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广东省佛山市文德学校高二(上)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11/15 21:0:35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6分)(一)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这次停课不停学,让网络教育提前全面实现,许多学校都通过QQ、企业微信等软件进行远程授课。网络素养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素养,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意义。将未成年人与互联网割裂开来,显然与时代发展趋势相悖,既不可取也很难实现。
          很多国内外研究显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技能、为未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所以,有必要引导全社会认识互联网社会的时代特征,打造并推广符合未成年人人生发展和社会化需要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
          这次停课不停学的“实验”,暴露了我们大中小学师生网络素养的一些不足。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下,网络素养相关的教育内容尚未被全面、合理、科学地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无论是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需要。由此,形成了两个完全脱节的世界:一边是孩子们在网络中自然生长,在缺少成年人引导的情况下建立起自己的秘密花园;另一边是一些家庭和学校视网络为洪水猛善,只关心学生的核心科目成绩,对他们在网络中的言行毫无所知。
          未成年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很大一部分是由同学、朋友等“非正规”教育渠道完成的,这导致一些青少年网络素养存在明显的短板,也由此产生过度沉迷、网络暴力等社会隐患。因此,有必要将网络素养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基础课程,系统规划与组织,通过自主阅读、活动研讨等灵活而深入的方式,培养青少年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同时,家庭应承担起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责任。父母的网络素养对未成年人有言传身教的作用,与孩子的及时沟通也能避免前文所说的“脱节”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一项调研发现,亲子关系越好的家庭,孩子的网络认知能力、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越强。不过,调研中的父母虽大多认同互联网对孩子有帮助,但是自己并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因此,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应当将家庭纳入其中,首先让父母懂网,也懂得如何在网络问题上与孩子建立开放友好的沟通。
          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也应该通过“科技向善”,善于利用新技术为未成年人打造健康友好的网络环境,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比如上线产品的青少年版,建立防沉迷机制等。事实证明,互联网企业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大有可为。比如,腾讯公司正在尝试建立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就针对网络游戏构建事前设置、事中管理和事后服务体系,有效降低未成年人用户的游戏时长。与此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不同方式,为家庭提供网络教育辅导,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为大中小学校提供课程和师资培训。网秦公司支持的“少年派”项目在农村地区推广网络教育,让孩子们学习使用iPad,为培养农村孩子的网络素养探索了经验。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是未成年人的特点,也是教育的源头。避免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引导他们利用网络好学、乐学,需要教育的智慧。建立由政府牵头,家、校、企三方联动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不仅是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有效行动,也是为网络时代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摘编自朱永新《如何将沉迷网络化为乐学之力》,2020年4月24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网络素养与人的生理状况因素有关,比如性别、年龄等,具有生理属性;也与人的心理状况因素有关,人的网络活动是人的性格品质和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与内在动力、意志、韧性等心理能力诸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具有心理属性。更重要的是,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网络活动都是其社会化活动的表现,人运用网络从事活动的素养受制于一定的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环境,也就是说,网络素养具有社会属性。总体看,网络素养是由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在三个因素中,生理因素是网络素养的物质基础,心理因素的正常发展有赖于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因素的作用,在网络素养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因素,也就是说,网络素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属性。
    《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绿皮书(2017)》中将青少年网络素养分为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自我信息控制五个维度。网络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征:一是普遍性。网络素养是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二是实践性。网络素养具有实现人“网络化生存”的功能、情感交流和愉悦身心的功能、服务社会和改变世界的功能等。三是民族性。网络素养与文化和价值观密切相关,一定的文化和价值观倡导一定的网络行为方式。四是发展性。网络信息技术处于动态的不断发展中,决定着网络素养的内涵也处于不断发展和丰富中。
          从整体框架视角看,网络素养研究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网络素养基础部分,主要指网络素养与生理、心理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的研究。二是网络素养实践部分,主要指网络素养与网络信息技术关系及其互动发展规律等的研究。三是网络素养控制部分,主要指网络素养与教育、社会、文化、伦理、道德、法律关系及其互动发展规律等的研究。可以看出,网络素养研究的内容涉及到生理、心理、教育、社会、家庭、文化、法律、伦理、技术等诸多领域,几乎涉及各门社会科学、部分自然科学以及管理科学,和它们相互交叉但又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属于在更高层次上加以综合的基础理论。
    (改编自黄庭满《试论构建网络素养学与中国特色网络素养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这次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我们就不会认识到网络素养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B.在现有课程体系之下,网络素养相关的教育内容尚未被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各个阶段。
    C.针对网络游戏构建事前设置、事中管理和事后服务体系,就能保证未成年人健康上网。
    D.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想将未成年人与互联网割裂开来,显然是不可取的,也很难实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素养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其决定因素是后者。
    B.家庭在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中主要是父母要懂网并能对孩子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C.网络平台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养上空间有限,但可利用科技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D.网络素养研究的内容涉及到诸多领域,比如说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管理科学。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青少年网络素养的一项是
     

