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作为“想象力消费”的重要类型之一,科幻电影发挥基于科学的超时空想参力,透过把宏大的假定性科幻世界观剧情化,科幻形象与奇观场景的技术化呈现,让观众想象性地解决社会现实的矛盾,破解未来可能的灾难和危机。
《流浪地球2》讲的是《流浪地球1》中宇航员刘培强,在2075年的地球危机中为拯救地球而驾驶宇航机撞向木星之前的故事。贯穿这两部科幻作品的是一个人类面对未来灾难自我拯救的超级叙事,一个可以用“人类带着地球流浪”来概括的“高概念”叙述,也是一种全宇宙跨时空视野下的“事件型”叙事——叙述宇宙大事件下的渺小人类或小人物。
然而,《流浪地球2》虽以宏大超凡的想象力为动力源,在未来时背景下飞越数代人乃至几千上亿年时光,但却依然颇具现实情怀,颇接人间“地气”,落脚于对人类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终极问题的关切与思考。加拿大科幻文艺研究专家达科•苏恩文在描述科幻小说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时曾指出:“科幻小说是一种现实性的非现实性,要表现人性化的非人类之异类,是根植于这个世界的‘另外的世界’”。
也就是说,科幻世界与现实世界有一种互文性关系,这是科幻电影文化想象的重要特点。现实关怀是科幻想象力的重要内容和立足点。现实生活的经验制约着想象的边界,科学的逻辑制约着想象的方式。人类文化的原型和现实政治的意识形态性会折射在对未知世界的想象中。
《流浪地球2》“中景想象”世界观下“近未来”的人类,依然充满人间情怀。电影中的宇航员只是一种职业,他们都依然是生活中的凡夫俗子,对现实的插科打诨,加之混乱不堪的地球现实,底层反对派的叛乱——都使我们始终意识到当下的生存现实。
影片在视听奇观之外,计划实施后社会意识的改变,人类的自我异化,悲剧性、暴力化的派别之争,折射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伦理危机。如果说脑洞大开的太阳氦闪、地球危机,2500年的流浪计划给我们以震撼与惊愕,地球的乱象,人性的考验、伦理的难题等,带给我们的却是沉重的,几乎透不过气来的思考。
而正是在这些严峻的问题中,在中国科幻电影鲜见的视觉奇观外,《流浪地球2》所表达的“中国想象”,“中国思维”,“中国方案”就尤其显得重要。
《流浪地球》系列的“故事核”或“高概念”,一言以蔽之就是——“带着地球去流浪”。这种对家园不离不弃的情怀显然与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文化崇尚流浪冒险精神,其隐含在圣经文化中的文化原型就是“造一艘诺亚方舟去流浪”,这就是小说中就有的“方舟派”与“移山派”的分歧和斗争。
显然,作为一种现代神话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其文化原型和思维模式与西方是不一样的。就此而言,《流浪地球》体现了中华民族集体想象、民族意识,传承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神话”模式——一种“愚公移山”式的,对家园不离不弃,最大程度尊重生命的拯救模式,而非“诺亚方舟”式的。这种“方舟模式”需要抓阄选择生命,这在《2012》《雪国列车》等影片中均有表现,是一种极少数人“精英化”的生存模式,对于普通大众是不公正不道德的。
节选自《<流浪地球2>中国式地球危机想象与解决方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电影属于“想象力消费”,其目的是让观众“想象性”地解决各种问题。
B.科幻电影会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人类文化的原型和现实政治的意识形态。
C.《流浪地球2》中各种人物与情节的设计是为了带给我们沉重严肃的思考。
D.电影中“方舟派”与“移山派”的分歧和斗争,体现出中西文化、思维上的差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宇宙跨时空视野下的“事件型”叙事就是以叙述渺小人类或小人物来表现宏大的宇宙大事件。
B.《流浪地球2》中的人物充满了人间情怀,因而它所表现的“另外一个世界”依然根植于“这个世界”。
C.“中国想象”“思维”“方案”尤其重要,因为任何一种单一思维并不足以解决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伦理问题。
