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这是明代诗美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对“古诗”美学特点的概括。最初的“意象”是在“立象以尽意”中产生的。它既不同于自然物理的“物象”概念,也不同于文学理论的“形象”概念,而是一个审美概念。意象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因子,来自于《易》。“易”学作为中国文化学之一,被不断地张扬和传播着,“易”学已成为无所不包的大杂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因子,因其内核和推演方式,使得它具备了极为广泛的周延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胡适《先秦名学史》说:“意象”是古代圣人设想并且试图用各种活动、器物和制度来表现的理想形式。”“象”的个体能够代表、规范、表征群体或无数的类似个体,于是“象”具备了“象征”性特征,这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学象征,而不限于一般的技巧象征手段,以某种特定符号来表示普遍物相,应该视作后来文学美学“以小见大”说的文化张本及南朝梁代刘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论的审美渊源。刘勰也是把文化意义上的“意象”导入审美学的第一人。
“意”“象”是一种联结体,合成为“意象”这一文化学范畴。“象”是物象模拟体,“取象”不是终极,其功能是以“象”而尽“意”。所谓“意”是对于事相及其关系的体认。孔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这里对“象”的功能作出了说明。“象”为了尽“意”,把握了“象”就能把握到对于事相及其关系的体认。魏晋玄学的开创者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这样,“意”“象”之间就构成了关系,即体认和对象的统一体。中国文化学的“意象”论,便在关系上强调二者的结合、统一,使其成为一个不可分解的概念。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说:“夫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它是相应相合,而不是互悖互离。意象既有象的具体性,又有意的观念性。它是比物象更高了一个层次或者说是更推进了一步的范畴。
“文王拘而演《周易》”,这个“演”字颇引人注目。演即运演、推绎。“象”经过推演以后,它几乎囊括了宇宙间的所有现象。所谓推演,即意象的建构。
“意象”是一个文化范畴,它何以会被“引渡”到文学美学领域,成为文学美学的重要审美原则和批评标准,产生胡应麟所作出的“古诗之妙,专求意象”的评价呢?
不了解中国文化学就不能或无法了解中国文学美学。中国的文体在最初,是作为文化范畴存在的。诗歌一开始的功能是认知功能,约束在兴、观、群、怨范围内,是文化智慧甚或知识来源之一。其审美功能是在后来被确定,这种确定包含着对原初的文化意义的摆脱。作为诗美学的一个细胞的“意象”建构,也在这样的总趋向中被襄挟而下作同一个走向。文学美学的意象建构和文化学的意象在建构方式上也就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后者的胎记。
(摘编自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 材料二:
在很长时间里,象可以说是弥补语言局限性的一个替代方式。所谓言不尽意,故立象以尽意。《系辞》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这里有一个逻辑环节,就是“立象以尽意”,是因为言不尽意所造成的缺陷难以克服,故采用此道。那么象就是超越语言的局限性的一个重要形式,或者说象是为了超越语言而存在的。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在王弼的意、象、言结构中,意是表达的对象,意自身无法显现,须借象来表达;而象又是需要语言的帮助作用得以显现的。言是象的媒介,象是意的媒介。这里存在着两层超越,一是由象对言的超越,一是由意对象的超越,即所谓得象忘言,得意忘象。言和象都是捕鱼之筌,都是需要抛弃的媒介。
要表意,为何不直接以言去表达,在言和意之间插入一个象的层次?虽然它是就特殊的对象-易象而言的,但在中国哲学中具有独特的意义。象的特殊媒介地位因此被突出了出来。和语言相比,语言是界定的,但象却可以象征,具有很强的暗示性。如钱锺书所说:“象虽一著,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子立应多,守常处变。”就像《系辞传》所说的“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简,以极简单的符号,希图在极其有限的符号形式中,概括天下一切可见的事、不可见的事、可感的理、不可感的理。而中国美学的立象尽意、象外之象等学说,也确立了象在展现无限世界意义方面的特殊功能。刘勰在谈到意象的隐的特点时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辞生互体,有似变爻”,就是就象的无限可延展性来谈的。
(摘编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了解中国文化学对于了解中国文学美学至关重要,文学美学和文化学的意象在建构方式上存在着关联性。
