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段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7/25 8:0:9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乡村振兴不能停留在“农村发展只是农业发展”“农村功能只是提供农产品”的固有思维上,而应该从乡村文化这一内生动力的角度,去推动社会主义乡村的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首先意味着乡村传统产业文化的创意升级。乡村振兴依托于乡村别具一格的原真文化特质与独特文化创意,也离不开乡村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与乡土本色的品牌形象塑造。因此,传统产业文化的创意升级,应将文化创意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动能,与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创新宣传引导和示范引导机制,引导多元资金和人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创新乡村文化资源整合机制,形成地方文化产业品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的良性互动,恢复乡村自主造血的能力与动力。
          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它不仅直观反映乡村发展的内在文明程度,也是彰显美丽乡村魅力的外在表现。因此,乡村振兴也需要体悟与践行绿水青山的生态文化。一方面,要激发乡民对乡村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增强乡民对自然人居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村风文化,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另一方面,需要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在治理体系上,乡村振兴既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治理文化,也要依托于现代社会治理思想的浸润实践。要筑牢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需要尊重乡村秩序,结合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激活与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古以来,乡村文化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赋予乡贤以声望权威,赋予乡村以自治功能。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中,须将传统的乡贤文化与现代治理思想有机结合,让德治成为支撑,法治成为保障。
          乡村振兴还要注意城乡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一体化,正视乡村现实的文化需求,加大投入推进与城市均等的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为此,需要把各项资金切实用在乡民最渴望、最需要的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上;发展乡村教育,兴盛乡村文化,改变乡村学校的式微状态,发挥文化的引领力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乡民,让乡民用科学思维来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站在乡民立场上,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以乡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引导乡民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向上向善、重义守信。
           (摘编自王慧姝《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现实文化指向》)      材料二: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尤为重要的一环。千村千面,其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各不相同的乡风与文化。乡风文明建设,在润物无声中植入了民淳俗厚的新风尚,造就了千姿百态的美丽乡村。
          通州区仇庄村从一个有名的贫穷落后村,变成现如今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乡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这一变化,始于“以文化人”。曾经的仇庄有“三多”:矛盾多,吵架多,上访多。如今的仇庄早已变了模样,最直观的就是村庄环境的变化。柏油马路宽敞笔直,高耸的路灯上悬挂着各种孝道宣传标语,街头巷尾干净整洁,绿植遍地。村民三两成群地聚在路边的长椅上晒着太阳唠家常,一片和谐温馨。在仇庄,每年腊月二十是“老人节”,这天,全村人都要为6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祝福。不仅如此,每逢七一、国庆、重阳等重要节日,村里会邀请老党员、老干部现场为村民讲述仇庄故事,每年开展活动20余次,村民参与达5800余人次。村里还成立了以“村贤”为主要力量的村民宣讲团,定期在孝道文化馆内与大家分享自家故事。此外,村里还创建了“家福学堂”夜间学校,聘请传统文化专家,每周六晚为村民集中授课,共同“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畅谈家庭之道、幸福之道,并通过“仇庄学习书院”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每天与村民分享传统文化小故事,提升了大家的文化水平。
          与仇庄村相距70公里的密云区西邵渠村,同样是一派祥和景象。村民文化活动室里,太阳透过落地窗晒得满屋热气,几位身穿大红色棉袄的村民正在排练节目。临近元旦佳节,他们正在为演出做准备。“西邵渠,我爱你,我爱你这绿水青山……”,用高粱秆制成的荆笛乐声悠扬,几位村民激情满怀地唱起村歌《我爱我的西邵渠》。这首歌正是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这间屋子里创作出来的。自从村里建了这处文化中心,每天最热闹的就是这儿,扭秧歌、唱大戏、练模特步、学广场舞,每到冬季农闲时节,村民就扎根在这里不走了。村里还不定期邀请老师过来指导,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村民们乐坏了。“每天都有文化活动,这日子可有盼头了。”76岁的老人戴德瑞说。西邵渠村党支部书记赵青山告诉记者,村子的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村北原来有一处废弃坑塘,占地两千余平方米,如今改造一新,添了绿树红花和亭台楼阁,成了村民遛弯儿的好去处。
          像仇庄村和西邵渠村这样的美丽乡村越来越多,人们欣喜地看到,乡村振兴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摘编自王可心《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助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不仅要大力发展农业,还要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B.将乡村熟人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并赋予乡村以自治功能,就能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C.乡风与文化决定了乡村之间的差异,因此乡村振兴应当依托于乡村别具一格的原真文化特质,并进行文化创意升级。
    D.西邵渠村村民在文化活动室彩排节目,农闲时节不愿离开,这表明该村村委正视乡民的文化需求,并得到大家支持。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文体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是论述文,先提出总观点,再从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乡村振兴的现实文化指向。
    B.材料二是新闻,点面结合,反映了我国乡风文明建设的成就,表达了对乡村振兴的信心。
    C.材料一具体论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意在增强人们积极投身这项事业的使命感。
    D.材料二引用歌词和老人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现场感,也使文章语言富有感染力。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五里界街推行“村民议事日”制度,把重大事项的决定权交给了村民。
    B.十八洞村整治村居环境,打造特色山寨,村貌焕然一新,吸引了远近游客。
    C.红寺堡区为乡村学校招聘一批高水平教师,让村里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D.明月村大力发展晚红血橙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了村民收入的增长。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仇庄村为例简要说明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召儿(节选)
    孙犁
          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我们组织民校妇女学习,教她们识字、唱歌、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一个名字:“吴召儿!”
          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念书吗?”
          “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
          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样一下就印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紧张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
          十一月“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村长散披着黑羊皮袄,看见我就笑着说:“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我说。
          一个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
          “真是,”村长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
          “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
          “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
          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
          “你爹给你买的新袄?”姑问。
          “他哪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这一天夜里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一块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一清早放晴,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
           (有删改)【注】反扫荡: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为粉碎日伪军“扫荡”所进行的以军事打击为主的斗争形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节选部分没有宏大的叙事,表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将自己鲜活灵动的青春自觉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民族伟业中的故事。
    B.小说中“村长”是一个次要人物,他帮“我”安排向导的一段,虽着墨不多,却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侧面表现村长对抗战的支持。
    C.小说语言特别自然生动,甚至一字传神,例如第一段中“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一个“浮”字将热烈欢快的气氛表现出来。
    D.小说结尾“手榴弹爆炸的声音”让吴召儿的安危充满悬念,但作者坚信她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将被永远铭记。
    (2)小说中的吴召儿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红色充满象征意味,这篇战争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红棉袄”有何象征意义?