    A.网络信息搜索能力
    B.网络软件研发能力
    C.网络信息分析能力
    D.网络印象管理能力
    (4)请简要梳理一下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某中学为配合“智慧课堂”项目建设,课室多媒体平台已经接入互联网,请你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谈谈该校应如何加强课室网络管理。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二)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寒江鸭景
    张立忠
          冬日正午,漫步江边,阳光温暖地铺洒在路上、身上,心也跟着暖了起来,阳光下,景致鲜亮了许多,山川河流比傍晚时更显旷阔,也更为真实。山扯着白雪的披风,更加巍峨峻峭;水盖着冰雪的被子,更为安静温和。
          今冬较暖,江封得比往年要晚了一些,直至大雪节气才勉强封上,如今的老天爷和人一样,做事没有以前认真了,江封得潦草,有的江段竟被粗心地漏封了。漏封的江面,水清澈见底,潺潺地流着,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的波光,像一个熟睡了的人心脏,有节奏地律动着,似乎在昭告人们:江依然醒着。
          在江南大桥上游,有一小片江面今年一直未封上,于白雪皑皑中开了一个长长的黑色口子,像一只大地的眼睛瞪着天空和城市,最初“眼睛”很大,长有二三百米,宽也有一百多米。令人意外的是,那一小片未冻水域,竟然招来了许多野鸭子。野鸭在这江中出没,本不稀奇,每年春天开江伊始或秋天江面封冻之前,都有大批迁徙中的野鸭在这里落脚打尖,但在封江的时候都飞走了。今年不一样,这些野鸭入冬以后并没有飞走,而是一直在那未封冻的水域流连着,大有今冬在此安营扎寨不再走了的意思。
          这群野鸭约有百只,早在深秋时节就已经来到这片江面上,那时江未封冻,鸭子们三五一群、八九一伙,分散于江的各处。入冬后,江面渐渐结冰,鸭们的活动区域被一点点收窄,慢慢地就集中到这片未冻冰的水域来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群,成为江中引人入胜的一景。由此,观鸭成为我每天必散步的理由。
          观鸭的最佳地点是在桥上,站在江南大桥上往下看,江水清清,视线直达水底。鸭子们悠闲地在水面上浮着,或漂游,或觅食,慢悠悠地过着属于它们的日子。它们经常地把头和身体大部分扎进水中,用它们那著名的扁喙,在水下寻食,两只脚掌急速地在水里划着,屁股则垂直地撅得老高,看着它们那份打食的辛苦,觉得不比人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轻松多少。当然,许多时候它们都是在水上漫无目的地游着,脚掌不紧不慢地划着水或者压根就不划水,只是随波逐流地漂着。还有些干脆爬上冰面,卧在那看着水中的同伴们,还不时地窃窈私语,好像是在评论着某个同类的游泳姿势和进食动作。有时某只野鸭猛然间在水中使劲扑闪起翅膀,吓得水珠四散奔,引来水面一片凌乱。偶尔,会有一只或几只野鸭不知什么原因突然间飞了起来,看似要远去,可飞了没多远,换一个位置又落下,终归还是没有离开这片水域。在这庞大的鸭群中,有一只小小的鸭雏颇引人注目,它经常落单,总漂在鸭群的下游。它的觅食方法与成年鸭子们也不太一样,总是一个猛子扎进水中,箭一样地在水底穿行,速度极快,像一条在水下梭游的鱼,好一会儿才冒出来。
          桥上车来人往,两岸亦行人不绝,但野鸭们却并不在乎,怡然自得地演绎着自己闲情逸致般的生活。这一份人鸟和谐的图景,让人心生感动,我想起王维《画》这首诗颇合此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野鸭子虽然耐寒能力极强,但能留在繁华市区内的一小段江面上越冬,这是过去从未见过的事情。我想,它们能留下来,须具备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个是要有足够的食物,另一个是安全。
          曾在网上看到一则旧闻:2010年,内蒙古草原鼠害成灾,草场受灾严重。鼠患的原因,是草原狼、狐以及鹰隼等鼠类天敌被人们猎杀殆尽。这让我想起这么一件事情:三十年前的一个秋日,一位农村朋友给我带来一只野鸭。我把这野鸭炖了,没料到吃了头一口就把牙崩坏了一颗,疼了半年多,至今亦常有不适。原来野鸭是朋友用猎枪打的,鸭身上还留下数颗枪沙,被我咬到了。“崩牙”可能是一个偶然事件,可我觉得,这是野鸭对人的一种特别的报复,也是大自然给人的一份警示。
          走在江边上,望着澄澈的江水,观着寒江上徜徉在水中的野鸭,看着阳光下安恬的山川与河流,一种愉悦随着气血畅游通身,而后从毛孔中慢慢地渗透出来,感觉冬日的阳光不冷了,顺着江面吹来的风也不寒了。风拂去了心中的尘霾,拂去了日积月累的阴郁,蓝天高远,心胸敞亮。
    (摘编自《西南作家》杂志)(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鸭能留下来,说明这段未封冻的水域有着足以养活们的食物,也说明它们在这段水域没受到人为惊扰。
    B.文章画线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写出野鸭在江面自由欢快活动的场景,侧面体现自然环境得到改善。
    C.文章插叙“我”因食用野鸭而“把牙崩坏”的回忆,是为了突出表现“我”以后食用野鸭感到恐惧及排斥。
    D.文章最后一段写作者到江边散步感受到冬阳和暖,江风不寒,天高心亮。这部分内容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了主旨。
    (2)作者在文中引用王维《画》这首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以“寒江鸭景”为标题有什么意蕴?请简要分析概括。

