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2021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下列对名著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35引用:3难度:0.8
二、名著阅读
-
2.这学期同学们读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年级组打算让每班出一期关于这部书的板报。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为本班确定一个板报主题,并参考以下目录,选取一个最能体现这个主题的内容,结合作品为同学们做简要介绍。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童年
同红色农民谈话
再谈马
去西安的慢车
在长沙的日子
苏区工业
“红小鬼”
汉代青铜
革命的前奏
“他们唱得太多了”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通过红色大门
国民革命时期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关于朱德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苏维埃运动
“真正的”红军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遭白匪追逐
红军的成长
彭德怀印象
路上的邂逅
造反者
第五篇
长征
为什么当红军
保安的生活
贺龙二三事
第五次围剿
游击战术
俄国的影响
红军旅伴
举国大迁移
红军战士的生活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第三篇
在保安
大渡河英雄
政治课
那个外国智囊
苏维埃掌权人物
过大草地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别了,红色中国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红色窑工徐海东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论抗日战争
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中国的阶级战争
兵变前奏
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死亡和捐税
四大马
总司令被逮
红军剧社
苏维埃社会
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蒋、张和共产党
货币解剖
“针锋相对”
人生五十始!
友谊地久天长?
红色的天际组卷:3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桀骜不驯的彝族从来没有被住在周围的汉人征服过、同化过,他们好几百年以来就一直占据着四川境内这片林深树密的荒山野岭……汉人军队经过他们境内很少有不遭到惨重损失或全部歼灭的。
红军怎样顺利通过彝族区?请简要概括。组卷:21引用:3难度:0.8 -
4.名著阅读,按要求填空。
《红星照耀中国》由组卷:21引用:2难度:0.8 -
5.名著阅读。
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正确?请作出判断并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然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组卷:26引用:3难度:0.6 -
6.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A.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南开大学是天津得到美国教会支持的一所大学。他在班上成绩优异,在南开的三年都靠奖学金维持。接着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全国爆发起义,产生了争取民主和社会改革的运动,最后是一九一九年的学生运动。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在天津关了一年监牢。
B.由于修筑川汉铁路而兴起了反对外国投资的运动。立宪成为广大人民的要求。皇帝的答复只是下旨设立一个咨政院。在我的学堂里,同学们越来越激动。为了发泄排满情绪,他们反对留辫子。我的一个朋友和我剪去了我们的辫子,但是,其他一些相约剪辫子的人,后来却不守信用。于是我的朋友和我就出其不意强剪他们的辫子,总共有十几个人成了我们剪刀下的牺牲品。就这样,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我从讥笑假洋鬼子的假辫子发展到主张全部取消辫子了。政治思想是怎样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啊!
(1)A段中的“他”是指①
(2)联系原著简答,A段中的“他”从监狱获释又有怎样的经历?B段中的“他”来到长沙求学后为什么会有剪自己和他人辫子的举动?