D.这篇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阐述了中西方科幻的特点及差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宏大的假最定性科幻世界观剧情化,科幻形象与奇观场景的技术化呈现”是科幻电影的一大特色。
B.《流浪地球2》的成功除了“接地气”的人物情节设计以外,独具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也是其亮点之一。
C.《流浪地球2》中人类的自我异化,悲剧性、暴力化的派别之争其实都是今天世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反映。
D.“带着地球去流浪”更适合中国人对家园不离不弃的情怀,对于西方的“精英化”生存模式我们难以接受。组卷:3引用:4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科技公司OpenAI旗下的智能聊天工具ChatGPT火了,它能响应用户需求,做出“类似人类的反应”,能有逻辑性地回答问题、撰写文章,进行分析。这款和以前不一样的聊天机器人迅速收获大量用户,被形容为“久违的现象级消费产品”。
产品火了,仿冒者也来了。市场上已经冒出多种产品,每一个都宣称自己就是ChatGPT。与真正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不同,仿冒者有的表示自己是调用了美国ChatGPT的接口,在免费对话额度用完之后,便开始提示用户需要收费,借此捞金。有的则完全是打着ChatGPT旗号的“山寨”,聊天能力却和ChatGPT相去甚远。这种山寨版聊天机器人质量低,用户体验也差,很容易让普通人对该领域产生误解。
节选自《科技日报》材料二
ChatGPT的训练过程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GPT3.5本身很难理解人类不同类型指令中蕴含的不同意图,也很难判断生成内容是否是高质量的结果。为了让GPT3.5初步具备理解指令的意图,首先会在数据集中随机抽取问题,由人类标注人员给出高质量答案,把人工标注的问答和对话数据作为监督数据来微调GPT-35模型。第二阶段主要通过在数据集中随机抽取问题,使用第一阶段生成的模型,对于每个问题,生成多个不同的回答。人类标注者对这些结果综合考虑给出排名顺序。接下来,使用这个排序结果数据来训练奖励模型(RM)。对多个排序结果,两两组合,形成多个训练数据对。RM模型接受一个输入,给出评价回答质量的分数。这样,对于一对训练数据,调节参数使得高质量回答的打分比低质量的打分要高。第三阶段进一步采用PPO(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近端策略优化)强化学习来优化策略。这一阶段利用第二阶段训练好的奖励模型,靠奖励打分来更新预训练模型参数。在数据集中随机抽取问题,使用PPO模型生成回答,并用上一阶段训练好的RM模型给出质量分数。把回报分数依次传递,由此产生策略梯度,通过强化学习的方式以更新PPO模型参数。
摘编自《ChatGPT发展历程、原理、技术架构详解和产业未来》材料三
过去几年类ChatGPT技术已经得到深入研究,ChatGPT通过产品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ChatGPT的突然爆火意味着人机交互走出了技术深闺,标志着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计算范式的确立,敲开了通用化人工智能大门。近年来,以GPT-3、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所取得的显著成果表明,增大模型规模和数据规模是突破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瓶颈行之有效的方法。ChatGPT的成功标志着从以专用小模型训练为主的“手工作坊时代”到以通用大模型预训练为主的“工业化时代”的人工智能研究范式转变。
这一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先进的算法架构、尽可能多的数据,汇集大量算力,集约化的训练模式,由此得到的通用大模型可在广泛应用场景下通过极低代价的模型微调实现高性能的任务适配,使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能力更好、更有效地应用到各个场景里面,从而大大降低开发成本,加速产业发展。ChatGPT的出现为人工智能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通用化人工智能的发展。
《中科院之声》节选材料四