    组卷:18引用:8难度:0.5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责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乃复举种①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之,冀由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以首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②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B.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C.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D.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二府畏懦,不敢召有司
    B.冀由衔怒于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暠、承以首大奸南取汉中,西巴、蜀
    D.事免归副有罪,当相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暠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让太傅杜乔自愧不如。
    B.种暠为官敢作敢为。担任刺史时,他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奏报朝廷,也因此遭到太守的报复,后来被免官。
    C.种暠为官深受百姓爱戴。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吏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下他;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他到汉阳地界。
    D.种暠治边有道,先礼后兵。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后,先宣扬汉朝恩惠,对不服从者再加以征讨。因此边境的百姓归顺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辛弃疾
           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注】①范南伯:范如山,字南伯,是辛弃疾的内兄。②张南轩:张栻,自号南轩,张浚之子。时任荆州湖北路转运使。
    这首词中多处用典,请结合词句,选择两处鉴赏其“用典之妙”。

    组卷:3引用:1难度:0.7

四、默写(共6分)

  •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2)
     
    ,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3)连峰去天不盈尺,
     
    。 (李白《蜀道难》)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苏轼《赤壁赋》)
    (5)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寄意寒星荃不察,
     
    。 (鲁迅《自题小像》)
    (8)独学而无友,
     
    。 (《礼记•学记》)

    组卷:0引用:1难度:0.9

五、语言文字运用(一)(共9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兵家常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人们也往往不假思索地认定,①
     
    ,然而德西效应却刷新了人们的这一惯常认识。德西效应是心理学家德西在实验中发现的一种现象:他随机抽调部分学生去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道难题,会得到物质奖励,而另一组则无奖励。当进入学生自由休息时段后,他发现无奖励组仍然在继续解题的学生数,明显多于有奖励组,实验时间越长,这种反差越显著。
          这种现象启示教育工作者,②
     
    ,给予适当的外界激励,或许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如果学生内心对学习活动已经很感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是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一味奖励会导致学生的目标从学习内容上转移开,③
     
    ,反而抑制了内在的兴趣,一旦失去外在奖励,则会学习动力全无。故而,教育者使用奖励一定要正确适度。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依据上面文段提供的信息,用一个长句给“德西效应”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50个字。

    组卷:8引用:3难度:0.7

(二)(共8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我端着杯子细细端详,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一股香气微微散开,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这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正聊着,老刘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白壶……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我们村子现在都以茶为生。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旅游景点呢。”视频里,老刘开心笑着,一脸的阳光……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D.看过石砲沟几十年,这里的山形是没有变化的——峰巅隆起,沟谷下沉,绵延起伏。四十多年前是这样子,四十多年后依旧如此。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特点。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组卷:78引用:17难度:0.5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8.请以“邂逅春天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在题目空格处填一种自然景象;(2)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3)字数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2.5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