(3)从这两段选文中,你发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特点?组卷:23引用:3难度:0.7 -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关于毛泽东,我可以单独写一本书。我跟他谈了许多夜晚,谈到各种广泛的问题,我也从士兵和共产党员那里听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我同他谈话后写的访问记录就有大约两万字。他幼年和青年时代的情形,他怎样成为国民党和国民革命的一个领袖,为什么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红军怎样成长壮大起来,他统统告诉了我。他向我介绍了长征到西北的情形,并且写了一首关于长征的旧诗给我。他又告诉我许多其他著名的红军战士的故事,从朱德一直到那个把藏有苏维埃政府档案的两只铁质文件箱背在肩上走了长征全程的青年。
(1)上述选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其曾易名为《
(2)斯诺初次见到毛泽东,觉得毛泽东是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3)选段中提到了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实施的对农民具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什么?组卷:79引用:4难度:0.8 -
8.《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苏区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真相。作者斯诺曾这样高度评价红军:“我所见到的,我所听到的,都在告诉我,这是一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队伍。他们的存在,是世界的一个奇迹;他们的精神,是世界文明的一份财富。”请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组卷:126引用:6难度:0.7 -
9.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几位同学各写了一句荐读语,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212引用:5难度:0.8 -
10.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战士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多个战士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1)选段真实地描述了
(2)纪实作品也具有文学性,具体说说上面选段的文学性体现在哪里。(任选一处分析)组卷:39引用:6难度:0.8 -
11.下面是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两段文字,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他的名字叫起来很响亮,这个名字很贴切,因为这个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异巧合,在中文中的两个字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
在南方的这些年月里,他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不论如何估计他的胜败,必须承认,就战术的独创性、部队的机动性和作战的多样性而言,他再三证明自己胜过派来打他的任何一个将领,而且无疑建立了中国革命化军队在游击战中的不可轻侮的战斗力。他部下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牦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的,而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个人魅力,还有那鼓舞部下具有为一个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贰精神的罕见人品。至少我个人是不可能想象蒋介石、白崇禧、宁哲元或者中国任何其他一个国民党将领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保全一支军队的,更不用说还能够在这样的考验结束时真的做到卷土重来,发动一场大进攻,在敌军为了防止它突破而从从容容地构筑了好几个月的防线上,打入了一个楔子。我走马西北的时候,他在做的正是这样一件事。
(1)上述文字选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著的《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
(2)从上述文字中你读到了斯诺对他的评价是:
(3)从上述文字中你感受到斯诺对他的态度是组卷:34引用:3难度:0.7 -
12.根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回答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组卷:5引用:1难度:0.5 -
13.《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了众多的领袖人物和革命将领,请根据下面的概述写出人物名字。
①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组织了中国现代史上最有声有色的一次政变。
②他乐观、豁达、勇敢,富有侠义心肠,爱读书,有军事战略眼光,他在长期的游击战中总结经验,总结出了红色游击战术的原则。
③他勇敢无畏,爱护士兵,有感召力和影响力,他率领红二方面军在1935年最后从湖南苏区撤出时,所经受的苦难比红军主力更大。
④我于一八八六年生在四川仪陇县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我家是受苦的佃农。为着一家二十口的生活,我们租了二十亩田。组卷:66引用:3难度:0.6 -
14.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它比蒋介石在南京或上海发动的政变,或者共产党占据广州的情况,其流血和笨拙程度都不知要低多少。起事计划事先一点也没有泄露给敌方。到十二月十二日早晨六点钟,整个事件就已经结束了。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选文中所说的“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指的是什么事件?是谁发动的?
(2)联系原著,简述发动这一事件的原因。组卷:30引用:3难度:0.7 -
15.名著阅读
“剩余物资”--红军运输力所不及的物资--数量很大,就分配给当地穷人。红军在云南从有钱的火腿商那里没收了成千上万条火腿,农民们从好几里外赶来免费领一份,这是火腿史上的新鲜事儿。成吨的盐也是这样分配的。在贵州从地主官僚那里没收了许多养鸭场,红军就顿顿吃鸭,一直吃到--用他们的话来说--“吃厌为止”。他们从江西带着大量南京的钞票、银洋和自己的国家银行的银块,一路上凡是遇到贫困地区就用这些货币为他们购买所需的物资。地契都已焚毁,捐税也取消了,还给贫农发了武装。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2)文中红军的“剩余物资”是怎样得来的?他们又是如何对待这些“剩余物资”的?组卷:26引用:5难度:0.9 -
16.下面是对几部名著的表述,根据你的积累,写出相应的内容。
人物或作品 名著表述或片段 (1)《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红星照耀中国》 (2) 《水浒传》 (3) (4)《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组卷:41引用:6难度:0.7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国共产党人是否真是一些饥饿的土匪而已?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疑惑,冒险进入“红色中国”。经过实地采访调查后,他得出结论:他们是不可征服的力量,是我在中国十年来所遇见的最优秀的男女。
支撑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回答。组卷:36引用:10难度:0.8 -
18.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A)“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B)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两个选段都出自美国记者
(2)(A)选段描述的是长征中的什么战役?为什么四川军队会有“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这样的嘀咕?
