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云南省大理州、丽江、怒江高考语文第二次复习检测试卷(二模)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兴观群怨”是《诗经》学史上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最早由孔子提出来,主要是从学《诗》和用《诗》的角度阐发这一命题,目的在于通过“诗三百”的学习来提高人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提高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其中涉及对《诗》的审美、认识、道德等多方面功用的理解。与汉儒和宋儒一样,王夫之也非常重视通过对“兴观群怨”的阐释来发扬孔门诗教思想。不过,王夫之的“兴观群怨”说的理论意义又非传统的诗教理论所能涵盖。王夫之是一个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又是传统诗学的总结者,王夫之对“兴观群怨”说的阐释有这样几个特点:
          ②第一,他是将“兴观群怨”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看待。自孔子提出“兴观群怨”之说以来,阐释者虽多,但大多是将“兴观群怨”四宇分训为四义看待,将“兴观群怨”割裂开来认识《诗》的功用,到了王夫之才把四者联系起来,充分揭示其内在的关联。对于王夫之的这一理论贡献,学术界已有充分认识。比如戴洪森认为王夫之这一说法的理论贡献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看法而“以兴、观、群、怨四者的联系、转化论诗”在孔子那里,“兴观群怨”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不同的是孔子是在春秋赋诗言志的基础上,突出了诗的政治教化功能,王夫之则是以情感为核心,将《诗经》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更加重视诗的艺术审美功能,所以突破了经生家解《诗》模式的理论局限。
          ③第二,王夫之将“兴观群怨”称之为“四情”,认为诗歌“出于四情之外,以生起四情;游于四情之中,情无所窒”,突出的是情感作为诗之本体存在的意义。正是在“体情”的过程中,“兴观群怨”的功能得以充分体现。不仅如此,王夫之还着眼于审美情感活动的规律与特点,对“兴观群怨”作为四种审美情感的内在联系予以揭示。比如,对于“兴”与“观”关系的揭示。“兴”是兴情,是人心的感通与志气的激发;“观”是“观志”和“观风俗”,二者似乎不相关联。而在王夫之看来,“兴”与“观”是统一的,互相作用的。正是通过“兴”的情感感发,“观”才转化为一种艺术的认知,发挥其观志和观社会民情的作用。“群”与“怨”的关系也是如此。王夫之说,“出其情以相示,可以群矣;含其情而不尽于言,可以怨矣”“以其群者而怨,怨愈不忘;以其者而群,群乃益挚”,因为情感的作用,“怨”与“群”才可以统一起来,发挥其“怨刺上政”及和谐人心的功能与作用。
          ④第三,王夫之对“兴观群怨”说的阐释兼摄创作与欣赏、作者与读者两个方面。王夫之提出“‘可以’云者,随所以而皆可也”、“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的命题,说明他是高度重视读者在诗歌接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以”是凭借,“可”是允许,意为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来把握诗歌作品的意蕴内涵。“兴观群怨”之说的要义也就是要读者可以不遵循固定的思维模式,不因循固定的思想情感来体验与感受作品,或“兴”或“观”或“群”或“怨”,“各以其情而自得”,使《诗经》文本的意和审美价值得到充分的开掘。
    (摘编自毛宣国《王夫之<诗经>阐释的三个重要诗学命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传统诗学的总结者,王夫之对“兴观群怨”说的阐释虽然发扬了孔门诗教思想,但却与传统的诗教理论截然不同。
    B.王夫之将“兴观群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突破经生家的理论局限,背离了孔子“兴观群怨”说的基本思路。
    C.王夫之对“兴观群怨”说的阐释突出情感作为诗歌本体存在的意义,认为“兴”与“观”之间因为情感作用而统一。
    D.“兴观群怨”之说的要义在于要求读者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要凭借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去把握诗歌作品的意蕴和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基于对“兴观群怨”说起源的介绍,提出了王夫之对“兴观群怨”说的阐释。
    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了王夫之对“兴观群怨”说的理论贡献。
    C.文章第三段引用了王夫之的原话,目的是突出情感作为诗歌本体存在的重要意义。
    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对三个特点横向展开论述,呈现总分的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因为王夫之突破了前人解《诗》模式的理论局限,他才能将《诗经》作品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看待。
    B.在王夫之看来,“怨”与“群”在情感的作用下得以统一,使二者具有了深广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C.虽然王夫之重视读者在诗歌接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D.王夫之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密不可分,他对“兴观群怨”说的阐释建构赋予了这一命题新的内涵。

    组卷:5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雄主义是永不放弃
    鲍尔吉•原野
          采访中,我关注的不光是山区的教育状况,还有“美丽中国”项目老师的心路历程。我想得到的答案不光有“牺牲、奉献”这些大词,更想知道他们独有的收获。
          这些项目老师看上去笑容洋溢,那是忙碌、爱心和成就感在他们脸上留下的印记。如今人们比过去更关心金钱物质,一个年轻人要用怎样的定力才能在清苦寂寞的支教工作中找到乐趣呢?
