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7/1 8:0:9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默写。
(1)曲径通幽处,
(2)北冥有鱼,
(3)夜久语声绝,
(4)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黄衣使者仗势欺人的嘴脸的句子是:
(5)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渴望天下寒士皆有所庇的句子是:组卷:1引用:2难度:0.5 -
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现代社会,重信用□守约定的①qì 约精神是各项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基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我们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诚信”美德郑重地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同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领导下,诚信体系建设有了更为坚实有力的思想政治引领,在经济建设、基本生活、网络空间等领域具备了更为健全的法律和规范,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②惩 罚机制齐头并进,共同构建了新时期的社会信用体系。国无信不强,业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全社会共同价值取向和行动指针。
(1)给语段①处填汉字,②处填拼音。
①qì
②惩
(2)短文中两个方块处应填的标点是A., , B.、 、 C., 。 D.、 。
A.良性发展
B.源远流长
C.核心价值
D.诚信体系
(4)划线句的主干是组卷:5引用:2难度:0.6
二、阅读(45分)
-
3.阅读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劝学(节选)
荀子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①,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②,教使之然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③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④。假舆马⑤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注释:①先王之遗言:前代圣王的遗言。②长而异俗:长大后习俗不同。③:踮起脚。④彰:明显,这里是清楚。⑤舆车:车马。
(1)《礼记》相传是
(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A.不知其旨(味美)
B.然后知困(困惑)
C.不临深溪(靠近)
D.而绝江河(阻断)
(3)关于甲乙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B.“教学相长”是甲文的主旨句,这里的“教”和“学”的含义都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C.虽然两篇选文探讨的内容都是关于学习的,但侧重点不同。
D.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从乙文看,他的语言风格和孟子的语言风格很相似。
(4)甲文中“学”和“教”各有怎样的益处?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用自己的话翻译乙文中划线句。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6)乙文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怎样的观点?
(7)“学习”是人类永恒的责任,但是怎么学却是很多人迷惑的问题。针对此问题,两篇选文给了你哪些启发?组卷:2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50分)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
9.作文。
文题:细嗅时光里的芬芳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
②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校名。组卷:0引用:2难度:0.5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飞船成功发射,与以往不同,这次的乘组人员,不仅有航天员,还有两位科学家。其中桂海朝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也是我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载荷专家。桂海潮出生在云南边境的施甸县,这是一个刚刚摆脱贫困的小小县城,就是这样一个偏远的贫穷的小地方却走出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科学家,这说明,决定我们未来的不是出身,而是个人的努力,因为桂海潮从小就是努力的典范。可见,努力不但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且还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
②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校名。组卷:3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