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2021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古代诗歌阅读

  •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水上浮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B.颔联是说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折磨诗人,以致衰老,竟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诗意凄凉,字字酸楚
    C.尾联意为;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破涕为笑;期望今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诗人聊以自嘲,也是自许自慰。
    D.全诗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感世伤怀而又不失美好愿望的诗人形象。语言生动辛辣,极具讽刺性。
    (2)全诗对比贯穿全篇,试赏析这种手法的运用。

    组卷:8引用:8难度:0.6
  • 2.赏析诗词《将进酒》。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组卷:3引用:4难度:0.6
  • 3.赏析诗词《无衣》。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组卷:3引用:3难度:0.5
  •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中的“离人”形象。

    组卷:26引用:2难度:0.5
  •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游泰山六首(其三)
    李白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叙事,诗人登上日观峰,拨开浓浓云雾,似乎打开了神仙世界的大门,想象奇特。
    B.诗歌五六句写景,黄河从西方奔涌而来,流入远山之间,“窈窕”绘尽其深远曲折之态。
    C.“蹉跎凋朱颜”实则借仙童之讥笑抒发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年华蹉跎,容颜老去之怅惘。
    D.全诗采用虚写,描绘泰山奇伟之景,为遇见仙童做了铺垫,并以此侧面烘托了仙童形象。
    (2)诗歌在塑造诗人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组卷:7引用:4难度:0.7
  • 6.阅读唐诗,完成各题。
    幽兰操
    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注】①《幽兰操》又名《猗兰操》,最早相传是孔子所作:“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韩愈亦仿而作之。②本诗写于作者因劝谏阻止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之后。③觏(gòu):遇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以兰起兴,寄托情怀。兰花生于幽境,默默无闻,一旦开花,幽香满谷。用兰花的自由洒脱反衬诗人的被贬潮州的伤郁心志。
    B.“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写出了自己行走四方,积时累年,却事不遇知,行不得安的人生境遇。
    C.孔子借兰草比喻“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的境遇,韩愈则赞美兰草清芳自足,甘于寂寞。意在表明自己的心志和操守。
    D.本诗具有音律美,音韵流畅。具有情思美,寓意深远。今读起来仍可感其审美意蕴。
    (2)诗中借助兰草塑造了诗人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组卷:5引用:4难度:0.5
  •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燕姬曲
    (元)萨都剌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春风驰荡摇春心,银筝华烛高堂深。
    绣衾不暖锦驾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1)诗人按时间顺序描绘了
     
     
    和次日晨起慵懒的三幅画面。
    (2)赏析诗歌刻画燕姬形象的手法。

    组卷:10引用:4难度:0.6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崔咨议【注】
    李白
    绿骥本天马,素非伏枥驹。
    长嘶向清风,倏忽凌九区。
    何言西北至,却走东南隅?
    世道有翻覆,前期难豫图。
    希君一翦拂,犹可骋中衢。
    【注】崔咨议,名不详。咨议,官名,正五品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述说绿骥这匹马的不凡身世:此马来自天宫,绝非受人驯养。
    B.三四句描写马身姿俊美、行动迅捷;昂首长鸣,倏忽之间游遍九州。
    C.“翦拂”的意思是打理马的鬃毛,“中衢”指的是四通八达的大路。
    D.诗人赠名马于崔咨议,足以说明两人友情深厚,希望对方善待此马。
    (2)“世道有翻覆,前期难豫图”这两句,在全诗结构和刻画诗人李白的人物形象上各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阐述。

    组卷:1引用:5难度:0.5
  •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寒硖
    杜甫
    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
    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
    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
    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
    野人寻烟语,行子傍水餐。
    此生免荷殳,未敢辞路难。
    [注]①寒硖:地名,在今甘肃西和县城北四十里。②殳(shū):古代兵器,多用竹或木制成,有棱无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日悄悄”捕写长时间殿涉,“势多端”描写谷整幽深,重峦叠峰,山路险峻。通过险恶的环境,烘托日高人困之情态。
    B.第三、四句继续描写环境的恶劣:阴云密布,硖谷幽深,寒意逼人,光线昏暗,似乎无路可寻。诗句中透露出严峻紧张的气氛。
    C.第五到六句写寒硖难越,加之腹空衣单,饥寒相煎,采用了渲染的手法,着重描写诗人途中饥寒交迫的感受,凄沉哀伤之情油然而生。
    D.第九、十句描写诗人走出寒硖后,沿途所见景象:时局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到处寻找做饭的烟火,流浪的行人只能在河边餐饮。
    (2)有诗评家说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情感抒发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这两首诗的结尾两句简要分析。

    组卷:22引用:5难度:0.5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古意
    【南北朝】王僧孺
    青丝控燕马,紫艾饰吴刀。朝风吹锦带,落日映珠袍。
    陆离关右客,照耀山西豪。虽非学诡遇,终是任逢遭。
    人生会有死,得处如鸿毛。宁能偶鸡骛,寂寞隐蓬蒿。
    【注】①诡遇:语出《孟子•滕王公下》,常用以指那种不守规矩、不讲原则、枉道从人、随意苟合的行为。
    (1)诗歌中“陆离关右客,照耀山西豪”两句用了
     
    手法塑造游侠的形象,“宁能偶鸡鹜”中“鸡鹜”喻指
     

    (2)诗人通过“游侠”这一形象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组卷:4引用:3难度:0.5
  •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山石(节选)
    (唐)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①一般认为本诗写于唐德宗贞观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辞去节度推官一职,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②荤确: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③靰:马缰绳。这里作动词用,比喻受人牵制、束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山石”二字为题,却并不是歌咏山石,而是一首叙写游踪的诗。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到惠林寺的所见所感。
    B.“山石荦确行径微”一句,概括到寺之前的行程,险峻的山石,狭窄的山路,展现行程的艰苦。
    C.结尾四句,总结全诗。“人生如此”概括了此次出游山寺的全部经历,然后用“自可乐”加以肯定。
    D.本诗是一首古体诗,诗风绚丽飘逸,洋溢真挚之情,状写美妙之景,从而生发出无限的诗情画意。
    (2)诗歌的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组卷:29引用:4难度:0.5

  • 3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春  蝉
    (唐)元稹
    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声。
    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
    及来商山道,山深气不平。
    春秋两相似,虫豸百种鸣。
    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
    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
    安得天上雨,奔浑河海倾。
    荡涤反时气,然后好晴明。
    (1)诗歌对蝉的态度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
    (2)诗中将“朝阳凤”和“春鸠”“春蝉”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组卷:1引用:2难度:0.7
  • 3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催试官考较戏作(节选)
    苏轼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注]①此诗为熙宁五年,诗人任杭州通判监考贡举时作。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这一年却延迟至八月十七日放榜。②组练:指军队。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为催促试官考较而作,却从描写钱塘江大潮入手,构思别致新颖。
    B.诗人用“鲲鹏水击”“组练长驱”两个比喻表现江潮气势磅礴、壮美雄奇。
    C.诗的五、六句将红旗与青盖、黑沙与白浪进行对比,突出江潮盛况非凡。
    D.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阅卷考官的催促,希望考官们点起蜡烛加班阅卷。
    (2)这首诗题为“戏作”,但其中包含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组卷:23引用:5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