          潮安区江东镇下湖小学的项目老师彭冠华毕业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国家基地班,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毕业时,他放弃直升博士的机会到农村支教。彭冠华小时候在云浮农村的中心校读书,姐姐在村小读书。他知道姐姐无论怎样刻苦,也考不上高中;因为村小师资不行。彭冠华投身支教,是被“美丽中国”愿景的一段话所打动:“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这段话让彭冠华热血澎湃,眼前浮现众多跟姐姐一样想读书却被迫中途退出的农村孩子渴望的脸庞,这让他毅然走进“美丽中国”的团队。彭冠华如果继续读博士,他导师是进入世界排名的生物制药专家,他毕业后可以进大公司,取得优裕的薪酬。但彭冠华觉得更高处的光还没照进心灵,他说:“太多的钱对我没帮助,我需要精彩的人生。”彭冠华在下湖小学教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英语、体育、科学和美术,每周上二十一节课,平均每天上四到五节课。他非但不感到累,反觉得自己储存的知识财富正通过看不见的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孩子身上,非常开心。他担任班主任的四年级数学去年全镇考第一,让他十分得意。更得意的还有他建立的下湖小学足球俱乐部,曾以7:0的比分完胜本村中学足球队。彭冠华说:“两年的支教生活是一个记忆宝库,足够我在一生中慢慢回味与感动”。
    “美丽中国”是由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创立的公益性支教项目。八年来,他们招募七百多名项目老师在云南和广东省的一百七十多所中小学支教,受益学生超过二十四万人,累计授课超过八十三万节。经过层层选拔,招募具有领导力、克服困难能力以及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成为项目老师。“美丽中国”通过暑期培训,帮助项目老师完成从毕业生到优秀教育者的转变,培训内容涉及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目标设置、当地现状等多个方面。每所项目学校配备两名以上项目老师,共同迎接挑战。这些项目老师在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合作的基础上,被派到资源匮乏的地区完成为期两年的教学工作,以期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山区艰苦,项目老师没有工资,每月只有两千三百元生活津贴,自己动手解决从生活到教学的一切挑战。他们付出得到的最大回报,就是孩子们给予项目老师的爱,这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心灵财富。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公益支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牵手。这些年轻人在大山里默默耕耘,远方的星斗是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匆匆赶路的身影,前方是年轻俊逸、城乡并进的美丽中国。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6日《他们的前面是美丽中国》,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丽中国支教项目通过选拔、输送有教育理想的优秀中国青年,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带去面向未来的教育。
    B.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帮助项目老师完成角色的转变,培养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的优秀的青年人才。
    C.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指派项目老师到资源匮乏的地区完成为期两年的教学工作,推动了当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D.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帮助青年自我成长,为乡村学生、学校带去积极的影响和改变,发挥积极的青年影响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采访者,鲍尔吉•原野不仅仅只关注中国山区的教育状况,他还关注“美丽中国”项目老师的心路历程,更想知道他们在这个项目中的收获。
    B.作为被采访者中的一员,毕业于中山大学的彭冠华有感于儿时的经历和“美丽中国”的愿景,放弃了绝佳的发展机会,投身进入“美丽中国”项目。
    C.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支教项目,“美丽中国”通过层层的选拔和暑期培训,为每所项目学校配备了两名以上优秀的老师,让超过二十四万的学生受益。
    D.作为“美丽中国”的项目老师,他们虽然面临着包括山区艰苦、没有补助、清苦寂寞等一系列的挑战,但他们不惧困难,是现实社会中的“英雄”。
    (3)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上述三个特征的?

