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海市朱家角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运用(10分)
-
1.按要求填空。
(1)
(2)
(3)浴乎沂,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组卷:0引用:1难度:0.7 -
2.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________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________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________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 周邦彦《满庭芳》)
组卷:10引用:1难度:0.7 -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
不用往回走几十年,我们就能找到过去那种阡陌交通、老死不相往来的“大国寡民”遗迹。没错,唐诗宋词元曲是千年绝唱,但也只是千年绝唱,而不是合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自然也不需要太花心思去构建话语规则、规范交流秩序。
②他们做梦也难以想象,“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③绝大多数人为空间所隔离,
④直至终老也难得声气相通组卷:19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60分)
-
4.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非常荣幸在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一生物医学领域最富盛名的奖项,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疟疾疗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②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从没梦想过有今天这样的隆重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所称颂。
③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全时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换为热衷。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④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对此我深感鼓舞和欣慰。为此,我也衷心感谢为青蒿素发现和应用作出诸多贡献的中国同事们和国际友人们。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我呼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对中医以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使之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⑤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20世纪 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药研究工作。我代领有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的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⑥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 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 640个,从其中的 200个方药中提取了 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⑦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⑧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
⑨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⑩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 1971年 10月 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摘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材料二:
①青蒿素的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是否意味着中药这个宝库可以挖掘出更多的“青蒿素”,走上现代化之路?事实上,从中药中寻找“下一个青蒿素”的努力一直在持续。据悉,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此前就与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令板蓝根这种有 2000多年应用历史的抗病毒中药,成为首个进入外国实验室接受药效研究的中草药。业内人士表示,中医正越来越为国际所承认,中药的现代化将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这一举措也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推动力。
②近年来,中药引起西方一些国家的重视。以植物药为例,西方有 40家植物研究机构,500多个研究项目,在日本,许多汉方药企建立的研究机构从事汉方药物研究,建立了药材生产基地。美国 NIH和艾滋病防治中心分别对 300多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和有效成分研究,从植物药中寻找抗癌活性成本。
③不过,中医药走向国际仍有不少障碍,中药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是一大问题。我国对中药作用机理、物质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标准,我国药用资源丰富,药物植物 5 000多种,但做过化学或药学研究的不超过 20%,600多种中药中不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药物,而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14年 149个获批上市的新药中,中药有 11个,占比只有7.38%。
④而即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原创新药青蒿素,由于缺乏国际视野和先进技术,我国反而沦为世界青蒿素原料生产供应地。浙江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对国内青蒿素产业形势痛心不已:“一条在原料的源头上中国有绝对控制优势的产业链,(中国)居然仍然还是廉价原料的供应国,至多只是制剂产品市场的配角和补充,连以做仿制药而闻名的印度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都远超中国。”
⑤据报道,由于目前疟疾爆发地主要在非洲,以 WHO联合环球基金、比尔梅琳达等大基金采购为主,供应商则要通过 WHO的 GMP认证,这一通道大多国内药企并未打通。不过,复星医药子公司桂林南药生产的青蒿琥酯通过 WHO-PQ认证,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摘编自严慧芳《中药现代化,能否走青蒿素之路?》)(1)材料一“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先写研究工作背景,请分析原因。
(2)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提取抗疟药物过程中,科研人员查阅了文献资料,从中获取方向和灵感。
B.提取青蒿素要防止温度过高,以免破坏青蒿的活性成分,以保存其抗疟性。
C.青蒿素提取物被分为酸性和中性部分,中性提取物对人体安全性高。
D.金鸡纳树之于奎宁的发现正如同中医药学之于青蒿素的发现一般重要。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呦呦研究团队具有植物化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也熟悉我国的中草药和中医药典籍,最终成功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
B.中药挖掘出更多的类似于青蒿素的药物,将有助于中药现代化,而中药的现代化将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这一举措也会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推动力。
C.我国对中药作用机理、物质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影响了中药的使用效果,减小了中药的国际影响力。
D.只有具备国际视野,采用先进技术,积极通过WHO的GMP认证,我国研制的原创新药才有可能占领国际市场,获得较高利润。
(4)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连花清瘟是一款基于古方研制的创新中药,经现代生物学技术检验,专家发现其有抑制SARS病毒的作用。
B.北大谢晓亮团队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康复期病人血液中筛选到中和抗体,制成治疗新冠肺炎特效药。
C.广州医科大学通过研究,获得了蒲公英若干有效成分或组分,证明了蒲公英多靶点、多通路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D.中国医学科学院研制的桑枝生物碱以桑树枝条为药材,经提取分离纯化而得。此药可用于Ⅱ型糖尿病治疗。
(5)如图图片是屠呦呦赴瑞典参加诺奖颁奖,发表主题演讲时的情景。请为图片拟一个标题,并陈述理由。(理由至少写出两点)
①标题:
②理由:组卷:5引用:2难度:0.1
(六)
-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①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②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③,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④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⑤,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大唐新语》)
[注释]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番:轮流,更替。③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④恨:不满。⑤象魏:宫廷外的阙门,古代张榜公布法令的地方。
(1)写出下列划线词。
①先涕泣不自胜
②仁杰固谏
③忤人主
(2)文中画曲线部分有三处停顿,请用“/”标识出来。(原句抄写在答题纸上)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组卷:0引用:1难度:0.6
三、写作(50分)
-
12.“对细小的声音,要侧耳倾听;对巨大的声音,要保持质疑。”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