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一)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即便是贵为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夏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材料二: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
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认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于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用“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
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与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
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
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做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
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的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的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一般观念认为,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即便是君主,也不应该贪图享乐。
B.刚健自强,生生不息。中国人因此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C.“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D.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的主流价值一直不变,是因为其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人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B.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是说老百姓理应地位高贵,君王要轻看自己。
C.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两大特征,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
D.厚德载物、刚健自强、仁义至上、民为邦本、辩证思维、经世务实等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理论依据诠释材料中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一项是
A.《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三国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C.《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材料二在论证上结构完整,思维严密。请列出结构提纲,并简要概括各部分大意。
(5)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组卷:27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新买回来的驴和原来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替驮水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下山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如此折腾到天快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感应着驴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他又想到该给驴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每天的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一天,上等兵在路上耽搁了一下,“黑家伙”没有接到叫它停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的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睛,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出手抚着它的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
有了这一次,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在河边装上水后,他对“黑家伙”说你自己回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时,上等兵有点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这惟一的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过了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挑子回到河边。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黑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它的高兴。
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时间,上等兵带上了课本,在河边复习功课,他心里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呢。复习累了,他背着手在草地上散步。他想到考上军校后,会和“黑家伙”分开,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割下、晒干,预备好。
在铃铛声中,又过了一年。这年夏天,上等兵考取了军校。
走的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的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直到走出很远。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上等兵的心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模糊中,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一个上等兵与一头驴子的初识、磨合与相知的全过程,即人与动物的交流与结缘,充满了生活情趣。
B.上等兵给驴起名“黑家伙”,一是因为它全身黑色,二是因为它并非战士,只是运输的工具,就该叫“黑家伙”。
C.驯服后的“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它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唯一的动点”。字里行间显露出“黑家伙”的灵性,寄托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D.小说两处写到铃铛,前者写“黑家伙”带着铃铛欢快地驮水,后者写“黑家伙”伴着铃铛声奔我而来,“黑家伙”的可爱与通情跃然纸上。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到驴对下士的反抗、不合作,与后文驴对上等兵的心平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上等兵驯驴方法的高明。
B.小说在内容处理上详略得当。下士驯驴一笔带过,上等兵驯驴与驴融洽相处却花了大量笔墨,使人物性格更鲜明,中心更突出。
C.小说选择上等兵与驴的故事来写军旅生活,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展现了当代军人有情有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D.小说叙事自然平实,情感真挚动人,虽然没有运用任何表达技巧,却给人余韵悠长的阅读感受。
(3)有人说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标题用得好,小说为之增色。请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4)小说讲述了上等兵与驮水的驴之间情感变化的故事,驴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组卷:91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山水画与古代园林建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传统山水画中。画面的主次关系是很讲究的,如果喧宾夺主,画面就会混乱、平板。因此,山水画在构图时,首先要① 。
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也很讲究建筑和空间的主从组合,通过对比实现主次分明、多样统一的效果。
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忌将主题和盘托出。主张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画面的中心思想。要把握好这个火候,② 非常重要。如元代王蒙所作《长松仙馆图》,画面下方近水的岩石与长松交错,在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中有两处有藏有露的山居茅舍。传达了“善藏者来始不露,善露者来始不藏”的意趣。
中国古典园林为表达园景意境的深邃,也会把某一景物通过山石、建筑、植物等遮掩一部分,使人看不到全貌。产生③ 。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2)请分别用两个否定句概括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每句不超过10个字。组卷:45引用:13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海市交警总队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13日,2020年以来上海已查处快递外卖骑手交通违法4.3万起。频繁的交通违法行为不可避免地导致交通事故率上升,既无法保障快递员自身安全,也危及行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
当今,点外卖已经成为普通民众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2020年9月8日,一篇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迅速刷屏,外卖系统的算法催逼着外卖员疯狂地奔波在路上,外卖员疲于奔命,与死神赛跑。这篇文章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有人认为外卖系统的优化管理提高了效率,让外卖员获得了更多的回报;有人认为外卖员不是“系统里的一个点,而是生活中的一个人”,不能为了赚钱,置生命安全于不顾……
根据以上材料,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17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