B.作为捕鱼之筌的“言”和“象”,是必须抛弃的媒介,否则象就无法实现“立象以尽意”这一美学目标。
C.“立象尽意、象外之象”等学说,确立了象在展现无限世界意义方面的特殊功能,象具有很强的暗示性。
D.材料一重点论述意象与文化学的关系及被引进文学美学的原因,材料二重点论述意、象、言之间的联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意象”来源于《易》,却在诗学领域绽放光彩,最能体现古诗的美学特点。
B.意象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因子有着极为广泛的周延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C.胡适在《先秦名学史》中认为南朝梁刘勰是把“意象”导入审美学的第一人。
D.“秘响”和“伏采”,是就象的无限可延展性而言的,是作品中的未申之意。
(3)根据材料,下列诗句中的“水”不能体现“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观点的一项是
A.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B.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C.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白居易《过元家履信宅》)
D.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4)请根据材料一,给“意象”下一个定义。
(5)请根据材料二,简析下面这首宋诗的“意、象、言”结构。
寒菊
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①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组卷:29引用:3难度:0.1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鸟①(节选)
[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② 一间樵夫小屋的内部,简陋,乡土气,但绝非惨不忍睹。壁炉里煨着火。厨房器皿,衣柜,大面包箱,挂钟,纺纱机,水龙头,等等。桌上点着一盏灯。衣柜角两边蜷伏着一狗一猫,鼻子藏在尾巴下沉睡着。它们中间放着一大块蓝白两色的大方糖。墙上挂着一个圆形鸟笼,关着一只斑鸠③。背景有两扇关闭的百叶窗。一扇窗下有张凳子。进口房门在左边,横着一根门闩。右边另有一扇门。有道扶梯通上阁楼。右边还有两张孩子睡的小床,床头放着两张椅子,搁着折叠整齐的衣服。
幕启时,蒂蒂尔和米蒂尔熟睡在小床上。蒂蒂尔的母亲走近他俩,俯下身来,端详了好一会儿,蒂蒂尔的父亲把头从半开的门探进来,她用手对他示意,一只手指放在嘴唇上,叫他不要作声,然后吹灭了灯,踮起脚从右边出去。台上有一会儿保持微暗,然后,一片光从百叶窗缝透入,愈来愈亮。桌上的灯复又自明,两个孩子看来已睡醒,翻身坐在床上。
[有人敲门。]
蒂蒂尔(猛然住口、害怕起来)怎么回事?……
米蒂尔(惊惶失措)是爸爸!……
[正在犹豫不敢去开门的时候,只见门闩吱吱嘎嘎地自动举起;门稍稍打开一点,闪进一个身穿绿衣、头戴红帽的小老太婆。她是个驼背、瘸腿、独眼女人;鼻子和下颏凑得很近,扶着拐杖,佝偻而行。不消说,这是个仙女。]
仙 女 你们这儿有没有会唱歌的青草和青鸟?……
米蒂尔 蒂蒂尔有一只鸟。
蒂蒂尔 可是我不能送人。
仙女(戴上眼镜看鸟)我不要这只;颜色不够青。我要的那种,你们一定得给我找来。
蒂蒂尔可我不知道鸟儿在哪里呀……
仙 女 我也不知道在哪里。这是为了我的小姑娘,眼下她病得很厉害。
蒂蒂尔 她得了什么病?
仙 女 她想得到幸福……你们得马上出去找鸟。我这就给你们一顶有魔法的小帽。刚才我敲门的时候,你们在做什么?……
蒂蒂尔我们在玩吃点心。
仙 女 你们有点心吗?……点心在哪儿?……
蒂蒂尔 在有钱小孩子的家里……您来看看,多帅呀!……
[他把仙女拉到窗口。]
仙女(在窗口)可吃点心的是别人呀!……你不埋怨他们吗?……
蒂蒂尔 干吗要埋怨?……
仙.女 因为他们把什么都吃光了。我觉得他们实在不该不分给你们一点……
蒂蒂尔 倒没有什么不该,因为他们家有钱嘛……对不对?……他们家真漂亮!
仙女比不上你家漂亮。
蒂蒂尔 哪里的话!……我们家又黑又小,又没有点心……
仙 女 两边完全一样,你没有看清楚罢了……
蒂蒂尔 不,我看得很清楚!……
仙女(突然恼火)我就要说你没有看清楚!让我来考考你是不是看得清……我长得漂亮还是长得丑呢?……(蒂蒂尔愈来愈尴尬了,仍然一言不发)你不愿意回答吗?……我是年轻呢,还是很老很老呢?……我脸上是粉红色的呢,还是蜡黄的?……也许我是个驼背吧?....
蒂蒂尔(安慰)不,不,驼得不厉害……
仙 女 从你的神情来看,人家会相信我驼得厉害!……我是不是鹰钩鼻,左眼被挖掉了?……
蒂蒂尔 不,不,我没有这么说……是谁挖掉了你的左眼?……
仙女(愈加恼怒)左眼没有挖掉!……你这穷小子真是没有礼貌!……我左眼比右眼漂亮;显得大些,更加明亮,蓝得象天空一样……我的头发你看清了吗?……象麦子一样金黄……真象纯金一样!……因为太多了,压得我抬不起头来……我的金毛发到处长……你瞧我手上不是吗?……
[她摊开两小绺灰发。]
蒂蒂尔 不错,我看到几根……
仙女(忿怒)几根?!……是一绺、一束、一把!象黄金的波浪!……我知道有的人视而不见;我想,你不至于是这种可恶的睁眼瞎吧?......