类似GPT-3的大型语言模型都是基于来自互联网的大量文本数据进行训练,能够生成类似人类的文本,但它们可能并不总是产生符合人类期望的输出。事实上,它们的目标函数是词序列上的概率分布,用来预测序列中的下一个单词是什么。
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模型的目的是执行某种形式的有价值的认知工作,并且这些模型的训练方式与期望使用它们的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尽管从数学上讲,机器计算词序的统计分布可能是建模语言的高效选择,但人类其实是通过选择最适合给定情境的文本序列来生成语言,并使用已知的背景知识和常识来辅助这一过程。当语言模型用于需要高度信任或可靠性的应用程序(如对话系统或都能个人助理)时,这可能是一个问题。
尽管这些基于大员数据训练的大模型在过去几年中变得极为强大,但当用于实际以帮助人们生活更轻松时,它们往往无法发挥潜力。大型语言模型中的一致性问题通常表现为:提供无效帮助,没有遵循用户的明确指示。内容胡编乱造,虚构不存在或错误事实的模型。缺乏可解释性,人们很难理解模型是如何得出特定决策或预测的。内容偏见有害,一个基于有偏见、有害数据训练的语言模型可能会在其输出中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它没有明确指示这样做。
《ChatGPT背后的技术工作原理》节选(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主要通过“监督策略模型、训练奖励模型、用PPO强化学习来优化策略”这三个阶段的训练实现迭代升级。
B.ChatGPT第一阶段训练需要从数据集中随机抽取问题,标注者书写高质量答案,再用优化后的数据微调GPT-3.5模型。
C.ChatGPT第二阶段训练是先采样问题,标注者对生成的模型输出的多个不同回答结果排序,再训练RM模型比较排序结果的质量高低。
D.ChatGPT第三阶段训练是在数据集中随机采样新问题后,由PPO模型生成回答,再以强化学习的方式更新PPO模型参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奖励模型能为多个排序结果形成的多个训练数据打分,评价分值的高低与回答质量的优劣成正比。
B.大模型技术进步是从“手工作坊时代”“工业化时代”人工智能研究范式转变取得成效的标志。
C.ChatGPT能减低各应用场景开发成本,活跃人工智能产业,极大地促进了通用化人工智能的发展。
D.语言模型不能符合人类期望的输出,是因为机器计算词序列的统计分布并非建模语言的高效选择。
(3)ChatGPT的爆火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组卷:5引用:5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端喜
宁春强 那时,在我的老家石门,无论谁家操办红白喜事,酒席上都是八道菜,故称“吃八碗”。石门的酒席,四人一桌。女人赶席,只跟女人坐一起,不喝酒,饭吃得也快。往往菜一上齐,就立马走人。走时,手中都端着满满的一盆菜。八道菜并没吃几口,全折进自备的盆里往回带,这叫“端喜”。女人吃八碗,其实是端回家吃的。能吃好几顿呢。若是哪位女人赶席而不端喜,反倒让人奇怪了,不仅主人家没面子,连厨师也感到不自在。你不端喜,是看不起主人,还是瞧不起厨师呀?于是,女人端喜,便成了石门独有的一道风景。
在石门,能掌大勺做八碗、手艺又出众的,当属春海。春海是我家的邻居,寡言,人长得黑而瘦,细高的个子,一年四季都好戴着上顶蓝帽子。
春海当厨,总要支上两口大锅。用砖头在事主家院子里垒起两个炉灶,也只需一袋烟的工夫。起炉灶学问大着呢,弄不好,火不旺,可是要误大事的。所以,无论到谁家掌勺。春海都要亲自起炉灶。
两口大锅同时生火,同时做菜,春海却并不显得忙乱,倒常悠闲地坐在凳子上抽烟。满院子都是诱人的香。香气窜了出来,在村中四处飘荡,逗引着每个人的胃口。我们这些讨狗嫌的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风一样在村街上刮来刮去。
人坐着,却并没真正得闲。什么时候该用铲子翻动锅里的菜,什么时候该添加什么料,什么时候该起锅了,全凭多年来练就的机灵的嗅觉。春海做菜,从不用口尝,只用鼻子嗅一嗅,就知道菜是咸还是淡了;一嗅,就知道菜炒得到没到火候。
起锅更显功夫,须快。慢了,菜会糊在锅底。春海手持一把硕大的铁舀,噌噌噌,仿佛只是眨眼间,一大锅菜就被舀进缸里了。八口大缸就放在炉灶边,再冷的天,菜也不会凉。
更让人称奇的是,春海对菜量的准确把握。几十个碗排放在案子上,春海手中的勺子如韩信点兵,片刻就上完了一道。而缸里正好剩有半拃厚的菜,这叫“留喜”。
奶奶八十四岁那年,突然成了催婚婆,天天催早已订婚的大哥结婚。那年月,日子寡淡得很,吃饭成了所有家庭最犯愁的事情,更别说做八碗席了!
