极上捕集CO2制储氢物质HCOOH
    (1)CO2
     
    (填“氧化”或“还原”)为HCOOH,该铂电极为
     
    极。
    (2)写出该铂电极的电极方程式
     

    (3)当电路中转移3mol电子时,理论上可生成HCOOH
     
    g。
    Ⅱ.利用CO2制备CO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CO2和H2进行反应:CO2(g)+H2(g)⇌CO(g)+H2O(g)
    (4)下列事实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双选)
    A.体系内n(CO):n(H2O)=1:1
    B.体系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体系内各物质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体系内CO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5)在恒定温度与容积下,可以提高CO2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
     
    (双选)
    A.向反应容器中充入H2
    B.向反应容器中充入CO2
    C.添加更有效的催化剂
    D.利用合适试剂干燥混合气体
    (6)其他条件相同,在甲、乙、丙三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测得氢气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

    A.850℃下,该时间段内甲、乙、丙可能均达到平衡
    B.700℃下,甲对应的活化能最大
    C.一般催化剂既能降低活化能,又能降低过渡态的能量
    D.其它条件一定时,随着温度升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占比增大
    Ⅲ.利用CO2制备甲醇
    一定条件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和H2。涉及反应如下:
    主反应:CO2(g)+3H2(g)⇌CH3OH(g)+H2O(g)ΔH=−90.4kJ/mol
    副反应:CO2(g)+H2(g)⇌CO(g)+H2O(g)ΔH=+40.5kJ/mol

    (7)其他条件相同,不同压强下,平衡时CO2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压强P1
     
    P2(填“<”或“>”)。
    ②图2中温度高于T1时,两条曲线重叠的原因是:
     

    (8)实际工业生产中,需要在260℃、压强恒为4.0MPa的反应釜中进行上述反应。为确保反应的连续性,需向反应釜中以进气流量0.04mol/min、n(CO2):n(H2)=1:3,持续通入原料,同时控制出气流量。
    ①为了维持体系压强恒定,需控制出气流量小于进气流量,原因为:
     

    ②已知出气流量为0.03mol/min,单位时间CO2的转化率为60%,则流出气体中CO的百分含量为
     

    组卷:26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