蒂蒂尔 不是的,不是的,只要没有被遮住,我都看得清楚……
仙女 可是被遮住的东西你也该照样大胆地设想看得见!人真是古怪……没有了仙女,人什么也看不清了……幸亏我身上总带着拨亮睁眼瞎的一切必需品……我从口袋里掏出什么来了?……
蒂蒂尔 噢!多漂亮的小绿帽!……帽徽上这样亮闪闪的是什么?……
仙女 是使人心明眼亮的大颗钻石……
蒂蒂尔 当真?.
仙 女 当真。只要把这顶帽子戴在头上,稍稍转动一下钻石:就象这样从右到左拨弄一下,你瞧见了吗?……这时钻石便在别人看不到的额角突出的地方挤压一下,于是就能使人心明眼亮……你可以马上看到事物里面的东西:面包、酒、胡椒这些东西的灵魂……只要把它戴在头上,谁也看不见你……(她给蒂蒂尔戴上小绿帽)现在你转一下钻石……转一下就会……
[蒂蒂尔刚转了一下钻石,样样东西便起了奇异的突变。老仙姑顿时变成一个绝色的公主;垒墙的石块闪烁发光,象蓝宝石一样发出蓝幽幽的光芒,一忽儿又变得玲珑剔透,有如价值连城的宝石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寒伧的家具显得很有生气,熠熠放光;白木桌变得沉实、华贵,宛如大理石桌,立地大钟的玻璃钟面像眨着眼睛,露出和蔼的微笑。这时钟摆在其中来回摆动的那扇门打开一半,闪出了众时辰,他们手拉着手,纵声欢笑,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蒂蒂尔 为什么墙壁这样明亮?……是糖做的还是宝石垒成的?……
仙 女 凡是石头都是一样发亮的,凡是石头都是宝石;而人只能分辨其中几种……
(有删改)【注】①青鸟:本文节选自六幕梦幻剧《青鸟》,全剧讲述了樵夫的孩子蒂蒂尔和米蒂尔,受仙女之托为邻家生病的女孩寻找青鸟的过程。在西方,青鸟象征着幸福和快乐。②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年),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③斑鸠:这只斑鸠正是剧中众人苦苦找寻的那只青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病得很厉害……你们得马上出去找鸟”,表明缺失幸福是让人难以生存的重病,暗示青鸟就是幸福的化身,是医治重病的神丹妙药。
B.“驼得不厉害”“谁挖掉了你的左眼”等句充满爱心,亦富童趣,通过蒂蒂尔想要努力安慰仙女的语言,表现了其善良纯真的内心世界。
C.“我们在玩吃点心”句中的“玩”字,看似不合情理,实则耐人寻味,表现出蒂蒂尔兄妹困窘艰辛的生活,刻画出他们纯真开朗的性格。
D.剧中众人苦苦找寻的那只青鸟竟然就是一直在身边的那只普普通通的斑鸠,作者借此批判人们追名逐利的势力心态,颇具象征主义特征。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篇首的舞台说明详细介绍了故事的环境,交待了故事的主要角色,为下文剧情的展开做了较为合理的铺垫。
B.文章对仙女的外貌描写多用短句,简洁明快勾勒出她的年迈丑陋,与下文其惊艳的灵魂之美形成鲜明对比。
C.“你不埋怨他们吗?”一句,侧面表现了仙女对富人的仇视与怨恨,从而衬托出蒂蒂尔兄妹的善良和无邪。
D.蒂蒂尔转动钻石引发“奇异的突变”,是借助夸张、想象等浪漫主义手法,向读者展现出美丽的童话世界。
(3)对于蒂蒂尔所认为的有钱人家“真漂亮”,仙女为什么会说“比不上你家漂亮”?
(4)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生命,蒂蒂尔与仙女关于是否“看得清楚”的对话是比较典型的戏剧冲突,请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组卷:42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有其固定的规律,大气在经过青藏高原时,其固有的运动形式会发生改变。同时,由于( ),所以获取该地区的气象数据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近年来的气象研究中,虽然先进的探测工具如气象卫星、探空火箭、气象雷达等已被广泛应用,但①
探空气球下悬挂一根细细的长绳,下端系上探空仪。借助空气的浮力,气球携带探空仪开始离开地面,然后逐渐上升至2万~3万米高空,在此过程中,探空仪就像CT扫描仪一样,③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青藏高原地处我国气候敏感区,也会对我国天气系统造成较大影响
B.我国气候敏感区地处青藏高原,我国天气系统会因其造成较大影响
C.青藏高原地处我国气候敏感区,我国天气系统会因其造成较大影响
D.我国气候敏感区地处青藏高原,也会对我国天气系统造成较大影响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8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五四运动,唤醒了沉睡大地,开启了一个伟大的觉醒年代;1921年,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光明道路,掀起了改天换地的巨澜;19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凝聚中国青年之志,探索民族复兴的前程……
时至今日,寄托着民族复兴梦想的事业中,处处可见青年人的身影——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90后”广东潮汕女孩黄海芬,大学毕业后放弃白领工作,怀揣梦想奔赴雪域高原,在西藏林芝市嘎拉村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2017年4月,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发布,从顶层设计层面对青年发展作出了战略擘画。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7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