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十三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6 12:0:1
一、积累与运用。
-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98引用:2难度:0.8 -
2.下列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80引用:3难度:0.9 -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022年5月4日凌晨,中国科考队向着珠峰峰顶挺进。科考设备沉重,天气瞬息万变,高海拔造成缺氧……困难络绎不绝。但是科考队员们胸有成竹,不惧困难,最终在人迹罕至的峰顶圆满完成了综合科考任务。组卷:356引用:12难度:0.8 -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933引用:19难度:0.8
二、阅读与理解。
-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①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⑤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⑧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注释]①白:禀告,报告。②旃:同“毡”,毛织物。③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④羝(dī):公羊。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⑥廩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⑦去:即“弆(jǔ)”,收藏。⑧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1)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B.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C.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吃)
D.杖汉节牧羊(拿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妻妾之奉 单于愈益欲降之 B.此之谓失其本心 别其官属常惠等 C.蹴尔而与之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始以强壮出
A.[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B.[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
C.[甲]文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乙]文中的苏武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
D.[甲]文首先阐明了“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乙]文中“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5)拓展探究。试用[甲]文作者的观点,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苏武是怎样的。组卷:385引用:5难度:0.5 -
14.古诗词阅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
(2)下列对本首词中“狂”内涵的分析不恰当的项是
A.“狂”在外在。身着锦帽貂裘,手中左牵黄犬,右擎苍鹰。
B.“狂”在行为。率千骑“卷平冈”,“亲射虎”“射天狼”。
C.“狂”在姿态。尽兴“酒酣”,“胸胆开张”,不惧鬓霜。
D.“狂”在志向。期盼着朝廷“遣冯唐”,早日能报效国家。
(3)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组卷:7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