    组卷:26引用:3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中的红围巾
    郝明
          他放下手中的高倍军用望远镜,揉了揉眼睛。瞭望塔外漫长的边境线上,满眼的雪白,刺得眼睛生疼,只有铁丝网和柱桩上还能看到些许黑色。
    “报告连长,军区正午时分将有物资抵达。”
          他转过身,接过通讯员手里的电报本,签上字,回敬一个军礼。
    “这几场暴风雪呀!”在内蒙古二连浩特驻守近20年,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几场雪了。运输道路被齐腰深的积雪填埋,推雪机没日没夜地抢挖,等挖到这里,估计要年后了。往年军区都是提前几天就运来慰问物资,今年不知为什么耽误了。
          瞭望塔外的天空,灰蒙蒙的阴云随着风飘移,像一群无人看管的野马。他下了指令:“做好接收准备。”
    “是!”通讯员脸上闪烁着神秘的笑意,“连长,班里的战士们还有一个特殊的准备。”
    “什么准备?年三十了,可以搞点创新,但要注意安全。”他望着年轻的通讯员,想到了这帮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兵们,有些心疼,头一次在最前沿的萨麦哨所过年呢,他希望他们能安心地过好这个春节。
          在回营房的路上,他几次从军大衣兜里拿出手机,又放了回去。过年的这个电话怎么打?他是亏欠这个家的,平时照顾不到,每逢过年,不是有任务在身,就是把机会让给下级,今年还是不能回去陪家人。脚下踩着厚厚的积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像有东西将要碎裂。
          正午时分,草原的天空乌云压顶,像铁块一样压向地面,压向屋顶,仿佛要将一切压扁,碾碎。
    “通讯员,通知停机坪做好接机准备!”他隐隐约约看到远处天空中,一架军用直升机像只小蜻蜓般往这里飞来。
    “是!”通讯员接到命令,快步跑向指挥中心。
    “报告机长,目前积云层覆盖严重,地面风速每小时50公里,顶风25公里……”副驾拿着记录本,神色凝重,他偷偷瞒了一眼后排坐着的霞姐和孩子,两人正对着窗外掠过的云指指点点。
    “尝试悬停!油耗目前如何?”机长沉稳地拉起操纵杆,在积云层中间的一条缝隙中果断地穿行过去,开始寻找合适的降落方式。
    “油量仅维持返航”副驾尽量压低声音。
          此时,地面上的他也发现了今天的直升机有些异常,平时如果不具备降落条件,直升机会通知地面部队,然后从缆绳上把物资空下来,今天这是怎么了?一直在低矮密集的云层中穿梭盘旋,试图寻找到机会降落。
    “连长,连长!”通讯员手里拿着电文和望远镜,急慌慌地从指挥中心跑过来。
    “慌什么!”他感觉今天似乎有点不同寻常,语气中带了严厉,“怎么了?”