(3)(B)选段中所说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动机是什么?组卷:50引用:5难度:0.7
三、现代文阅读
-
54.阅读下面的名著节选,完成各。
彭德怀印象 我在八九两月访问前线的时候,一、二、四方面军统一指挥的工作还没有开始。一方面军有八个“师”当时驻守从宁夏的长城到甘肃的固原和平凉一线。一军团派出一支先遣部队向南向西移动,为当时领导二、四方面军从西康和四川北上,在甘肃南部突破南京部队纵深封锁的朱德开辟一条道路。预旺堡是位于宁夏东南部的一个古老的回民城池,现在成了一方面军司令部的驻地,我在这里找到了该军的参谋部和司令员彭德怀。
彭德怀的“赤匪”生涯是快十年前开始的,他当时在多妻的军省主席何键将军的国民党军队中领导了一次起义,彭德怀是行伍出身,先在湖南,后在南昌进过军校,毕业后,他因才能出众,迅获提升,一九二七年年方二十八岁就己任旅长,在湘军中以“自由派”军官著称,因为他办事真的同士兵委员会商量。
彭德怀当时在国民党左派中、在军队中、在湖南军校中的影响,使何键极为头痛。何键将军在一九二七年冬天开始大举清洗他军队中的左派分子,发动了有名的湖南“农民大屠杀”,把成千上万的激进农民和工人当作共产党惨杀,但是因为彭德怀深孚众望,他不敢贸然下手。这一迟疑,给他带来了很大损失。一九二八年七月彭德怀以他自己的著名第一团为核心,联合二、三团部分官兵和军校学生,举行平江起义,又同起义的农民会合,成立了湖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1)这段文字选自《
(2)结合选文及原著,分析彭德怀的人物形象。
(3)根据原著内容,简要分析彭德怀投奔红军的原因。
(4)根据原著内容,请列举出与彭德怀有关的两件事。组卷:29引用:3难度:0.6 -
55.现代文阅读。
①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如果当初红军渡河失败,就很可能遭到歼灭了。这种命运,历史上是有先例的。在遥远的大渡河两岸,三国的英豪和后来的许多战士都曾遭到失败,也就是在这个峡谷之中,太平天国的残部,翼王石达开领导的十万大军,在十九世纪遭到名将曾国藩统领的清朝军队的包围,全军覆没。蒋介石总司令现在向他的四川的盟友地方军阀刘湘和刘文辉,向进行追击的政府军将领发出电报,要他们重演一次太平天国的历史。红军在这里必然覆灭无疑。
②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样都是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③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抵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进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进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④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面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⑤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唿:“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惶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⑥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不久,在安顺场过了河的一师红军也出现了,对残余的敌军阵地展开侧翼进攻,这样没有多久白军就全部窜逃——有的是窜逃,有的是同红军一起追击,因为有一百左右的四川军队缴械投诚,参加追击。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兴高采烈地一边放声高唱,一边渡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红军发疯一样向他们叫喊挑战。在共军蜂拥渡河的时候,这些飞机企图炸毁铁索桥,但炸弹都掉在河里,溅起一片水花。
⑦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由于英勇过人得到了金星奖章,这是中国红军的最高勋章。我后来在宁夏,还会碰到他们几个,对他们那样年轻感到惊讶,因为他们的年纪都不到二十五岁。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改动。(1)红军强渡大渡河时,遭遇到哪些困难?
(2)第①段中列举太平天国石达开的历史事件有何作用?
(3)分析第⑥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第④段中“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普通的红军战士成了敌人眼中的“疯子”和“神”,请据此提炼出一种长征精神,并简要论述这种精神对于我们读书学习有何现实意义?组卷:7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