    组卷:1引用:1难度:0.5

三、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46分)(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1小题,14分)

  •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矣,若火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
    B.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C.自者也 贼:小人
    D.苟能充之,足以四海 保:使……安定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有是四端也
    A.若火始然,泉之始达
    B.知皆扩而充
    C.人皆有不忍人
    D.治天下可运掌上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无欲速,无见小利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若火之始然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组卷:1引用:3难度:0.5

(二)语言运用(5分)

  • 8.为下列新闻拟写一个标题,要求:使用对偶修辞,句意准确有内涵,不超过20个字。
          2020年12月14日上午,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2022年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筹办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省委书记袁家军主持。
          会议强调,亚运筹办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以系统观念、系统方法优化改进提升2022年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各项筹办工作,把筹办工作作为一个“大系统”。场馆建设要保质保量,城市品质要联动提升,宣传推介要有声有色,力量配备要高效协同,应急准备要尽早抓细,省内运动员要强化训练,沟通对接要积极主动,以筹办工作牵引和推动浙江省加快转换新旧动能、扩大交流合作、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基础设施、优化社会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民素质。

    组卷:1引用:2难度:0.5

五、写作(60分)

  • 9.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时代,有个人之争,有企业之争,有大国之争。面对充满竞争的时代,有人“内卷”,有人“躺平”,有人……
    《老子》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赞美水“不争”的美德。但也有人认为,我们中学生正逢青春年少,应该要“争”。
          究竟应该“争”还是“不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组卷:11引用:1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