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新疆阿勒泰地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发布:2024/6/20 8:0:9

一、基础知识

  • 1.中学行程即将开启,请你抄写这首小诗送给自己,努力做到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六年的时光匀匆。
    稚嫩的孩童已成少年,
    就让六月温热的风,
    予你最诚挚的祝福——
    愿你在全新的征途上,
    畅行无阻……
     

    组卷:0引用:1难度:0.7
  •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请你选出来。
    (1)A.不(jīn) B.慎(zhòng) C.徘(huí) D.知非福(yān)
     

    (2)A.底(chè) B.丑(è) C.单(diào) D.玲珑透(tì) 
     

    (3)A.无(liáo) B.头(mái) C.搅(hé) D.见微知(zhù)
     

    组卷:1引用:1难度:0.5

  • 3.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3引用:1难度:0.7

三、阅读理解。

  • 12.梨花风起正清明肖复兴ㅤㅤ大概是杜牧那首有名的诗的缘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为死去的亲人扫墓,而且,这一天应该总是下雨才好才对。下着的,是那种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有一首歌的名字就叫《清明雨》。
    ㅤㅤ在北方,因为天气干燥,清明这天下雨的概率很低。不过,这时候是真正的春天,乍暖还寒的天气已经过去了,迎面扑来的风都暖和了许多。柳树早已经是一片旺绿了,草色也不再只是遥看近却无,而是茵茵如一片绿色地毯了。春花已经开过了一茬,玉兰、桃花、迎春都开谢了,这时候开得正旺的是梨花。如果到了梨园,一片洁白如雪,正好与清明扫墓相配,是上天在墓前献上的祭祀的白花。
    ㅤㅤ在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里,唯独清明兼有节日的意义。足见清明的重要性。应该说,在二十四节气里,它最富大自然和人的双重情感意义。
    ㅤㅤ不过,在传统文化中,清明除了扫墓,还有一重要意义,便是踏青郊游。这一点意义,常常被今天的人仅仅认为是旅游。其实,并不这么简单。旅游,可以在一年四季的任何时候,而清明前后的踏青郊游,并不仅是旅游的一种游山玩水。
    ㅤㅤ记得我童年的时候,因为母亲去世,父亲每年在清明这一天都带我出广安门,到母亲的墓前扫墓。他会把事先写好的一整页纸的信,在墓前读给母亲听,读完后,烧掉,算作祭祀给母亲的纸钱。然后,他会带我在周围踏青转上半天。那时候,广安门外就是农田,满眼绿色,生意盎然,印象最深的是小河沟里有很多蝌蚪,我会捉好多蝌蚪回家。父亲像是对我说,也像是自言自语:“清明是万物复苏的时候,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才对得起死去的人。”那时候,我不懂他说这些话的意思,现在,我明白了,清明踏青,是要死去的人死得安心,要让活的人活得更好。满眼查然的春天的生机和生气,是生与死的对话,是生对死的力量。
    ㅤㅤ所以,清明雨,更多的是我们内心对于死去亲人的一种情感表达的象征物,清明这一天迎接我们的更多的不是雨,而是温暖的风。古人说:“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只不过,这首诗没有杜牧的那首出名,常常被人们忽视。
    ㅤㅤ在老北京,清明这一天,寻春半出城,主要到高梁桥外。那里两水夹堤,垂杨十里,《帝京景物略》引诗云:“彼美都人士,出郭清明游,高梁桥西畔,柳软莎亦柔。”在这里,除了梨花之外,柳树出场了,且成为出演清明的重要角色。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折枝簪(zān)柳载于发间的民俗。
    ㅤㅤ如今,清明载柳的民俗已经没有了。随着时代变迁,好多民俗都消失了。但是,清明放风筝这一传统,至今尚存。我小时候,没钱买风筝,自己用纸椭一个风筝,不过是用一张白纸糊在称秸秆上,下面垂几条白纸条,北京人叫做“屁股帘儿”,照样放得热火朝天。放风筝,靠的是风,清明前后,风不紧不慢,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
    ㅤㅤ所以,除了杏花雨,还有梨花风,再加上绿枝柳,这三者一体,是清明最佳的代言人。
    (1)短文在介绍清明习俗时详略得当,写的清明节习俗有
     
    等,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习俗是
     
     

    (2)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据说寒食节是晋文公为纪念
     
    而定的,与寒食节有关的诗句是:
     
     

    (3)本文多处引用了古诗句,以下关于古诗句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彼美都人士,出郭清明游,高梁桥西畔,柳软莎亦柔。”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节,高梁桥畔,柳枝正绿。
    B.“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这两句诗和清明节踏青的习俗有关。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D.“草色也不再只是遥看近却无”这句话来自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
    (4)对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又是中国传统节日。
    B.清明,既指自然节气,又暗指先人的清正廉明。
    C.清明,兼具自然节律与人文精神两大内涵。
    D.清明既顺应了节律变化,又体现了礼敬祖先的人文精神。
    (5)和旅游时的游山玩水相比,作者认为清明前后的踏青郊游的意义是什么呢?
     

    组卷:22引用:1难度:0.3

四、习作

  • 13.综合表达能力
    ㅤㅤ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如蝴蝶的翅膀五彩斑斓,如一杯香茗回甘无穷,又如一颗糖果甜蜜而纯真。六年一温理的关,总有一些记忆值得你珍藏,也许是一个美丽的身影,也许是一段幸福的往事,也许是一种温暖的关爱……请以“留在记忆里的ㅤㅤ”为题目写一篇习作。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用具体的事例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组卷:35引用:6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