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5 8:0:2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4分)
-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问题。
ㅤㅤ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吟诵唐诗宋词,润泽干涸的灵魂;涉猎散文小说,领悟人生百态;踏访名山大川,寄情湛蓝天空……聚精会神的读书,一路向阳的旅行,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ㅤㅤ书,可以荡涤浑浊的心灵,可以勾勒美好的憧憬。读王维的诗歌,让你对他笔下的旖旎风光心弛神往,对别出心栽的诗情画意;读史铁生的散文,让你褪去生活的沮丧,直面璀璨的人生;读托尔斯泰的小说,让你心存悲悯,让生命发出馥郁的芬芳;读鲁迅的杂文,让你撕开内心一切的伪装,让前进的脚步跌跌撞撞却势不可当……还有什么比全神惯注地阅读书籍、津津有味地品味诗句更能让人欣喜,让人着迷的呢?
(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浑浊zhuó 势不可当dāng
B.干涸gù 苍穹qióng
C.勾勒lè 津津有味jīng
D.旖旎yí nǐ 馥郁fù
(2)上面划线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领悟 心弛神往
B.湛蓝 别出心栽
C.璀璨 跌跌撞撞
D.伪装 全神惯注组卷:2引用:1难度:0.7
二、选择题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5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5
三、基础
-
4.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ㅤㅤ生活离不开自律。自律是帆,助你远航四方;组卷:1引用:1难度:0.5
四、传统文化(42分)
-
5.课内古诗词阅读。
阅读《书湖阴先生壁》,完成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B.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C.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D.诗歌运用反衬手法。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两者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
(2)下列对“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人换了个说法,从对面落笔,让山做了主语,化动为静,顿成佳句。
B.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环绕着绿意;青色,也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这就化实为虚,诗意盎然。
C.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D.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3)关于对这首诗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他的朋友湖阴先生屋壁上的。
B.这首诗中的写景顺序是从院内写到院外,从近处写到远处。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可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D.这首诗既写出了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同时也表明了主人的勤劳、爱整洁,通过手栽花木写出了他的生活品味。组卷:18引用:1难度:0.7
七、现代文阅读(37分)
-
15.记叙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望北哨所
石钟山ㅤㅤ①这是她第一次来望北哨所。
ㅤㅤ②望北,她已经很熟悉了。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望北”。望北在她的心里如诗如画,再加上哨所,她莫名地会想到某些古诗词,有着大气、苍凉、凄美之感。他在信中也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的:高原,陡峭的山石,呼啸的山风,洋洋洒洒的落雪……
ㅤㅤ③自从他去了望北哨所,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有手机却没有信号,他们只能通过信件联系。冬天,哨所和山下邮路不通,到了春天,她会一口气收到他写给她的几十封信。读信的顺序只能依据邮戳的时间,有时邮戳上的时间也相同,她只能随机拆开一封信。这样读信,让她有种时光倒流之感;前一封信他还在描述哨所上看到的夕阳、界碑、边境线,下一封信又是满山大雪,混沌一片了。几十封信,让她恍若在不同的世界里穿梭着。
ㅤㅤ④最近一次见到他,是他探亲休假。他变黑了变瘦了,说话也惜字如金,他解释说,哨所人不多,消息又闭塞,信息少,大脑的某根神经就沉睡了,话语自然就少了。在他休假这段日子里,他们见面时话很少。分开时,就用短信交流,就像他们又回到了两地。似乎在这时,他才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风趣、幽默、刚毅……
ㅤㅤ⑤假期快要结束时,两人计划了他们的人生大事。等春节一过,就是两个人的“本命年”了,他们要在这年的夏天完成终身大事。她对望北充满了渴望,甚至整个西藏对她来说都充满诱惑。她还学会了一首歌: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他们计划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雪山脚下开遍了格桑花,她去望北哨所,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
ㅤㅤ⑥她终于来了,先是飞到了日喀则,又坐上了长途运输车。公路在悬崖峭壁间盘绕,她看到了一片又一片的格桑花,像怒放的生命之火,她的心也随之燃烧起来。车队在盘山公路上越驶越高,她感到头疼恶心,视线也模糊起来,司机是个老兵,拿出氧气袋让她吸,告诉她,望北哨所的海拔比此地还要高出一千多米。她吸着氧,思绪似乎清晰了一些。当车行驶到海拔四千多米时,她感觉整个人似乎死过了一回。
ㅤㅤ⑦两天之后,车队终于行驶到雪山脚下。大雪封锁了他们的去路,到处都是皑皑白雪。老兵失望地告诉她,望北哨所去不成了。雪消融之时,才是他们上山的时候。山下还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望北哨所已经提前进入了冬天。
ㅤㅤ ⑧她绝望地站在车下,顺着老兵的指引,看到了山顶一排石头房子,“那就是望北哨所”。她看见房子外聚集了一排士兵,一起向山下招手。她知道,他一定在人群中。可是她分不清哪个是他,她想起了,在上次他探亲时她为“本命年”买了两条红绸腰带,每人一条。春节后,她写信提醒他把红腰带系上,红色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她从腰间解下那条红色的绸带,冲着山上挥舞着。在大雪皑皑中,那条红绸带是那么醒目鲜艳。突然,她看到山上人群中也飘起了一条红绸带,那一定就是他了……
ㅤㅤ⑨她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一封电报告诉她,他在巡逻路上……
ㅤㅤ⑩她终于来到了哨所,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她来了,他却失约了。不,他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永远在望北哨所等她……
ㅤㅤ⑪离开望北哨所,她把那条红绸带留在了山上。下山走了好久,她回望哨所时,一切都模糊了,似乎唯有那条红绸带仍在风中飘舞,似乎是他在为她送行。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唯有那一点红,越来越醒目。
(1)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第②段“她”对望北已经很熟悉的四条原因。
(2)第⑤段写“她”还学会了一首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简要回答。
(3)你认为选文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4)“她”为什么把红绸带留在山上?请结合选文,以“她”的身份(用第一人称“我”)回答。组卷:10引用:1难度:0.5
八、作文(50分)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袁隆平以及他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做一粒_____的种子”补充完整,如:勤奋、坚强、勇敢、自信、无畏……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ㅤㅤ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卷面整洁,书写认真,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组卷:0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