奶奶却催得急。奶奶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我没几天活头了,你们就成心不想让我吃大孙子的喜酒?
父亲便去找春海商量。老屋里,俩人各自卷起一支烟喇叭,哑哑地抽。半天,春海清清嗓子,说:也该热闹热闹了,这都一年多没吃八碗席了,哪个肚子不空落落的?再不好好吃一顿,人连精神头都没了。父亲望着春海,一脸的沮丧:眼下拿什么做八碗席啊?春海说:我来想办法吧。
之后,春海天天晚上都要走家串户,跟村里人商量着为大哥做八碗席的事。春海还说通了自己的老婆,同意届时把家中的母鸡杀掉两只,疼得老婆一看见鸡就抹眼泪。春海问,舍不得?老婆说,沙子眯眼了。
喜日那天,村里的妇女们早早就来了。她们手中用来端喜的盆都不空着,全装着可以食用的稀罕物。实在拿不出什么的,就端着从山上新采来的野菜。男人们的手也不空着,多是拎着装有老白干的酒瓶子。
春海有条不紊地忙活着。傍晌,八道菜相继上桌,全是叫不出名的混搭菜。婚宴开始了。女人孩子们,只顾窃窃地吃,谁也不说什么。男人们也忙着填肚子,酒杯暂时被冷落在一旁。整个院子里,充盈着咀嚼声。这声音美妙无比,也畅快无比,它是石门人等待许久的食欲大联欢。春海衔着烟喇叭,哑哑地看。风轻轻拂过,许是眯了眼,有喜泪款款溢出他的眼眶。
散席时,女人们喜笑颜开,端着满满的一盆“喜”,从奶奶身边走过。只是奶奶不知道,她们用来端喜的盆里,个个都倒扣着一个小盆。不然,哪有那么多的菜用来端喜呀!
人都散去了,春海才跟父亲一起吃饭。父亲端着一碗酒,站起身,朝春海深深弯下腰去。长辈给晚辈鞠躬,这是石门最高的礼节了。
材料二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应……亲密感觉和激动性的情感是不相同的。它是契合,发生持续作用;它是无言的,不像感情奔放时铿然有声……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悉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只有生于斯、死于斯的人群里才能培养出这种亲密的群体,其中各个人有着高度的了解。
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和“地方特色”,既有文化美,又有人情美、生活美展现了在困境中的坚守与希望。
B.在塑造春海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作者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以及侧面描写,表现了一位善良能干的厨师形象。
C.作者两次写到“泪”,一次是春海老婆,一次是春海,两处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了春海善良与热心的形象。
D.结尾处“长辈给晚辈鞠躬”,表现了父亲对春海的深深的感激,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对于“善”的最高的尊敬。
(2)请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端喜”谋篇布局的。
(3)材料一中的人物群像是如何体现出材料二中的“亲密”关系的,请简要分析。组卷:11引用:6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同时代的文人拥有不同的都城感知,① 。汉代都城宏大社美,源于大赋作者对巍峨宫阙和丰富物产的感知;六朝都城金陵给人以靡丽奢华的印象,离不开诗人“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真切感受,而唐代咏史怀古诗等,则在物是人非的感受中为金陵叠加了饱经沧桑、王气黯然的古都色调。
相较之下,卖花诗词对宋代都城的塑造,尤其富于生活气息与审美意味。卖花诗词展现了对都城的丰富感知,不仅有对王朝气象的敏锐把握和潜在思索,又有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切体会。丰富感知的背后,② ;或是都城生活的惬意,或是京华旅居的愁绪,或是太平时代的欢愉,或是国破家亡的哀思……这些感知与意蕴,不但生动勾勒了宋代都城的形貌特征,③ ,让后人在回望开封与临安时,能够切身感受到一种人间烟火的独特风韵。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保留原意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组卷:4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爱自己,然后可以更好地爱他人与世界;爱自己,有时候比爱他人和爱世界更难。我们常常在爱他人与爱世界中迷失自己,甚至以爱的名义变成他人生命的附庸或者负担,以爱的名义成为外物的奴隶……
那我们该如何爱自己呢?请结合材料谈你的思考和感受。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