    “雄鹰呼叫,不具备降落条件,空投后……”通讯员停顿了一下,才说,“准备返航”。
    “那就接收好了”这本就在他意料之中,只是通讯员的语气好像有些……失望?。
    “是,已经准备好了接收”。
    “霞姐,放开小宝,让他哭吧!”直升机上的副驾向后排喊。
          霞姐默默松开捂着小宝嘴的手,抹去自己眼中的泪水。小宝自打知道还要飞回去便开始号啕大哭,说好的给爸爸一个惊喜呢,他的新年愿望就要落空了。
    “霞姐,你搂紧小宝,舱门要打开空投了。
    “请等一下”小霞忽然想起了什么,解下脖子上那条鲜艳的红色羊绒围巾,“我把它系在缆绳上。”
          副驾看着围巾,火一般的红,映得他的眼睛红红的。
    “连长,那物资上绑的是标语吗?红红的一长条。”通讯员举着望远镜,使劲睁大眼,想看清楚,“怎么看着像是一条红围巾?
          空投物资越来越近,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飘在空中的红围巾,柔软、坚定地一路向他飘过来,模糊了他的视线。他恍然觉得自己被一片暖融融的红色光环笼罩,幸福、激动和着血液在体内翻奔涌。
          漫卷的风肆意地吹着,他很快清醒过来,恢复了平静。他缓慢地抬起右手,向着空中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一字一顿地大声说道:“回电雄鹰,预祝返航顺利,祖国和家人都在萨麦哨所心中!”
    “妈妈,你看那是什么?”小宝忽然停止哭闹,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指着地面。
          透过舷窗,霞姐看见地面H形停机坪上,闪烁着一幅发光带围成的中国地图,地图中心,一排小小的人影如雕塑般站立。
          霞姐擦着小宝脸上未干的泪水,说道:“那是爸爸和叔叔们驻守的地方,他们在守护着国土。”
    “妈妈,爸爸会知道是你系的红围巾吗?妈妈,我将来也要像爸爸一样站在那里!”小宝认真地说:“会的,好!”霞姐摸摸儿子稚嫩的脸蛋,笑了。窗外,发光的中国地图在远去,营房在远去,草原在远去,最后,墨灰色的云朵也被远远地甩在舷窗后。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长心疼这一群来自全国各地头一次在边防哨所过年的新兵,既反映了边防哨所艰苦的军旅生活,也刻画了一个坚守岗位、关心下属的连长形象。
    B.小说多处运用省略号,比如“空投后……”一句中的省略号,既表现通讯员语言的中断,也写出了通讯员在得知直升机不具备降落条件后的失望。
    C.连长回电“雄鹰”的话语,从侧面写出了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就在直升机上,坚守边防的责任和对家庭的关心在这样的时刻得到了统一。
    D.“云中的红围巾”是本篇小说的行文线索,饱含象征寓意,对主旨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霞姐将红围巾系在缆绳上,表达了她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2)联系全文,分析小说开头划线句子的作用。
    (3)请从小说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组卷:18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新华社昆明12月22日电(记者严勇、姚兵)记者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截至目前,云南共有25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古籍名录,其中汉文古籍17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81部。据悉,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实施以来,云南省古籍保护工作成绩显著。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指导云南省各级各类古籍保护单位,进一步完善古籍分级分类保护制度,切实做好妥善保存、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中华珍贵古籍的相关工作。

    组卷:3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白族语言,生存危机日益严重,附于语言之上的白族文化同样面临着消失的危机。2018年,云南民族大学发布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招生简章,白族语言文学专业正式列入招生计划。
          东巴文字,作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由于象形文字复杂和难以学习的固有属性,在日常交流中丽江的纳西族居民很少使用东巴文,但在公共标识和商业招牌上,东巴文展现出了其独有的价值与魅力。
          妇女纹面,曾是独龙族独特的习俗,不过现在怒江独龙族妇女纹面的传统已经失传。据当地相关领导介绍,以后开发独龙江旅游时,会以“贴画”的形式再现纹面女的风采。
          班级计划举行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8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